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研究话语传播暨郭齐家教授从教65周年学术座谈会成功举办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5-11-02 16:30:15
标签:

中国教育史研究话语传播暨郭齐家教授从教65周年学术座谈会成功举办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九月初一日癸亥

          耶稣2025年10月21日

 

2025年10月18日,欣逢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育史学家郭齐家教授米寿之喜,中国教育史研究话语传播暨郭齐家教授从教65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建勋报告厅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承办,《教育史研究》编辑部、《中国教育科学》编辑部、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术交流分会和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名知名学者、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就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话语传播与郭齐家教授的治学理念和教育学术思想展开深入讨论。

 

 

 

郭齐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史学家,长期深耕中国教育史和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其撰写的《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史》《教育立命之道与中华文化复兴》等一系列著作对我国教育史学科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已成为研习教育史领域的必读经典作品。

 

 

 

会议开幕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教授主持。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露茜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刘立德编审致辞,恭贺郭齐家教授《中国教育史》日文版出版暨从教65周年大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郭齐家教授从教65年来为学部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教育学部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如何把教育学部老师们、学生们的研究成果向世界传播,是一个重要问题。

 

郭老师《中国教育史》日文版的出版发行,正是教育学部走向国际的重要表现。朱旭东部长高度肯定了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在教育史学科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并希望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教育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在教育学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露茜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郭齐家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史研究事业的奠基者,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书院文化和师德传承等方面成就卓著,他的多本著作成为研习教育史的必读经典。作为后辈学子,要学习郭齐家老师的治学态度和为人准则。她还指出,在全球化的教育浪潮中,我们要像郭齐家老师那样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打牢当代教育改革的文化根基。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刘立德编审在致辞中总结了郭齐家教授在中国教育史研究话语传播中的贡献。他指出,郭老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和研究事业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领军人物,在中国教育史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传播、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平台传播的立体化实践等方面贡献卓著。

 

人教社出版的两卷本《中国教育史》是郭老师的呕心沥血之作,该书全面阐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内容涉及源远流长的教育制度、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并对历史上诸多著名教育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和评析,系统呈现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教育智慧、成就和经验,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该书日文版的出版发行代表着中国教育史研究话语传播走向了又一个高峰。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王迎兰主任宣读了日本株式会社树立社的贺信。树立社在贺信中对郭齐家教授著作《中国教育史》日文版新书发布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指出:《中国教育史》日文版的出版,不仅展现了中国教育思想的深厚底蕴,也为日本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教育传统与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树立社期望中国的学者和出版社推出更多高水平学术著作,也希望多翻译出版中国学者的精品力作,为中日学术交流与文化互鉴搭建更坚实的桥梁。

 

 

 

郭齐家教授、施克灿教授、王迎兰主任与刘立德编审共同为《中国教育史》日文版揭幕。

 

 

 

主题发言环节

 

主题发言环节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葛新斌教授主持。

 

 

 

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郭德俊教授对郭齐家教授著作《中国教育史》日文版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祝贺,并回顾了与郭齐家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学习的岁月,高度评价郭老师学而不厌的精神。她提出,学术研究不是一日之功,后辈学子要向郭老师学习,勤学苦练,勇攀学术高峰。

 

 

 

北京师范大学俞启定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郭齐家教授对他的教学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是他步入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老师。俞老师在引用古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后说,青年教育工作者要向郭老师学习,重视教学工作,教学相长,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学术营养。

 

北京师范大学于述胜教授用一副对联总结了郭齐家教授的治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上联是“学兼三教通雅俗”;下联是“行主至诚爱众生”;横批是“教泽绵长”。于老师指出:郭老师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教育家,对北师大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发挥了关键而特殊的作用,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学生至诚至爱,其学术研究在海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湖南师范大学张传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高益民教授、杜育红教授和清华大学叶富贵教授四位老师对郭齐家教授的学术研究理路做了深入分析,讨论了郭齐家教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贡献。张传燧教授指出:教育史研究要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做到以史为鉴。郭齐家教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研究将教育史融入现代,发挥了史学研究的独特价值,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与时俱进,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了新风采。

 

高益民教授回顾了在郭齐家老师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的历程后指出:教育史研究要像郭齐家老师那样注重史料,史料扎实是教育史研究的基础。杜育红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郭齐家老师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是生命的学问,是人生哲学之学。叶富贵教授提出:郭齐家教授在海内外都具有学术影响力,他的《中国教育史》等著作在中国教育史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旅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顾春、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郑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刘伟四位老师深情回顾了昔日追随郭齐家教授求学的岁月。顾春指出,郭齐家教授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陆学研究,带领他走进了陆九渊研究的殿堂。

 

郑航指出:教育史对教育学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没有历史感、没有文化感,很难去做文科研究;要向郭齐家教授学习,做到修身与治学的统一。储朝晖指出,与郭老师的交往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我们后辈学子要牢记郭老师的嘱托,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刘伟指出:要进一步学习郭齐家教授的坚强和坚韧,对世界保持关注和乐观,对人真诚,对事认真。

 

 

 

山西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孟旭、相力、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吴明海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葛新斌四位老师对郭齐家教授的教学理念展开探讨。孟旭指出:郭齐家教授对文化的弘扬和执着,正是教育家精神的体现,值得后辈学子学习体悟。相力指出:郭齐家教授有教无类,足以为当今青年教师的楷模。吴明海指出:郭齐家教授对待学生具有“大爱无疆”的精神。葛新斌指出:郭齐家老师的教学春风化雨,对学生关心备至。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于建福教授向本次座谈会发来贺信,称赞郭齐家教授:“深耕教育史与传统文化而矢志不渝。上溯先秦诸子教化之道,下探近现代教育转型之径,梳理脉络则条分缕析,考辨史料则严谨精当,所著《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史》,为学科建设立梁起柱。奔走于中外学术交流之途,将中华教育智慧远播寰宇,为文明交流互鉴搭起桥梁,以学术生命为儒学复兴担当道义。不止于知识传授,更在精神引领,其言传身教间,让‘大先生’之风范浸润每一位后学心田,以师者光芒照亮后学前行之路。”

 

 

 

韩国青山国立大学教育系李庚子教授以视频方式祝贺郭齐家教授从教65周年。作为中国与韩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者,她期望能够搭建起中国与韩国教育交流互动的桥梁,与中国教育学术界进行更多的交流。

 

 

 

郭齐家教授进行了座谈会总结发言。他指出:北京师范大学是百年老校,蕴藏着很深的学问,只要回到北师大学习进修,无形中就有很多收获。郭老师总结回顾了北师大教育史“五虎将”邵鹤亭老师、瞿菊农老师、毛礼锐老师、陈景磐老师、陈元晖老师与教育学原理“五虎将”黄济老师、王策三老师、成有信老师、孙喜亭老师、厉以贤老师的学术成就。他指出,这样的教育学术团队是非常难得的,给了我们难得的滋养。北师大的学子们要珍惜学术传承,在老师的培养下努力成长起来。青年学子要认识到集体的力量,要懂得感恩,戒慎名利,谦抑自守,这样才能真正成人成才。在世界大变局之下,要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本次座谈会系统梳理并总结了郭齐家教授从教65年来所形成的治学理念与教育学术思想,为当前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镜鉴与启示。《中国教育史》日文版的出版发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史研究话语走向国际舞台,促进了中外教育思想的交流互鉴。老一辈教育学人潜心耕耘,构筑了今日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作为后继学子,我们应当自觉传承并弘扬他们的治学精神与育人智慧,积极投身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应有的力量。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