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 主编《洙泗儒话》出版暨前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9-12-14 00:18:24
标签:《洙泗儒话》
杨朝明

作者简介:杨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东梁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任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山东省政协常委,第十四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出版《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八德诠解》等学术著作20余部。

杨朝明 主编《洙泗儒话》出版暨前言

 

 

 

书名:《洙泗儒话》

主编:杨照明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洙泗儒话》内容简介

 

本书的文章属于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的访谈、讨论、介绍、叙说、专论,故定名为“儒话”。在“儒话”之前冠以“洙泗”,包含了一种家国情怀。洙泗之域是孔子故里、儒学原乡,这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就像曲阜城北那座洙泗书院所象征的,儒学就是从这里走出、从这里走来,走到全世界、走到了今天。

 

本次编撰汇集,以孔子研究院时期2010年到2018年30多期《孔子文化》的文章为主,兼及2010年到2018年《孔子学刊》以及2004到2009年曲阜师范大学时期《孔子文化》的“名家访谈”栏目。在众多的原发稿件中,编辑们反复推敲、优中选优,汇辑、整理成了近百万字的定稿。

 

《洙泗儒话》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包含“胜日寻芳”“方家新论”“儒学•现代•当代”“圣域风物”“域外汉学”5个栏目,38位作者的45篇文章;中册包含“经学研究”“儒学史研究”“孔子研究”3个栏目,40位作者的45篇文章;下册包含“万紫千红”1个栏目,38篇名家访谈。总计:9个栏目、116位次知名学者、128篇次文章、近100万字。

 

本次编纂注重思想性、普及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融会、统一,这是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把握时代脉搏,促进儒家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努力尝试。

 

《洙泗儒话》前言

 

杨朝明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洙泗儒话》,是我们编辑的内刊《孔子文化》稿件的选编,另外还包括我们编辑的《孔子学刊》“名家访谈”的部分稿件。

 

2018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今年的孔子诞辰日前后,一系列重大学术文化活动在山东、在曲阜相继举行,11月26日还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并发表“曲阜讲话”五周年的日子,我们觉得有必要选编这些年来我们刊物发表的一些文章,以更好地回顾、总结、反思、前瞻,也作为对今年这个非同寻常的年份的纪念。这些文章大都属于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的访谈、讨论、介绍、叙说、专论,相对轻松,经过斟酌,我们就把它定名为“儒话”了。

 

我们在“儒话”之前冠以“洙泗”,包含了一种情怀。洙泗之域是孔子故里、儒学原乡,这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就像曲阜城北那座洙泗书院所象征的,儒学就是从这里走出、从这里走来,走到全世界、走到了今天。《史记》说“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邹鲁文化正是在儒生的宣传之下产生了影响。《史记》在《儒林列传》中记载说,西汉建立时,“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西汉中期,司马迁至鲁,观看孔子庙堂车服礼器,鲁地诸生依然“以时习礼其家”。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从“洙泗”之域走来的儒学成了传统中国的主流思想学说。

 

我们最早创立《孔子文化》是在2004年。此前一年,我带几名学生一起赴烟台参加“中国古代文明与学术史”学术研讨会,在返回的火车上,我与宋立林谈起如何开展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的相关研究与活动,我们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因此,随后宋立林等就全力以赴,不仅创办了《孔子文化》,还创办了《孔子文化辑刊》,以书代刊线装出版;我们还倡议并组织开展了“孔子文化月”,这项活动至一直沿续至今;又创办了“中华孔子”网站,成为孔子儒学的一个重要阵地。

 

《孔子文化》创刊正值孔子诞辰2555周年的日子。当时我们激情澎湃,因为身处孔子故里的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孔子文化的魅力。那一年,“世界思想家巅峰论坛”“国际儒学研讨会”在曲阜师大成功举行,名家硕儒、学术巨匠的精彩演讲,都显示了对孔子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激励我们在研究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孔子文化》经过认真筹备得以出版,我们希望它能反映洙泗学人的一些心声。

 

记得创刊前夕,李学勤先生来曲阜,我们请先生为我们题写了刊名。在《孔子文化》的创刊号上,我们登载了好多专家教授的题词,祝贺、鼓励,让我们备受鼓舞,这些先生包括李学勤、刘蔚华以及学校领导、学科前辈。创刊五周年时,李学勤、陈祖武、周桂钿、丁冠之、黄玉顺、林存光、钱耕森、周国林、鞠曦、韩星、林存阳等发来贺词、贺信加以勉励。现在拿起最初几年的《孔子文化》,无论装帧设计还是排版印制,都显得十分稚嫩,但我们能够感觉到激情犹在,敬意犹在,温暖犹在!

 

说起来真是令人感慨不已,这些年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创刊之初,我们表现了一种深沉的使命感,甚至还带有几分悲壮感,因为我们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压力或阻力。其他地方的人们也许不太理解这样的感受,但曲阜不同,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反思与反省,这里几乎始终都处在风口浪尖上,许多人迷茫过,甚至疯狂过;也有人受过批,挨过斗。功过是非,爱恨情仇,许多事情让人不堪回首,令人痛心。从“五四”到“文革”,再到随后的“文化反思”,这里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文化的认知上,在对儒学的态度上,在对于孔子的情感上,也千差万别,各有不同。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遇到了支持我们的好领导和一大批有情怀的学者。当时,曲阜师大的党委书记宋焕新、校长田德全鼎力支持传统文化学科建设。曲阜师大设学孔子故里,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与教学是突出特色,以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为重心的“专门史”专业一直备受重视,自“八五”以来一直是学校和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学科。校内专家学者全力支持这一事业,一大批年轻学人加入到了弘扬孔子文化的队伍中来。关心学科发展的同事们都记得,在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引进了多位学科骨干、青年才俊,使学科队伍愈发齐整,学术研究风生水起。记得一次全省社科研究基地评估,设在我们学科的“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量化打分结果“高居榜首”,大家都深受鼓舞。随后不久,学科又相继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可以想见,《孔子文化》虽然是内刊,但它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成长,怎能不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我调入孔子研究院工作后,《孔子文化》由半年刊改为季刊。我们还改版原来的《孔子文化辑刊》创刊了《孔子学刊》,依然以书代刊出版,每年一辑,至今已经出版了九辑。我们期望《学刊》和《季刊》两个刊物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一个追求学术性,一个强调思想性;一个深入研究,一个推广普及;一个努力“登峰”,一个广泛“落地”。我们最初还憧憬:如果通过几年的努力,将来能有两个连续公开出版的刊物,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该有多好!

 

在《孔子文化》创刊以来的十几年里,传统文化在回暖回归,在孔子诞生的这块圣地上,我们不断地感触着它回升的温度,感慨着清清楚楚的变化。尤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以来的五年里,中华大地开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孔子故里学人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大家感觉到我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深切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曲阜讲话”的里程碑意义。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标志,让人们破除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思考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层关系,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与高度统一,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时代,也迎来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

 

《孔子文化》改为季刊后,风格也发生了一些转变。改版后的《孔子文化》以思想性、普及性、大众化为定位,以搭建海内外学术文化交流平台、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为宗旨。围绕这一定位与宗旨,设有“特邀稿件”“名家访谈”“洙泗论辩”“谐和家邦”“域外汉学”“阙里文献”“经学研究”“圣域风物”等特色栏目,希望通过通俗流畅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儒家文化及相关问题。几年来,《孔子文化》编辑们在主编的带领下,不辞劳苦,不计得失,多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坚持。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刊物就不会走到今天。

 

本次选编,以孔子研究院时期2010年到2018年30多期《孔子文化》的文章为主,兼及2010年到2018年《孔子学刊》以及2004到2009年曲阜师范大学时期《孔子文化》的“名家访谈”栏目。在众多的原发稿件中,编辑部诸同仁反复推敲、优中选优,汇辑、整理成了80余万字的定稿。为了展现刊物《孔子文化》的特点,也为便于读者翻检,本次编纂分为“方家新论”“孔子研究”“经学研究”“儒学史研究”“儒学•现代•当代”“圣域风物”“域外汉学”“名家访谈”等版块,注意思想性、普及性、地域性、时代性的统一。希望有利于读者了解当代学者之所学所思,从而反观自省,浸润于儒学思潮;也有利于读者在品读历史文字的过程中体悟经典、了解孔子儒家,感触圣城曲阜的特色文化。

 

本次《洙泗儒话》的编辑出版,不仅是对过往的一次总结,从某些意义上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盼与展望。仅仅读其中的“名家访谈”,你就会发现这里边涉及到了那么多知名的学者,就能看到他们的深邃思考。在此,也衷心感谢十几年来对《孔子文化》《孔子文化辑刊》《孔子学刊》给予支持的各位顾问、编委,感谢各位作者、读者,感谢关注、关心圣地儒学的所有的人!

 

杨朝明

2018年11月2日

 

后记

 

宋立林

 

十几年前,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某次台湾辅仁大学丁原植教授来孔子文化学院讲学,曾半是玩笑地对台下听讲的学子们说:“真羡慕你们!你们多么幸福啊,每天都可以步行去看看孔庙。”俗话说,身在福中不知福。听了这话,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当笑话听,心想:曲阜这穷乡僻壤,待在这里有啥幸福可言?然而于我,却是一大触动。确实,曲阜之现实境况与其应有的文化地位悬差万里,不免令关心她的人失望。2016年某日,在孔子研究院听台湾佛光大学李纪祥师在儒学研究高端人才聘任仪式上致辞,当他说到“凡是孔颜所在就是圣域”的时候,我忽然热泪盈眶!那一刻李老师那柔柔和和的台湾腔仿佛有万钧之力,直触心灵!的确,我们得以立身在夫子“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圣域之中,读书思考,切磋问学,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啊!后来郭齐勇师、胡治洪师兄等诸多前辈都时常勉励不佞:“要坚守在这片圣域!”心下深以为然:“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愚钝如我,竟能从事于学问事业,只能归之于造化。虽然初中时在日记中偷偷所列的梦想中就有“历史学家”(当然还有一个“曲艺表演艺术家”,看来这个更不容易实现了。一笑)这样高大上的名词,似乎很能照应圣人“十有五而志于学”的话头,但归根结底我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凡夫俗子;虽然也曾经有过报考清华思想所硕士博士而三次落榜的经历,似乎有志于学问,但是这也难掩内心那种“悠悠林下,不思进取”的文人脾性,所以曾自颜斋号“无足观斋”,取顾亭林“一自命为文人,便无足观矣”之义自况兼自嘲。平生服膺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最讨厌“数目字管理”,然而据黄仁宇先生的说法,现代化的特征端在于斯(数目字管理),而现代化据说又是人类的进步,所以不期然而然的,在我身上便散发出对现代生活的某种抗拒和反思。“性喜庄禅而皈依孔孟”如不佞,古/今、中/西、学者/文人、入世/出世、进取/隐逸、穷/达、忧/乐,凡此种种,一团矛盾,时常纠结于胸,萦绕于心,难得化解。欲求化解之道,看来还是得依靠“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加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读书之际,每每有“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之慨。按理说,穷乡僻壤,此如梦幻,颇不易得。所幸曲阜竟得天下人爱护,时有林所仰望之师友往来盘桓于此,而林亦承蒙不弃,居然得与那些名师宿儒、时贤俊彦交游、切磋,此三生之幸,若非托夫子庇荫,焉得?故每有编书编刊之念,故十余年来,曾创办并主持内刊《孔子文化》,编辑《孔子文化研究辑刊》、《孔子学刊》及《新礼乐》等,不仅有感于前贤之努力,亦欲以此与学界沟通,旧雨新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其乐何如!

 

多年以前,业师杨朝明先生即有《洙泗》之议,然因机缘未到,故未克措手,计划一再延宕。2016年不佞侥幸入选首届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得此“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经费”资助,机缘凑泊,夙愿得偿。经与海内诸位同道商议,敦聘郭齐勇师、杨朝明师二位恩师为顾问,诸位同道好友组成编委会,发布征稿函,有师友赐稿,亦有同仁荐稿,深感欣慰,展读之下,获益良多。略加分别部类,汇成一编,奉呈学界,以供切磋。

 

戊戌岁杪于瘦竹轩灯下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