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珍】品读《论语》,遇见更好的自己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3-10-27 21:10:13
标签:

品读《论语》,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王淑珍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八月廿九日甲辰

          耶稣2023年10月13日

 

 

 

大道至简,《论语》短短二十篇,寥寥数万字,却道尽了为人为学之哲理。初读《论语》时,拗口难读,晦涩难懂,好生不想读它;再读《论语》时,驾轻就熟,一知半解,也渐渐有了兴趣。品读《论语》时,发人深思,荡气回肠,喜欢它的简短而有内涵。“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朴素的语言中无不透露着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论语》它好似一面镜子,读它能映照出自己的不足,让我学会了为人处世,学会了审视自我。

 

 

 

品读《论语》,懂得了学习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习态度上要求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上要讲方法,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学习不仅仅是埋头苦干,还要讲求方法,学思并进,刻苦努力,方法得当将会事半功倍。学习是件苦差事,可以因你的能力不足处理不好学习的问题,但不能因为学习态度而解决不好学习问题。

 

 

 

还记得高中时,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影响总体成绩,数学老师找我谈话,让我说问题出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成绩上不去,自己确实在数学上下功夫了,但成绩就是上不去。老师让我在每天的大课间去找她,给她讲我会的题,要从读题、分析题目、所需知识点、此知识点常考的类型、一些知识点的常考题等等各方面讲解,以为自己会的题从各个方面来讲的时候我却卡壳了,因为我没有求到知识点和题型的“真知”,没有从方方面面来思考,所以自以为学的踏实,其实都是表面功夫,自然成绩上不去。读《论语》的这段时间里,我才意识到那时候数学成绩提不高的原因就在于我没有“求真”的态度和“学思”的方法。

 

 

 

品读《论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做事要全面周到而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小人则只看重比较小的方面而不注重全面的发展。光明磊落的君子心中永远想着道义,做人做事遵守"何为正确"的准则,他们通过正当的方式来团结身边的人,与身边的人融洽相处。他们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能够为别人着想。君子与人相处,坦诚守信,一言一行都会考虑是否正确。

 

 

 

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必然是紧密的,与人合作是不可避免的。与人相处要坦坦荡荡,多一份为他人考虑的心,对人多一份善意与宽容,但也要提防"比而不周"的小人,更不要沦为这样的人。因为,我心向阳,才能挺起腰杆做人。“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做人要学会中庸之道,处理事情要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态度,要把握好分寸,使事情处在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懂得度的把握,懂得在一定限度内调节好分寸。我觉得这种思想在我的生活中更是一种补益,遇事焦虑、烦躁的我很难将情绪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里,如何拿捏好这个度,中庸之道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品读《论语》,理解了仁的深刻内涵。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说真正有“仁”的修养的人,能真正喜欢别人,也能真正地讨厌别人。“子曰:苟志与仁矣,无恶也”,一个人有了仁的修养,就不会特别讨厌别人了,一个真正有志于仁的人,看天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对好的要爱护他,对坏的也要怜悯他,包容他。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被包容,世界如此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处处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支持与喜爱,恐怕是不太可能的。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独立个体,都有不同的一面,我们只需要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用仁德之心去接纳。

 

 

 

品读《论语》,领悟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在看到“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时感悟特别深。“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说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与总书记强调的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异曲同工。现在所强调的领导干部要如何领导,早在《论语》中孔子就给出了答案。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讲文化自信,要坚定文化自信,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今天是读《论语》的第一百天。这一百天里,《论语》让我学会了反省,“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更好的进步,每每读到这些自省的句子时,总会不自觉地想自己有没有做到,有没有复盘回顾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好的地方继续保持,表现不好的地方加以改正,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这一百天里,《论语》也让我变得自律,“以约失之者,鲜矣”,注意约束自己的人,失败和过失都会很少。每天在明明德读书会群里诵读《论语》打卡现已成为一种习惯,不管每天有多忙,都不会忘记去打卡,短短几分钟的诵读要是没有完成,心里总是缺点什么,感觉这一天也是不完整的。

 

 

 

诵读打卡让我对《论语》越来越喜欢的同时也喜欢上了坚持,觉得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在《论语》诵读打卡的影响下,我开始记录和规划我的每一天,被规划的每一天总是充实,有收获的;被记录的每一天总是有迹可循,值得回忆的。从自律中获得坚持的意义,从坚持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成为杜老师的学生已经一百多天了,从7月4号那个傍晚师姐联系我,告诉我导师是杜老师时的兴奋;到暑假期间武汉大学学生对杜老师书院研究的线上访谈,第一次见到杜老师时的激动;到后来开学第一周正式见导师,见到杜老师时的紧张;再到现在杜老师尽心尽力指导我的学习,教我做人做事时的幸福,何其有幸成为杜老师的学生。

 

 

 

热爱生活的杜老师。精致的妆容、气质的穿搭,杜老师总给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她清质凝韵,蕙质兰心,给人十足的“书香气”。杜老师喜欢拍照记录美好,同时也留存了很多过程性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严以律己的杜老师。杜老师面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不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指导学生,杜老师都尽职尽责、亲力亲为,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积极地影响着我。

 

 

 

良师益友的杜老师。开学那天给杜老师说我已报到,老师关心我有没有家人送;正常上课后,杜老师关心我宿舍同学相处怎么样;一起吃饭时关心我吃的怎么样、能不能吃好......太多太多,方方面面杜老师总是温暖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感谢《论语》,感恩杜老师,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王淑珍,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喜欢旅行、看电影、跑步、阅读。2023年7月5日加入明明德读书会,很开心能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与大家共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