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中河西小学部举办纪念孔子诞辰赛诗会活动,千余名小学生齐诵《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月27日上午,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的操场书声琅琅。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73周年,金中河西小学部全体师生齐聚操场,共同参与“以经典为伴,与圣贤同行”——纪念孔子诞辰赛诗会活动。

【张雨晨】学致浅谈——用心读《论语》

张雨晨是兰州交通大学2018级学生,2021年9月加入明明德读书会之后,一直与学友们共同诵读、研习《论语》。以下文字是他关于经典的一些思考

【赵宁宁】比选择更重要的,是坚持......

赵宁宁是甘肃农业大学2020级学生,高考完的暑假因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而结识明明德读书会王亚灵同学。成为一名大学生后,他选择加入兰州交通大学明明德读书会,每天按时群内打卡诵读。今天,他写下了自己在思政课上分享《论语》的故事......

【沈海波 瞿蒙蜜】《论语》“学而时习之”详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学而》首段首句,为世人所熟知。对此句的解释,以三国时期学者王肃的观点最为通行,他认为“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怿”。自古及今,学者们的观点都与王肃大同小异。如邢昺《论语注疏》曰:“言学者以此时诵习所学篇简之文,及礼乐之容,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所以为说···

多省儒林联动 40万人齐诵《论语》 ——第二届“世界读书日 人人读论语”大型公益活动···

2022年4月23日,在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季节,迎来了第27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主办,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北京人文国学院、北京德行天下基金会、河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先锋学校等全国数十家机构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世界读书日,人人读论语”大型公益活动在河南先锋学校拉开序幕

【 蒋庆】《论语》之“天”全为“人格之天”考

今日中国欲传承华夏儒教文明,欲为往圣继“人格之天”之绝学,首当回归儒学“人格之天”之古老信仰,还儒学为宗教之学之本来面目。“人格之天”是儒学所有“天”之信仰之本源,若无“人格之天”,所有其他儒学之“天”之信仰均不能成立。若无“祀天”之“国之大祀”,非但国家丧失其最高合法性之超越神圣基础,中国亦不可称为华夏文明之国。

【祝晓风】《论语》中的人文思想与文明精神

任何一部经典都是在无数次的重读与重估中,形成并确立其为经典的,《论语》也不例外。它承受过最高的赞誉和尊崇,也承受过最严厉的批判和污损。以当下的眼光重新审视它,当然也会发现新的意义。

【祝晓风】《论语》中的人文思想与文明精神

任何一部经典都是在无数次的重读与重估中,形成并确立其为经典的,《论语》也不例外。它承受过最高的赞誉和尊崇,也承受过最严厉的批判和污损。以当下的眼光重新审视它,当然也会发现新的意义。

【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文学性与情绪情感、表达手法、场景氛围、气韵节奏紧密相关,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中我最喜欢···

【吕欣】朱熹的“学文”论

朱熹对《论语》“学文”之意的解读,有其明“圣人之言”、回归经典本义的追求。而在回应《论语》“学文”之他解及弟子提问的同时,朱熹也顺势发展出一套自己对“学文”或“文”本身的解释。关于“文”的界定和论说,在朱熹的学术思想体系中,与其经典系统的构建息息相关。

【吴祖松】《论语》论约两章新解——兼论孔子约之工夫思想

《论语》“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的“约”和“乐”应以本义来解,句意应解读为不仁者不能够长时间约束自己,也不能够长时间保持内心的和乐。“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是对有恒的正面描述,该句应解读为从无而做成有,以虚而达到实,以约束自己的工夫达到内心舒泰的境界,做到有恒真的是很难呀!本文通过考据···

【顾家宁】事君与内外:《论语》管仲评价发微

《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微妙而复杂。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有仁之事功,“不死纠难”并不构成对其“未仁”的质疑;另一方面,亦未许管仲为仁者,批评其“器小”。上述评价凸显了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即事君之义与内外之辩。

【王晓阳】《论语》中的仁德观

“仁”在《论语》中出现频次很高,据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统计,“仁”共出现了109次。“仁”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孔子说:“仁者,人也。”孔子希望通过人的提高和完善,来实现天下有道的目标。

【魏淑民】《论语》中的名利观

《论语》在重道、崇德、尚仁的主旨中,鲜明阐述了君子的名利观。作为一种主张积极入世的理论,儒家通常并不回避常人对名利富贵的追求,但强调这种追求应该遵从仁义道德。并且,儒家认为,名利富贵虽好,但世上还有比名利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仁义。不回避名利,但将仁义置于名利之上,构成了君子的名利观。

【唐元平】学论语 成人样——玩习《论语》之心得体会

《论语》被誉为中国人的圣经,是中国文化的元灵。《论语》是一幅圣贤图谱,记载了包括孔子在内的之前的圣贤。学《论语》不仅为了学习其中的思想,更是为了学习并实践成为其中的君子人样。

【严信益】重读《论语》之“学而篇”(一)

《论语》开卷孔子的三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董恂来】“知之次”:《论语》误读两千年

将孔子针对于人所提出的“上”与“次”这一道德人格类型划分,混同于其关于“知”之范畴或内涵的划分,对于孔子原意而言,实属额外添加或溢出,不过是王守仁的创造性曲解。后儒如此划分与释义,虽然在道德探索方面有其思想进步意义,甚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误读,但这是以后人的认识加诸孔子,属于断章取义。

【吴天明】《论语》孔学关系考论

孔子生活在国家治理由政教一体向世俗政治转变的关键历史节点上,既是六代最后的政教古儒,又是春秋至今最早的政治新儒,故其语录既有政教杂糅的特点,也有世俗政治的倾向。弟子后学选编《论语》,不仅剔除了孔子的大量宗教语录,也未收录他政治研究、历史研究的所有长篇语录,只选取了部分短小零星的政治语录。

“君子以朋友讲习” ——慢庐经典读书会《论语》通讲正式启动

2021年7月24日下午,“洙泗书院·慢庐经典读书会”第一期——《论语·学而》通讲正式在洙泗书院慕圣文化揭开序幕。本期读书会由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魏衍华担任首讲嘉宾,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朝明先生应邀出席,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中心副主任、洙泗书院院长助理···

【王昌乐】从《论语》看孔子与《易》之关系

孔子与《易》的关系可以分为四种:一、孔子是否是《易》本经的作者;二、孔子是否学习过《易》;三、孔子是否为《易传》的作者;四、孔子是否传《易》。以上问题错综复杂,相互关联。本文重在探讨孔子是否学习过《易》,这是其他三个问题的前提。当然能够论证孔子是《易》本经、《易传》的作者的话,孔子是否学过《易》的问题也便迎刃···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