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儒学历史传承与转化创新研究” 学术研讨会在山东青州举行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7-05-03 15:23:50
标签:

 

原题:孔孟儒学如何传承与创新?这些知名学者这样讲

作者:朱康有、王艳芳

来源:凤凰网综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四月初七日己丑

          耶稣2017年5月2日

 

 

 

2017年4月30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参与主办(其他主办单位还有: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学院、中国哲学史学会,青州尧山书院),青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青州市豹斑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孔孟儒学历史传承与转化创新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山东青州举行。

 

   

 

王学典教授主持

 

《文史哲》主编、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学典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暨主题演讲。

 

   

 

陈来教授致辞并作主题发言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在致辞发言中指出,学院派与民间派结合是这次会议的一个特点;在对传统文化继承问题上,还有很多人停留在以批判为主的思维,需要加以转变;全面理解党对传统文化的方针,必须把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中的“两有”(有区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两相”(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起来。

 

   

 

李存山研究员作主题发言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存山研究员在主旨发言中指出,重新认识儒家人性论思想,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性善”论与“以德治国”相联系,“性恶”论则为“重法”提供了人性论依据;性善论使民主制成为可能,性恶论则使民主制成为必要。

 

   

 

王杰教授作主题发言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在题为“儒家德行论及其现代价值”主旨发言中指出,传承儒学文化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夯实治国理政的内在根基;从“关键少数”入手,发挥其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带头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全党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弘扬新时期真抓实干、崇实黜虚的“新实学”精神,使优秀传统文化落地扎根。

 

   

 

朱杰人教授作主题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终身教授朱杰人在主旨发言中强调,儒学从“修齐治平”到“经世致用”甚至思想家成为“帝王师”,反映了关注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入世价值取向,体现了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使命担当精神;明清之际的“实学”关注世事、关怀民生与治国理政的实践、国家长治久安,就是对学术脱离实际、远离社会现实的一种反动。

 

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防大学朱康有教授在主持分组讨论中指出,对儒家经典的解读,不仅要体现“经史合参”的方法,而且要立足当下的认知和体悟、应用和实践的语义环境,特别应当注重从专题探索角度入手,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共同点。

 

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化所所长涂可国研究员在主持分组讨论中指出,儒家伦理并不是纯粹的德性伦理,也不等同于功利主义之类的后果论,而是义务伦理、责任伦理和规范伦理的综合;儒学思想蕴藏着丰富的义务伦理,追求经世致用的责任担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可弥补西方义务伦理学的不足。

 

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在主持分组讨论中指出,儒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经典,蕴含着某些永恒、普遍的核心价值,是“常道”;要以儒家经典为基本资源,进行新诠释、赋予新内涵,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马来平教授在主持分组讨论中指出,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思想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发生了重大转向:承认认“知”在格物致知中具有独立地位;批判王学末流深陷格心、正心;以“格物穷理”指称科学。

 

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中央党校博士后、井冈山大学杨宽情讲师在提交的《论公义》一文中指出,传统文化的公义不止具有公平、正义意涵,更是反映“天下为公”的国家大义、历史大义和文化大义,是“大同”世界的伦理法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哲学动态》副主编贾红莲研究员、衡水学院魏彦红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彭彦华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研究院杨晓伟副研究员等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以及中国实学研究会秘书处王艳芳主任等,与国内近200名研究儒家文化的专家学者、民间儒学人士一同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