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承前启后的隋朝儒学

隋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结束了几百年来南北分治的局面,而且开始将南北文化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从而为唐朝的文化繁荣,以及宋明时期中国文化的再生创造了条件。仅从儒学的发展情况看,享国短暂的隋朝虽然并没有最终完成南北儒学的统一,儒释道三教的融会与合一,但是,如果没有隋朝的短暂过渡及隋朝儒家学者的努···

【刘远芳】大冶儒学简史

“其更新者潘公子韶,邑之令君也。”既言更新,则在此之前,原有县学,修建时间不详,但一定是在建县之后。同是1990年版《大冶县志》,其《教育篇》又称县学始建于政和六年(1116),不知所据为何。

【吴钩】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

黄仁宇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王安石变法之历史意义的视角:“公元十一世纪后期宋朝的第六个皇帝神宗赵顼引用王安石,置三司条例司(财政税收设计委员会),创行新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桩大事。这事情的真意义,也只有我们今日在二十世纪末期,有了中国近代史的纵深,再加以西欧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才比以前的人看得更清楚。”换言之,我们看···

【吴钩】政府是不是越小越好?

表面来看,简朴的政府部门设置,可以将官员数目控制在最小规模,并以很低的税率来维持政府运转。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确实保持着非常低的税率,据黄仁宇的研究,“16世纪末,全国田赋额最重的为南直隶苏州府,约占农村收入的20%。此外各府县一般都在10%以下,其中又有轻重的不同,山东曹县全县的赋役约占农村收入的9%,去苏州不远的溧阳···

【邓田田】吴越归宋

公元10世纪初开始,中华大地上开始了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在此期间,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其中以吴越国统治时间最长,治下经济也最繁荣。吴越偏居东南一隅,或有与中原抗衡之势。然而,吴越国王钱俶却主动向大宋纳土归服,“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将所部13州、86县和1军悉数献给大宋。钱王归宋,保护吴越百姓免遭···

【吴钩】古代中国有没有城市公园?

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为预备立宪,派遣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这次行程匆匆的游历中,不仅西洋的政制让五大臣感到新鲜,近代欧洲的城市公共设施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第一次知道西方的城市居然普遍设立了公园:“每至都会繁盛之区,必有优游休息之地,稍得闲暇,即往游观,辄忘车马之劳,足益见闻之陋。”而反观···

【黎江南】社交姿态和朱熹地位的上升:陈朱书信中的“抱膝”和《抱膝吟》

朱熹(1130-1200)和陈亮(1143-1194)两位南宋儒者之间的通信和辩论在学界已经有过较为充分的研究。[1]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旨在重构在陈朱通信中的一个琐碎但却重要的插曲——陈亮曾经请求朱熹为他作《抱膝吟》两首,但是朱熹始终没有将此诗完成。相比于陈朱在思想上的交锋,虽然此事看似意义不大,但它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社交和修辞···

【吴钩】古代中国没有图书馆?

应邀到图书馆做一个讲座,我递交的讲题是《宋朝的图书馆》,讲座主办方建议改为《宋朝的“图书馆”》,给“图书馆”加了个引号,因为按照以为的经验,不加引号容易引来不必要的争议。我能理解主办方的顾虑,也知道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是不相信传统中国是有图书馆的,“古代不是只有封闭的皇家藏书楼与私人藏书楼吗?”

【吴钩】王安石被贬为江宁知府?易中天说错了

前段时间买了一本易中天先生的《易中天中华史之王安石变法》,略略一翻,发现“硬伤”还真不少,比如正文第一页便有一个错误:“郑侠在奏折中说”。殊不知,奏折是清代才出现的文书,宋代是没有奏折之说的。又如第8页,易先生写道:“王安石也离开了相位,被贬为江宁知府”。“被贬”应该不是作者的一时笔误,因为本书附录的“大事年表”也称“10···

【吴钩】宋人。过中秋

中秋赏月的风俗古已有之,我们从唐诗中就可以找到不少吟咏中秋的诗句,大概因为秋高气爽,正是最适合赏月的季节。不过,宋代之前,中秋只是表示节气,并没有固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而且尚不是一个节日。宋朝时,政府才“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成为一个节日,始于宋代。

【吴钩】别被电视剧骗了,宋朝的圣旨其实是这么出台的

我们看古装影视作品,往往会觉得以前的君主金口玉言,口出为敕,口含天宪,是吧?皇帝如果心血来潮,或者想办某一件事,就会喝一声:“传——拟旨!”然后口授一道圣旨。圣旨写出来,马上就是效力至高无上的法律,谁敢有异议,就是“抗旨”的大罪。假如你相信这是真的,那你就被狗血电视剧带进阴沟里了。

【柳理】朱张会讲——八百多年前,两个青年学者的高峰论坛

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正式颁布了书院改学堂的谕令,要求将全国各地的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书院改制甫二十年,有识之士如蔡元培、胡适及毛泽东等都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由现代学校的短处,反观传统书院的长处。今天是书院被废止的120年纪念日。有感于这段历史,本文作者以《八百多年前,两个青年学者的高峰论坛》为题,从朱张会讲谈···

【吴钩】“包公戏”告诉了我们多少假的历史(之二)

“包公戏”中的包拯是宋朝人,但宋代的戏曲并没有什么“包公戏”。“包公戏”是在元朝才兴起的,至晚清时终于蔚为大观。数百年间,包公审案的故事被编入杂剧、南戏、明传奇、话本、拟话本、评书、小说、清京剧,以及众多地方戏;近代以来,“包公案”还被多次改编成新编戏剧、电视剧、电影。无数中国人都通过“包公戏”了解古代的司法制度与司法···

【吴钩】“包青天”告诉了我们多少假的历史?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这首歌说的是北宋开封府知府包拯。哦,不对,是包公戏里的“包青天”。这“包青天”可跟历史上的包拯毫无关系,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主要内容便是说,从元朝开始的所有包公戏,除了包拯的名字是真的之外,其他的全都是假的,包括包拯的相貌、经历、审案故事、司法程···

【吴钩】金庸告诉了我们多少假的历史?

金庸写武侠小说,除了少数作品有意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模糊处理之外(如《笑傲江湖》),绝大部分的作品都交待了明晰的历史背景,将虚构的传奇巧妙地揉合进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其中以宋代为故事背景的有四部:《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倚天”的主体故事虽然发生在元末,但小说开篇是从南宋末年切···

【吴钩】有的时代告密成风,宋朝却立法禁止告密

有一段时间,网上许多人都在讨论中国的“告密文化”,论者言之凿凿说,“告密”属于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传统文化是滋生“告密”的沃土。听得我的心都碎了,难不成“告密”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而“被告密”则是我们摆脱不掉的历史宿命?但细一想,又觉得不对。以我这么多年读史的印象,在传统社会,告密行为一直是受到主流文化排斥的,···

【吴钩】七夕不是情人节

在中断了几十年之后,当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重新回到都市人的视野时,已经被改造成不伦不类的“中国式情人节”。在商业力量的包装下,“约会”(甚至简化为“约炮”)被塑造为七夕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鲜花店(总得送女朋友一束鲜花吧)、餐饮店(总得请女朋友吃一顿饭吧)、酒店(前面的铺垫不就为了最后的开房吗?),生意被调动了起来,···

【吴钩】从现实世界飞入宋画的禽鸟

宋朝绘画风格,与后世流行的文人画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宋人非常重视技法,注重写实。美术史学者郎绍君先生曾给予宋画的写实精神极高评价:“宋代美术在写实技巧上已臻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的顶峰。……就同时代东西方各国古典写实主义艺术的水平与成就言,它毫无疑义是第一流的,称它占据同时代人类绘画艺术的最高位置,也并不过分。”

【杨陈】唐宋地权制度变迁影响迥异

唐代中晚期发展出来的新田制,经由五代延续至宋代,宋代罕见地没有在开国之初制定类似于“均田制”的田制,因此被认为是“田制不立”。后世所谓的宋代“田制不立”,首先不是指没有施行井田制,尽管宋代会有人在这个意义上批评当时的土地制度不符合儒家理想。

【吴钩】你以为清末才出现的近代事物,其实宋代已经有了

据《东京梦华录》“防火”条记载,汴梁城内的街巷,每隔三百步设一所“军巡铺屋”,每所铺屋置“铺兵”五人,负责“夜间巡警”。又在城中高处修建“望火楼”,“楼上有人瞭望”,楼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还有“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等消防设备。一发现哪处起火,马上驰报,潜火兵即刻出动,“汲水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