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超 著《〈春秋〉经传真精神》出版暨总序、导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5-07-27 21:18:12
标签:

陈鸿超 著《〈春秋〉经传真精神》出版暨总序、导言

 

 

 

书名:《〈春秋〉经传真精神》

作者:陈鸿超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作者简介

 

 

 

陈鸿超,男,1987年生,浙江温州人,历史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温州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历史文献学、中国早期史学,兼及口述史学。曾荣获浙江省“之江社科青年学者”,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等奖项。在《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春秋经传真精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等,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春秋》及“三传中的性质之谜、成书疑案、经学之争、历史影响等重要问题做出清晰明了的介绍与梳理,希望能够拨开历史迷雾还原《春秋》经传真精神。为避免艰深晦涩,本书在满足学术性的同时兼顾易读性,力求以简明的语言把历史疑案的来龙去脉讲明白,并给予公允的评析与解释,勾勒《春秋》经传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本书还特别注意吸收相关出土文献的学术讨论成果,使得读者能够以此了解学界趋向,意义非凡。

 

【目录】

 

第一编 《春秋》之谜(1)

一、《春秋》经传的性质(3)

二、《春秋》经传内容的基本特征(9)

三、孔子与《春秋》的关系(56)

第二编 成书疑案(73)

一、从“口说”到“著于竹帛

——《公羊传》与《穀梁传》的成书历程(75)

二、《左传》成书的三个阶段(93)

三、《左传》与《国语》的关系(139)

第三编 经学之争(157)

一、汉代经学与《春秋》三传的古今论争(159)

二、“三科九旨”

——论《公羊传》的义法与历史哲学(178)

第四编 《春秋》的回响及其他(185)

一、《公羊》学“大一统”对古代政治的影响(187)

二、沙鹿与梁山的崩塌

——论《左传》中的预言与中国史学传统(198)

 

【总序】

 

廖明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复兴不可或缺。而文化复兴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重新释读、重新认识、重新评估以“五经”“四书”为代表的经学基本典籍,以及作为其重要辅翼与补充的诸子著作,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国学经典”,恰逢其时,十分必要。

 

比如《周易》究竟是卜筮之书还是义理之书?《尚书》的性质是什么?《诗经》究竟是民间歌谣还是别有内涵?《春秋》是否断烂朝报?《周礼》是否后世伪作?《论语》有无宣扬愚民之说?“仁”字究竟何意?凡此种种,皆关乎经典价值甚重,而迄今迷雾重重。这不能不影响到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准确把握,不能不影响到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本丛书以“国学经典真精神”为主题,系统阐释“五经”“四书及诸子著作的精神与内涵。针对当前多数国学类普及读物中常识性错误过多,而专业论著或者一味琐碎考据,或者流于空谈的情况,通过实证研究,破除旧有误说,以期还原经典本来面貌,揭举经典真正内涵,发挥其在当下文化建设中的应有作用。这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内聚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把握并讲清楚国学经典的真精神并不容易,有很多问题尚需继续讨论。本丛书作者所言也仅仅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之言。但真理越辩越明,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激发大家对探讨国学经典真精神的兴趣,使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国学经典的认识更加科学,更加理性。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里,不但能立足中国,也必能放之四海。

 

导言

 

作为儒家典籍“五经”之一,《春秋》是一部蕴含着孔子深刻政治思想的著作,是历代文人学士的必读书目,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学术、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直到今天,《春秋》及“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对于了解古代学术,认识古代社会,理解古人观念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千百年来,《春秋》及“三传”的相关问题堪称盘根错节、纷繁复杂。如《春秋》与孔子究竟有无关系?作为《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是否出自左丘明之手?《公羊》学派所发挥的《春秋》义法如“大一统”“三科九旨”“新周故宋”等,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些问题自古以来可谓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相关的研究论著更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使这些历史悬案愈加扑朔迷离,疑云密布,往往令人不敢问津,望而却步。

 

本书正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春秋》及“三传”中的性质之谜、成书疑案、经学之争、历史影响等重要问题做出清晰明了的介绍与梳理,希望能够拨开历史迷雾,还原《春秋》经传真精神。为避免艰深晦涩,本书在满足学术性的同时兼顾易读性,力求以简明的语言把历史疑案的来龙去脉讲明白,并给予公允的评析与解释,勾勒《春秋》经传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近些年来,我有幸得见大量出土文献问世,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出土文献可以与《春秋》经传相互印证,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因此,编写过程中我还注意吸收这些最新学术成果,使读者能够以此了解学界的最新趋向。

 

当然,通过这样一本小书把《春秋》经传学术史上的疑难问题理清楚并不容易。由于篇幅、笔者学识等所限,论述中难免挂一漏万,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与谅解。

 

《春秋》学是一个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研究领域,本书只是涉猎了《春秋》经传的冰山一角,但希望借此有助于读者得窥《春秋》学的门径,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日后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陈鸿超

2020年1月于温州大学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