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秋华 张文朝 主编《台湾学者论经学研究方法》(精装版全四册)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5-11-08 17:46:06
标签:

蒋秋华 张文朝 主编《台湾学者论经学研究方法》(精装版全四册)出版

 

 

 

书名:《台湾学者论经学研究方法》(精装版全四册)

主编:蒋秋华、张文朝

出版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5年10月

 

 

本书简介

 

《台湾学者论经学研究方法.纪要卷》上下册

 

本书的作者群可以说已涵盖台湾学界从事研究经学之大部分,他们所拥有的学识都有所师承;也都长期研究,自然有所自得;又都从事教学工作,因此也必然有所传授。简言之,此成果或可视为台湾经学研究方法的普遍观点。

 

《台湾学者论经学研究方法.论文卷》上下册

 

本书十四篇论文内容涵盖《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等十三经及经学史的研究方法,可说是当前经学界主题研究专书中,绝无仅有的研究成果,期望有助于读者了解经学、经学史之研究方法。

 

惟本论文集究竟仅依一经一学者之见以为说,难以全面呈现各经的众多研究方法。因此,本论文集之出版,实怀抱抛砖之心,期能获致引玉分享之效,今后相关著作之问世,益显蓬勃。

 

主编简介

 

蒋秋华

 

一九五六年生,四川遂宁人。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退休副研究员,专研经学。着有《宋人洪范学》、《二程诗书义理求》等。主编有《明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合编)、《乾嘉学者的治经方法》等近十种。另有学术论文数十篇。

 

张文朝

 

一九六○年生,宜兰人。日本国立九州大学文学博士,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退休研究员。以中日经学比较研究为主,着有《日本における诗経学史》(2012)、《江戸时代における《诗集伝》の受容に関する研究》(2017)、《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对朱熹《诗》观之批评》(2019)、《明治、大正时期《诗经》学诸面向》(2024)。

 

目录

 

《台湾学者论经学研究方法.纪要卷》上册 

主编序 张文朝 1 

《孝经》、《尔雅》的研究方法 1 

《论》、《孟》、《四书》的研究方法 55 

《易经》的研究方法 111 

《尚书》的研究方法 179 

《诗经》的研究方法 251 

《台湾学者论经学研究方法.纪要卷》下册 

主编序 张文朝 1 

三礼的研究方法 1 

《左传》的研究方法 69 

《公羊》、《谷梁》的研究方法 139 

经学史的研究方法 201 

《台湾学者论经学研究方法.论文卷》上册 

导言 张文朝 1 

《易》学研究方法蠡议 陈睿宏 1

一 前言 1

二 先秦《易》学概况与可能方法之概括 3

三 两汉《易》学概况与可能方法之概括 7

四 魏晋南北朝《易》学概况与可能方法之概括 9

五 隋唐《易》学概况与可能方法之概括 12

六 宋元明《易》学概况与可能方法之概括 14

七 清代《易》学概况与可能方法之概括 19

八 民国以来《易》学概况与可能方法之概括 23

九 当代《易》学研究之优势与困境 25

十 个人理解与关注的研究方法 28

十一 结论 35 

略论《尚书》学研究方法 曹美秀 37 

一 前言 37 

二 《尚书》研究历程 38 

三 学术史的研究方法 39 

四 结论 60 

孔子的「一言以蔽之」 

—《孔子诗论》第十至十六简诗旨析辨方法分析 简良如 63 

一 前言:「一言」的普遍与客观性 63 

二 「终而皆贤于其初者也」对「志」之界定 72 

三 《诗论》七诗诗例分析 77 

四 本章选诗宗旨 94 

五 结论 99 

《周礼》文献与《周礼》古字音义释读方法探赜 程克雅 101 

一 前言 101 

二 古字古语在《周礼》研究中的议题与涵义 102 

三 《周礼》古字音义的识读与分析方法 106 

四 《周礼》古字古语音义的训释 120 

五 结论—《周礼》古语古字古义探究的现当代意义 138 

《仪礼》研究法管窥 彭美玲 141 

一 前言 141 

二 传统礼家研究法 143 

三 当代学者研究法 158 

四 结论 164 

人文关怀下的礼学研究 林素英 167 

一 前言:「古史辨」运动影响经学研究法 167 

二 注重情理平衡的《礼记》为沟通三《礼》的枢纽 172 

三 立足于个人生命关怀的研究法 176 

四 进入古代社会人群的社会脉络研究法 179 

五 循序渐进的治国平天下为政研究法 187 

六 将物我和谐的理想融入生活的岁时礼俗研究法 191 

七 结论 195 

《台湾学者论经学研究方法.论文卷》下册

导言 张文朝 1

日本左传学研究浅见——以龟井南冥春秋学为例 冯晓庭 1

一 前言:竹添光鸿—龟井昭阳—龟井南冥 1

二 龟井南冥及其《春秋左传考义》:杜预《集解》的考覈 7

三 《左氏》独兴:了解《左传》的传日与习读 14

四 龟井南冥《经》、《传》解举隅 27

五 龟井南冥「驳杜」说理析:研读方法 38

六 结论:「《春秋》大义」于是兴? 46

义法与文例——论公羊学之解经途径 杨济襄 57

一 前言:公羊学入门阶—「义法与文例」之辨明 57

二 董仲舒对《春秋》义法之主张:《春秋》有常辞,无达辞 58

三 何休对《春秋》文例之主张:「异辞」依「三世」而变化 62

四 结论:公羊学「义法与文例」之时代新诠 70

《谷梁》研究取径谫识 吴智雄 75

一 前言:冷寂孤绝的《谷梁》 75

二 从《春秋》到《谷梁传》 80

三 从《谷梁传》到《谷梁》学 101

四 结论 117

朱子对《孝经》文本复原方法的反思——以〈孝经刊误〉为核心 林保全 119

一 前言:〈孝经刊误〉的重新审视 119

二 疑经、改经之外新的文本整理方式:传记文献的「经传分立」 121

三 结论 152

论《尔雅》研究方法 庄雅州 155

一 前言 155

二 清代以前传统的研究方法 157

三 民国以后新兴的研究方法 173

四 个人的研究论著 184

五 结论 186

旧典如何新诠?——《论》、《孟》两种研究方法的探索与分享 吴冠宏 189

一 前言 189

二 从「人物形象」探入一窥人物形象与思想义涵交织的学术火花 190

三 透过历解式与结构化的对话,我们继续在对比中前进 200

四 余论 205

朱注《孟子》历史思惟探赜——以经学方法论为考察对象 陈逢源 209

一 前言 209

二 历史重构 213

三 义理深究 221

四 朱注思考 228

五 结论 245

论经学史研究方法 庄雅州 249

一 前言 249

二 清代以前传统的研究方法 260

三 民国以来新兴的研究方法 271

四 初学的研读方法 283

五 结论 285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