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像儒家那样生活

栏目:当代儒林
发布时间:2017-12-09 19:00:45
标签:

武大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像儒家那样生活

作者:李念

来源:文汇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月廿一日己巳

         耶稣2017年12月8日

 

   

 

70 周岁前 17 天,山东曲阜,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院长郭齐勇荣膺 " 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奖 ",此前共有杜维明、安乐哲、陈来等 9 人获此殊荣。郭齐勇获奖感言说了两个意思,儒学是生命的学问,将活到老学到老;继续培养后学,扶持民间儒学。

 

特殊岁月的认同寻求

 

黑格尔曾说:" 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正如不能脱离他的皮肤一样。"

 

2017 年 4 月 18 日,郭齐勇和二哥、北师大教授郭齐家一同出席岳麓书院讲坛。谈到家庭给予的影响,郭齐家教授总结道," 应该说,我祖父、父亲不是精英,而是生活化的民间儒商。他们都遵守儒家的思想道德,诚实不欺,公平守信,还热心公益,乐施不倦,他们总是以仁义忠信来教育我们。"

 

 


▲ 2017 年 4 月 18 日郭齐勇(左)、郭齐家(右)一同出席岳麓书院讲坛

 

然而,因为经商的父亲曾做过资方代理人,1960 年代郭家被划为 " 黑五类 "。" 由于有七个子女,我印象中都是父母在贫寒中如何节衣缩食,缝缝补补,孝敬老人又抚育我们。"

 

"1965 年我正在读高二,非常苦闷,和老师说想去参加新疆建设兵团,以证明自己对革命的忠诚。" 省重点武汉十四中的校长阻止了这位品学兼优学生。1967 年元旦,因出身而被屡屡排斥在红卫兵之外的郭齐勇,和其他三位同样处境的同学,扒火车去了乌鲁木齐,由于那年新疆建设兵团不再招人,被迫又返回武汉。

 

尽管急迫地追寻 " 认同感 ",但是," 应该说,童年时所受的仁义礼智信的耳濡目染和家庭的温情,还是让我们保留了做人的底线,并没有走远。"

 

    


▲郭齐勇,武汉十四中 66 届优秀高中毕业生

 

在恢复高考时,郭齐勇一心想报考武大中文系,相比哲学,他的笔头更亲近文学,曾写诗歌和杂文而获奖。那是个人人皆文艺青年的时代,凡是能看到的俄苏文学作品和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思潮的作品,都被知青们踊跃传阅。" 我反复读了鲁迅很多书,尤其受他杂文的影响。"1978 年 3 月,他报考武大,却被分到哲学系。

 

从此,他在哲学系这个 " 小门 " 里继续寻找着学术的 " 认同 "。

 

萧萐父引领入学术,从独辟蹊径到使命自成

 

1982 年 2 月至 1984 年 12 月,郭齐勇成为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三位教授的入室弟子。在老师们点点滴滴的手把手垂教下,郭齐勇的学术能力快速成长。

 

 

▲郭齐勇与恩师萧萐父先生

 

还在本科生旁听研究生课程时,郭齐勇听到萧萐父提及熊十力的《体用论》,当天,他即在图书馆翻阅,不禁完全被吸引了。在准备硕士毕业论文的 1984 年年初,郭齐勇鼓足勇气和三位导师提出,不做司马迁选题,改为 " 熊十力思想研究 "。这在当时是非常之举,一则很少有人研究熊十力,二则新儒家还是一个并未完全解禁的禁区。

 

萧萐父先生完全支持。

 

 


▲郭齐勇编著的部分熊十力著作

 

最初的硕士论文尚受极左思潮的禁锢,停留在熊十力的辩证法领域,后来逐步扩展为全面的研究。1987 年随萧公读博后,郭齐勇继续以 " 熊十力研究 " 为博士题目。博士论文 1990 年通过后,又改名为《熊十力思想研究》,于 1993 年 6 月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之一。1995 年,该书获得原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从 1990 年开始,萧萐父先生亲自主持了《熊十力全集》的搜集、整理、编校工作,郭齐勇自是主力军。凡五百万字九卷十册,用了十二年时间在 2001 年终于出版。

 

   


▲《熊十力全集》五百万字九卷十册,耗时十二年,于 2001 出版

 

" 熊先生有道的飘逸,禅的机趣外,更多的是儒的真性。" 郭齐勇在 2011 年再版的《熊十力哲学研究》新序里这么评价。在他的内心,正是由熊十力的研究而深受其原创思想、光辉人格感召,逐步加深了对儒家哲学的 " 认同 "。

 

而因为研究熊十力,郭齐勇得以遍访学界前辈,此后学术眼界大为开阔。

 

1985 年春,郭齐勇出席了汤一介先生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文化讲习班。" 这是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他亲耳聆听了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周一良、侯仁之、金克木、季羡林等先生的演讲,可谓一睹名家风采,大开研究视域。

 

《中国哲学史》的创新及学术版十卷本的担当

 

参与 1999 年 " 郭店楚简国际研讨会 ",是郭齐勇学术的一个延伸点。浸润在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先生研究十多年后,他对马一浮、梁漱溟、钱穆、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均有自己的解读。越是深入解读这些存在差异又有共同问题意识的大家,他越迫切感受到先秦儒学的重要。1990 年初,应庞朴先生主编的 " 中国文化通志丛书 " 之邀,他写了《诸子学志》一书,为此打下了基础。

 

在讲解中国哲学史 20 年后,郭齐勇萌发了自己撰写 " 中国哲学史 " 的念头。

 

2006 年 10 月,57 万字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作为 " 十· 五 "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范教材出版。该书出版后,销量极好,历年印近七万册。2006 年 10 月,57 万字的《中国哲学史》作为 " 十· 五 "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范教材出版。

 

播撒 " 读书种子 ",国学院垂范全国

 

作为知识体系,只需做个学问家;作为价值体系,则需内心认同后的实践;作为信仰体系,则在前两者基础上,需要灵根再植的系统培育。为此,新世纪后,郭齐勇培育精英、扶持民间儒学双箭齐发。他当起了国学院院长和经心书院荣誉山长。

 

2001 年,在武大人文学院院长任上的郭齐勇创办国学实验班,以续张之洞 1890 年开创的两湖书院的国学文脉。2010 年 6 月 25 日,武汉大学国学院正式挂牌。郭齐勇将院训定位于取自《论语 · 述而》中的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 2010 年 6 月 25 日,武汉大学国学院正式挂牌。


国学院办公室戴芳介绍,国学院采取小班教学,每次在 20 人内,至今培养了 234 名本科生,50 名硕士生,17 名博士生。仅 2010 级本科毕业生中,六位被海外名校录取,四名被国内名校录取。在挂牌几天后的北大儒学院成立仪式上,郭齐勇强调了 " 国学研究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需要 "。两年半后,全国首届国学院院长会议在人大召开,郭齐勇肯定了 20 余家高校国学研究院(所)或国学院的成立,但也指出了学科正名的现实压力。

 

面对记者,郭齐勇老话重提。" 我并不想扩大招生和规模,一方面,国学宜静心潜读,另一方面,没有获得‘户口’,即便招生容易,找工作也受到限制。" 他笑了笑说,国学院的学生不多,就是如马一浮先生所说的培养 " 读书种子 " 吧。

 

除了 " 读书种子 " 的培养,郭齐勇更是认识到民间儒学的重要性。向来批评 " 国学虚热 " 的他主张重建祠堂、恢复书院。郭齐勇认为,书院必须有学规,规制等等。" 凡是有利于正讲国学,我都予以学术上的适当支持,但是坚决杜绝打着国学的旗子敛财、误人子弟的事情。"

 

在写稿的国庆假间,郭齐勇静悄悄地度过了七十岁生日,唯有弟子们的赋诗微信祝贺。

 

" 我并不想申请资深教授,如果不是国家级名师可以工作到 70 岁,我早就退休。官员不搞终身制,学术就可以了吗?" 面对记者,郭齐勇坦言。时钟倒拨回 2004 年,身为哲学学院院长的郭齐勇派人将一份 " 资深教授 " 表格送至萧萐父先生处,被先生勒令取回,并言尊重已经评上的教授们,自己身体不好,何苦心累而自取其辱呢?

 

这一点上,郭齐勇与恩师萧萐父心气相通,早已看淡名利。

 

" 儒家是生命的学问,也是学问的生命,像儒家那样生活 ",获奖感言从郭齐勇心底流出,更是 " 深度认同 " 后的知行合一了。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