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宋慧乔离婚了,宋朝女子也可以离婚吗?

如你所知,不少朋友都叫我“宋粉”,我承认,我是宋粉,宋慧乔的粉。但是,昨天听说宋慧乔官宣离婚了,她的前夫是宋仲基,恰好也姓宋。有网友给他们送了一联:二宋分南北,劳燕各西东。我不知道二宋的离婚到底是男方先提出,还是女方先提出。不过没关系了,因为我现在要说的问题是,两宋时期,女性能够提出离婚吗?

【吴钩】宋朝知府是几品官?

如果你问明清时期的知府是几品官,那好回答。明代的府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府的知府为从三品官,中府的知府为正四品官,下府的知府为从四品官。

【吴钩】宋朝人用的钞票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张纸币诞生在北宋时的四川,叫做“交子”;南宋时,宋政府还发行一种流通范围更大的纸币,叫做“会子”;此外,宋代又有几种小范围行用的纸币,如湖北会子、两淮交子、关外银会子,另有几种使用时间很短的纸币,如陕西交子、诸路钱引、小钞。

【吴钩】“狸猫换太子”背后的历史真相

宋仁宗的身世曾被明清时期的民间艺人改编、演绎成家喻户晓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吴钩】嗯,古代小区名与今日楼盘名的比较

唐朝时,城市实行里坊制,居民居住的里坊都是封闭式的小区。长安有一百多个坊,每个坊方方正正,名字也很整齐。

【吴钩】谁是杀害岳飞的元凶:宋高宗,还是秦桧?

800多前的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以“坐拥重兵,于两军未解之间,十五次被受御笔,并遣中使督兵,逗留不进;及于此时辄对张宪、董先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又说与张宪,董先,要蹉踏张俊、韩世忠人马;及移书张宪,令‘措置别作擘画’,致张宪意待谋反”的罪名,被朝廷赐死。

吴钩 著《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2》出版

此书是著名文史专家吴钩的《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续集,收录了《宋朝人的“春晚”会表演哪些节目》《大雅大俗宋朝风》《宋朝人是怎么相亲的?》等作品。

【专访】吴钩:写了三部“说宋”之后,聊聊我的心得

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畅销书作家,吴钩多年来致力于宋代生活史、社会史与政法史的研究,主张“重新发现宋朝”“重新阐释传统”,那么在他眼里,宋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宋之风雅是否还能复现?

【吴钩】宋朝人跟我们一样爱旅游

时下正值春夏之际,天气已暖,又未到酷热时节,万物复苏,百花盛放,正是出门旅游、玩乐的好时节。宋朝人跟我们一样热爱旅行,寄情于山水的士大夫自不待言,寻常百姓也满怀趁时出游的兴致。

【吴钩】宋朝的高考——科举考试会考些什么题目?

宋朝的科举考试究竟是考些什么题目呢?

【吴钩】天啊,古代皇帝年号中居然隐藏着这么政治预言

自汉武帝到清末宣统,这2000余年里,中国一直都用皇帝年号纪年。

【吴钩 】一位“百事不会”的模范君主

但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宋仁宗似乎是一个平庸的皇帝,既无天纵之英明,也未见有什么了不起的功业,甚至连个供坊间文人传诵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宋太祖好歹有“千里送京娘”的英雄救美故事,明朝正德皇帝也有“游龙戏凤”的风流韵事,宋仁宗呢,大概只出现在“狸猫换太子”的戏文中,但历史上其实并无“狸猫换太子”之事,戏文成就的也只是“包青···

【吴钩】特郎普,越看越像乾隆爷了

有网友在“知乎”上提问:“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与中国古代的哪位君王很相似?”这个问题要是我来回答,我会说,大清乾隆爷啊。

【吴钩】宋朝与明朝,就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宋王朝与明王朝,相隔不过一百年,却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完全相反的气质与风格。

【吴钩】3000年前,中国的首个“复仇者联盟”横空出世

人类史上最早一支“复仇者联盟”特攻队,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岐,一个叫做“周”的诸侯国中。

【吴钩】宋朝人的工作制是996?不,是633!

最近被“996”的话题刷屏了。我后知后觉,一直不知道996这串数字指什么,上网查了查,才知道是指一种工作时间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一周工作6天。

【吴钩】当我们说历史时,应记住一条金科玉律:言有易,言无难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早年在清华读书,师从赵元任先生,在赵先生指导下完成了学位论文《中国古文法》。论文讲到“反照句”与“纲目句”时,王力加了一个附言:“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罕见。”赵元任严厉批评了这一附言:“删附言!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

【吴钩】走红朋友圈的“垃圾奏折”是怎么来的?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朋友圈被一篇“清代垃圾奏折集锦”的帖子刷了屏。这些“垃圾奏折”最早是台湾网友从清宫文书中摘录出来的,配上了白话文翻译,因为奏折的画面太有喜感,很快就被大陆网友传得不亦乐乎。

【吴钩】答客问:你为什么要给女儿写一本书?

这个月刚出了一本《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也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是继《宋:现代的拂晓时辰》《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之后,我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的第三本书。

【吴钩】大红大绿的颜色审美是从哪里来的?

记得身份为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讲解员的网友许鑫,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文物“修复”前后对比图,称四川安岳石窟的一尊宋代佛像雕塑遭到“毁容式”修复。从对比图可以看出,原来古朴、肃穆的佛像,被涂抹上高饱和度的鲜艳颜色,立即透出一股浓烈的“农家乐”美学风格。许多网友看后,都忍不住讥讽文物“修复”者的审美水平:“这能把古人气活”;“文···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