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言雨生百谷,物生清静明洁也。”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我国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此时节,杨花飞舞,柳絮飘扬,牡丹吐蕊,百谷茁壮成长,一派大好春光。
6月11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主办,孔子博物馆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本次主题活动包括首届“孔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和孔子博物馆礼乐传习所成立仪式。
6月12日下午智识读书会与辅仁读书会以“重温张祥龙先生的哲学思想”为题合办了一次线下暨线上专场读书活动,以《现象学导论七讲》的第一讲为阅读文本。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也是农耕文明百花园中的灿烂之花,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千百年来它处处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智慧,一直是中国人从事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时间指南,引领着中华传统农业从奠基走向辉煌,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理念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
奎文阁始建于宋代初年,初名藏书楼,是孔庙重要的礼制性建筑之一。因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援神契》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金章宗遂将孔庙藏书楼命名“奎文阁”。其藏书来源主要有皇帝御赐、孔府刻书、累世征集、自行购买等。
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的传播儒家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孔子博物馆特将原“诗礼传家”展厅进行升级改造,并举办《孔府旧藏文物珍品展》。展览将于2022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
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破碎的漆器屏风极为独特,屏风上是一幅标注姓名的孔子和弟子的画像以及孔子的相关介绍,此外屏风上面还镶嵌着一面铜镜,因此该屏风是一款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镜屏。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文化的节日。5月29日,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二1班的西藏班同学参加了“环濠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圈系列活动之“品味端午,传承文化”主题活动。该活动由崇川区文明办与和平桥街道党工委共同主办,由北濠东村社区、起凤社区、濠北社区、知止堂义学承办。
6月2日上午,伴随着悠然古乐,“育芳兰:2022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端午纪念活动”在岳麓书院屈子祠举行。书院师生以祭祀仪式、诗词吟诵、主题讲座及书法笔会等多种形式,表达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6月1日上午,在重庆南岸区涂山镇论语公园,伴随着庄重的束脩六礼,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设立的大型公益平台——孔子学堂,经北京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申办,在福民社区隆重揭牌。其中,家风馆作为南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实验,将纳入孔子学堂“传家风”项目的创新探索,为更多的家庭提供更好的家风家教服务。
2022年5月27-28日,彝伦书院举办迎端午系列活动,周边社区义工和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积极参与。在两天的活动里,大家体验了包粽子、缝香囊、诵诗文、射五毒等传统习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了一股强劲的浪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在这个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民创意致力于使用数字···
5月25—26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诞辰纪念日。石头记炎陵社暨“炎帝与中华文明”主题读书会活动在炎陵举行。来自省内的书友们在炎帝陵景区,祭奠炎帝,观看汉服祭祀仪式,“以诗为媒,致敬炎帝”,与全球华人华侨云上互动,吟诵历代记叙炎帝神农氏大德的诗篇。与会专家、学者就深入研究挖掘有关炎帝神农氏的历史史料···
本次通讲由曲阜师范大学宋立林教授担任主讲,孔子研究院魏衍华研究员担任与谈人。数百位专家学者、儒学爱好者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活动。活动由孟子书院执行院长殷延禄先生主持。
王家咀战国楚墓距今约2300年,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洪圣村。据该考古项目负责人、荆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肖玉军介绍,为配合基建项目,荆州博物馆于2019年至2021年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2021年6月在编号为M798的一座楚墓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漆木器和3200余枚(不计小碎片)竹简。经过室内揭取,初步估计这批竹简至少可复原···
5月21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大学分中心、《孔子研究》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儒家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办。本次研讨会采取云会议形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5月21日,清脆的童声在有着近800年历史的河北保定古莲花池响起。此间,一场由小学生参加的《诗经》吟诵雅乐活动正在进行。
慢是一种节奏,更是一种心态,它倡导亲近经典、敬畏经典,希望在对经典的亲近、敬畏中,抚慰心灵、纯洁心灵、高尚志向、高尚行为。
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古老根底体现在源远流长的经史传统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凝聚为生生不息、日新其德的中国哲学。沟通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的精神结构,展望中华文明的旧邦新命,成为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应有的题中之义。
2022年5月18日,为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通过高校智力服务社会、共商乡村文化振兴,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习水县云鼎书院“乡村文化振兴座谈会”在中国文化书院传习室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