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义庄:被遗忘的中国式公益基金会

“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吾国家庭,父母视子妇如一种养老存款(old age pension),以为子妇必须养亲,此一种依赖性也。于妇视父母遗产为固有,此又一依赖性也。甚至兄弟相倚依,以为兄弟有相助之责。再甚至一族一党,三亲六戚,无不相传依。一人成佛,一族飞升,一子成名,六亲聚咬之,如蚁之附骨,不以为耻···

【吴钩】明代官员的工资是高还是低?

大家都知道,明王朝的官员俸禄十分微薄,朱元璋定下的官俸只有俸米一项,依品秩高下定米数,一品大员月米87石,九品小官的月米只有5石。永乐朝之后,俸米又按比例分成本色与折色,意思是,给官员发工资时,工资的一部分是俸米,一部分则折成钞、胡椒、苏木、绢、布。由于折色往往不按市价,官员领到手的俸禄实际价值常常低于法定标准···

【吴钩】《千里江山图》的宋人生活细节(之二)

在电力发明出来之前,古人很早就使用水力来驱动机械,用于手工业生产,比如用水排给熔炉鼓风,用水轮带动纺车,用水碓舂米,用水砻给谷物脱壳,以水磨为中心建造磨坊。研究中国水力机械历史的学者发现,从传世的宋元画作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驱动水磨的卧式水轮或竖式水轮,其中就包括《千里江山图》。

【吴钩】不仅“只此青绿”:《千里江山图》里的宋人生活细节

说起宋画,最为著名的应该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前者是风俗画,自然是真切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风貌;后者是山水画,与社会生活没有直接关联,但只要我们足够细心,还是可以从《千里江山图》中看到生动的宋人生活,而不是仅仅感受到青绿山水的美学。

【吴钩】宋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如何?看她的财产权

在我老家一带,直到近现代,若按民间习俗,女儿是没有财产继承权的,因为人们认为,女儿终究是要嫁出去的。我不知道这一习俗形成于何时,但可以肯定,不是形成于宋代,因为宋代的女性是拥有财产继承权的。

【吴钩】“抱缊角人”究竟是什么人?

先是,上批问王安石:“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之言,卿还闻否?”是日,安石与辅臣皆对,欲留身白上,会进呈取索免行文字,上又具道所闻。安石曰:“前御史盛陶亦言,此臣曾奏请令陶计会市易司,召免行人户问其情。愿,即令出钱;若不愿,即令依旧供行。如此则不须更听浮说。”上言:“如此问不得,见说匹帛行旧有手下抱缊角人···

【吴钩】说说古代的人口买卖

惟独宋代,良贱制度处于消亡的过程中(北宋前期尚有残余的贱口,后期的奴婢基本上已是良人),法律不再承认奴婢贱口(不要拿《宋刑统》抬杠,刑统抄自唐律疏议,与宋代社会是脱节的),所以才没有合法的人口买卖(非法的黑市当然存在)。

【吴钩】春节后,宋朝人是怎么发“开工红包”的

宋人罗大经曾在《鹤林玉露》中考证过“利市”一词的来历:“俗语称‘利市’,亦有所祖。《左氏传》:郑人盟商人之辞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与商人立有契约:商人不得背叛国家,国家也不干预商人经商自由。“利市”便出现在这份盟约的誓词中,意为“买卖”。

【吴钩】什么是宋韵?

宋朝的苏神说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是土生土长的岭南人,也喜欢吃荔枝,但我更喜爱江南的桂花糕与黄酒,更喜欢江南的湖光山色、水边小镇与人文底蕴,在我心目中,最美的画面就是“杏花烟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常常生出“不辞长作江南人”的念头。这一情结,应该跟我作为一名宋代历···

【吴钩】古代杖刑究竟怎么个杖法?你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都是假的

自隋唐至清末,传统的“五刑”体系一直保留着笞杖之刑,分别是笞刑:笞一十、笞二十、笞三十、笞四十、笞五十;杖刑:杖六十、杖七十、杖八十、杖九十、杖一百。笞杖刑轻于徒刑、流刑与死刑,适用于轻微刑事犯罪。

【吴钩】王安石是一个“计划经济大师”吗?

王安石的经济变法具有明显的国家干预主义色彩,比如“青苗法”相当于设立官营农业银行,通过发放相对低息的贷款打击民间高利贷;“市易法”相当于政府成立交易平台,撮合行商与坐商交易,并向商人提供商业贷款,通过扶持中小商人来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的能力

【吴钩】宋朝为什么“农民起义次数最多”?

许多人应该都在网上看过一个说法:“宋朝一共发生了400多次的农民起义”“宋朝是农民起义最多的一个王朝”云云。这一说法流传很广,常常被网友拿出来批判宋朝、怼宋粉。但相信引用这一说法的多数网友都不知道“400多次的农民起义”的统计数据来看什么论文,是不是可靠。

【吴钩】“王安石变法”与“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关系?

钱穆曾讲过一件佚事:“据说美国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恐慌,闻知中国历史上此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指常平仓制度),有人介绍此说,却说是王荆公的新法。其实在中国本是一项传统性的法制。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甫下飞机,即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大员提起王安石来,深表倾佩之忱。

【吴钩】宋王朝的国家福利与“福利病”

许多人可能都会以为,现代国家福利制度起源于1601年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这部法典将贫困人口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值得救济的穷人”,包括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残疾人、失去依靠的儿童,教区负有救济他们的责任,如给成年人提供救济金、衣物和工作,将贫穷儿童送到指定的人家寄养,待长到一定年龄时再送去当学徒工;另一类是“不···

【吴钩】封闭的长安城

如果我们是穿越到宋朝的现代人,在宋朝的城市里行走,将会发现,宋朝城市的形态,跟我们熟悉的现代城市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别:都是街巷交错纵横、四通八达,市民自由往来;临街的建筑物都改造成商铺、酒楼、饭店、客邸;每个商铺都打出醒目的广告招牌;入夜,店家掌灯营业,灯烛辉映;有的商家还安装了广告灯箱,夜色中特别耀眼。这···

【吴钩】宋朝的疫苗

我这个年龄层的70后,手臂上都有一块疤,那是接种天花疫苗留下来的。比我们年轻的80后,胳膊上就没有这个疤了,因为1977年全球最后一名天花患者被治愈之后,天花病毒已灭绝(实验室除外)。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作为一种疾病被剿灭。当然,现在小朋友的手臂上也有一块小疤痕,不过那不是接种天花疫苗,而是卡介苗——预防肺···

【吴钩】大侠不干活,钱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曾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少林武当还算有点儿香火钱,那五岳剑派啊、各类山庄啊,不会真的搞个旅游胜地搞创收吧?”有人说,“除了杀人抢劫、收保护费之外,实在想不出来他们赚钱的第三种方法了。”也有人说,“可以挖藏宝图啊,娶首富之女啊,开快活林啊,当杀手啊。”

【吴钩】王安石“割地五百里”了吗?

邵伯温所记的“契丹遣泛使萧禧来”一事,发生在熙宁七年二三月。在萧禧抵达东京之前,神宗曾问王安石:“契丹若坚要两属地,奈何?”王安石说:“若如此,即不可许。”神宗又问:“不已,奈何?”若契丹不罢休,又如何是好?王安石说:“不已,亦未须力争,但遣使徐以道理与之辩而已。”

【吴钩】宋人过冬至

冬至是传统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意义重于春节,至今有些地方还有民谚说“冬节大于年”。不过在今天,北方人过冬至,甚至上就只剩下吃一顿饺子的习俗了,南方也只是吃吃汤圆,部分传统文化保存还比较完整的地方,比如潮汕地区,冬至还保留着祭祀之类的风俗。总体而言,今天的冬节,比起几天后的圣诞节,显得很是寒碜。

【吴钩】宋制既不是“君主立宪”,也不是“皇权专制”

日本的汉学家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唐宋变革论”,认为唐宋之际,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都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体现在政制上,唐朝政治还保留着“贵族共和”的特点,宋朝则形成了“君主独裁”的制度。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