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中国读书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教书、著书、校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
洙泗潇湘,道南正脉。千年学府,弦歌不绝。
潕溪书院位于吉首市东门坡鳌鱼峰上,由苗族大儒、明代苗族教育家吴鹤于正德年间创建,迄今有五百余年历史。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有过三次扩建,湖湘名士龙昇明、胡师谦等曾任山长,民国湘西知名学者陈庆梅、石启贵等曾在此任教。潕溪书院是汉文化教育在湘西民族地区传播,以及湘西人民主动融入国家发展的珍贵历史实物见证,在促进苗···
万物灵性隐匿的冬日,我站在天地相接的莼湖岸边。湖面开阔,静如卧镜。透过细密动荡的波纹,竟然发现了莼草的影子。
沱江书院地处岳阳市华容县,其前身是龙峰书院。龙峰书院在华容县圆觉寺旁,光绪二十三年(1897),知县刘朝焜将其迁至黄湖山南麓,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县狄兰标在县署东辟地创修,易今名。后倾圮,1996年原址重新修复。
昭潭书院位于湘潭市。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知县方伯始建。乾隆八年(1743)知县李松增建学舍5斋,置学田415.5亩。书院在清代曾辉煌一时,与湘潭文庙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学体系。目前,书院被保护修缮利用,成为湖南科技大学的一部分。
“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目睹楚国危亡,痛不欲生,遂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在此投江殉国。”
金鹗书院位于岳阳市中心的金鹗山上。《巴陵县志》载,金鹗山面洞庭湖而襟带邕湖(即南湖)及近郭诸山,湖光山色互相掩映,为“灵秀之区”。唐代诗人张说诗云:“云间东岭千重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市西山山腰,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被正式命名为渌江书院。书院分为三进,由头门、讲堂、内厅、斋舍组成。渌江书院是清代书院全面大发展时期的产物,为较为全面地考察清代县级书院的发展演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
清代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是一普及与流变时期,而书院在清代普及的实现有赖于广大农村地区家族、乡村书院的普遍建立。家族书院与乡村书院是构成我国古代书院体系的底座,是书院体系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
金山,又名金城山,自古为潮州人文荟萃之所,府署所依之地。宋代,潮州知军州事王汉大规模开辟金山,文人墨客勒石其间。有朱熹手迹“拙窝”、大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等三十处石刻。潮州有八景,金山占其二,金山古松、北阁佛灯皆为潮州名胜,此外,金山上还有号称“广东第一井”的金山古井。
金山,又名金城山,自古为潮州人文荟萃之所,府署所依之地。宋代,潮州知军州事王汉大规模开辟金山,文人墨客勒石其间。有朱熹手迹“拙窝”、大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等三十处石刻。潮州有八景,金山占其二,金山古松、北阁佛灯皆为潮州名胜,此外,金山上还有号称“广东第一井”的金山古井。
儒家网甲辰年(2024)拜年卡,郝建文书写,谌衡设计。
龙溪书院位于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龙溪口古城正街,前身为创立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的潕阳书院。2010年,县内有识之士倡议恢复潕阳书院,得到新晃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因恢复后的院址在龙溪口古城,故易名龙溪书院。十余年来,书院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传播功能,成为湘西地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市西山山腰,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被正式命名为渌江书院。书院分为三进,由头门、讲堂、内厅、斋舍组成。渌江书院是清代书院全面大发展时期的产物,为较为全面地考察清代县级书院的发展演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也引用此话,强调“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连璧书院位于娄底。清乾隆十年(1745)湘乡县知事张念斋率邑绅倡建,取庄子“以日月为连璧”之义,故名。自创建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科举到奉命改称“连璧高等小学堂”办新学止,历时达161年。现书院院址,除拾掇残存石牌十一块外,院房、文物、图书等皆荡然无存。
12月7日下午,台州儒学院12月7日下午,台州儒学院在仙游县桐江书院揭牌成立。在仙游县桐江书院揭牌成立。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龙池书院位于常德市汉寿(古称龙阳)县城东门外书院巷。清嘉庆三年(1798年),县内富豪黎学锦遵父遗志,捐银万余两创办,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居常德府各县之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废科举后,龙池书院改名龙阳官立高等小学堂。1944年春,成为汉寿县立初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汉寿一中,由县人民政府不断扩建校舍。1959···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