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从“达德”二字说起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7-11-10 20:15:08
标签:


从“达德”二字说起

作者:陈琦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九月初四日癸未

           耶稣2017年10月23日

 

从《论语》中可以得知,孔子教育学生以人格养成为第一要义。他教给学生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以此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各种能力。但是,他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品德,具有理想人格的价值追求。他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准则要求学生,希望弟子们能够做到仁、智、勇“三达德”。

 

首先是仁。孔子在很多场合下把“仁”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仁是一切道德的最高品质。我们在学习《论语》的时候,可以从中看到其弟子们多处问仁的记载。孔子给弟子的提问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但其答案不尽相同。例如,“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等等。大致说来,仁的本义是友爱、互助、同情,即爱人之心。从《论语》里看出,孔子最常见的说法是,“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里就把礼与仁联系起来。礼是典章制度,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他一定会遵循社会的基本规范,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克制自己的言行,而不会影响他人,不会做有违礼制的事情,更不会危害公共秩序。因为只有那些具备仁之内在涵养的人,才能自觉地从外部规范自己的言行。

 

再说智。“智”是儒家的一种道德境界,也是十分高明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在《论语》里关于“智”的学说仅有几处论述。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山和水的特点反映在人的品格和素质中,形成了人的性格的不同方面和不同风格。孔子又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乐,智者利仁。”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仁者安于仁,智者行于仁。”这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论语》中的“智”,也专指零碎的或无关紧要的知识,如“君子不可小智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智也。”有时候,“智”也是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是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很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养成这样的能力。

 

后说勇。智慧和勇气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真智慧。所以,有智慧,也要有胆识。勇气可以使人的智慧得以出色的发挥和运用。反之,对于一个懦夫而言,即使他再有智慧,在千钧一发、雷霆压顶的关键时刻,也不会挺身而出。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大丈夫应当智勇双全。有勇无智者,匹夫也;有智无勇者,懦夫也。在危急时刻,匹夫可能会鲁莽行事,而懦夫则会裹足不前,二者同样一事无成。

 

中国人对勇敢有自己的理解。孔子认为:“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这就明确告诫人们,不要把鲁莽蛮干、横行霸道、逞强好胜、好勇斗狠、盲目冒险当成勇敢。所以,具备正义感的勇敢才是真正的、理性的勇敢。

 

仁德、智慧和勇气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如果再加上有利的机遇,就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然而,这样的主观素质不是人人可以具备的,这样的机遇和客观环境也不是人人可以遇到的。有些人满怀信心地走近幸运之门,等待机遇的到来;也有人更为灵活一些,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谨慎与灵活的关系,凭借仁德、智慧和勇气,与运气周旋,终于抓住了机遇,成就了事业。真正的成功者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美德和谨慎,这就是仁、智、勇三者的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