【柳理】解读习近平新年用典:从王夫之说病到周成王说敬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7-01-04 16:28:23
标签:

 

 

解读习近平新年用典:从王夫之说病到周成王说敬

作者:柳理

来源:凤凰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腊月初四日戊子

            耶稣2017年1月1日


 

 

 

习近平发表2017新年贺词(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的2017新年贺词延续了既往的讲话风格:用典。不过这次所引之“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出处较为难找,藏于王夫之先生《尚书引义》卷三“太甲二”:

 

“形之恶也,倏而赘疣生焉;形之善也,俄而肌肤荣焉;非必初生之有成形也。气之恶也,倏而疢疾生焉;气质善也,俄而荣卫畅焉;非必初生之有成气也。食溪水者瘿,数饮酒者齇(酒糟鼻),风犯藏者喎(嘴歪),瘴入里者厉。治疡者肉已溃之创,理瘵(痨病)者丰已羸之肌。形气者,亦受于天者也,非人之能自有也;而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如斯矣。然则饮食起居,见闻言动,所以斟酌饱满于健顺五常之正者,奚不日以成性之善;而其卤莽灭裂,以得二殊五实之驳者,奚不日以成性之恶哉?”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船山先生)

 

这段话,原本是船山先生举例论证人性之善恶并非完全由先天注定,还与后天习性有关,所以他说:“有在人之几,有在天之几。成之者性,天之几也。初生之造,生后之积,俱有之也。”一个人健康还是生病,既有先天体质问题,也有后天生活习惯问题;一个人行善还是作恶,既与先天秉性有关,更与后天成长过程有关。顺而推之,一家之和,一国之政,如果不洞察弊病之来历,不革故以鼎新,则恶者日恶,沉疴日甚。

 

为政者如果都明白这个道理,自然知晓改革涉入深水区的艰险,也更需要明辨政令之善恶,民心之所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全面革除不符合民众利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弊政,同时秉持善念,审慎推进每一跬步的新法。

 

由“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笔者联想到另一句话,来自《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可以翻译为:日有成就月有进,学问积渐向光明。全诗为: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通“弼”)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周成王姬诵

 

《毛诗序》认为,《敬之》是“群臣进戒嗣王”之作,但从两段的语气看,更像成王诫臣并诫己。年幼的周成王自称“小子”,一方面告诫群臣要敬奉天命,恪尽职守,要知道王朝如太阳一样明察秋毫;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一直在学习,一定会通过学习治国本领,肩挑重担,光大王室。

 

巍乎庙堂者,对于民心、善恶、纲常、权力,需要有清晰的认识,时刻牢记水能载覆的道理,时时风察民心之向背,警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视民如草菅、苛政猛于虎的危害,从而顺孚人心,趋利避害,修德致远,合和天下。反之,则舟覆政亡,江山易色,历史就此翻过,太阳照常升起。

 

道理固然如此,古之贤哲不乏教诫,历代执政者的实践成败也遍见于史册。只是,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则并非易事。尤其是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小众利益与大众利益相冲突时,无论是基层的办事员,还是最高层的领导集体,能不能牢记公仆之初心,抱持为民之公心,体察社情,闻过则改,是“日生不滞”的前提。要知道,小善固然可以累积成大德,小恶也可以酝酿成大祸,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修身如此,治国亦更是如此;帝制时代如此,民主社会更当如此,前人之述备矣。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