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没有礼尚往来的端午节,什么粽子都没有灵魂

老家宗亲前日周末包粽子,头一天泡米、浸粽叶,第二天包,包得慢,忙了整整一天,晚上煮粽子到凌晨三点。三口锅煮,三几百粽子,亲邻分享之外,郑重其事地专人送粽子给我家出嫁的女儿,送粽子,是关中端午礼俗。

【许石林】“教材插图事件”的原因,一定是你对国家民族失敬了

真是“小人之有过也必文”,出了问题、闯了祸,想甩锅,只要甩得看上去顺溜,也行,“君子可欺以其方”嘛。

【许石林】所有立于诚的文字,必然对世道人心抱有谏诤之意,容易惹人不高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又逕明堂北,汉光武中元元年立,寻其基构,上圆下方,九室重隅十二堂,蔡邕《月令章句》同之,故引水于其下,为辟雝也。”

【许石林】这样的文字现在没地方发表,就放在这儿吧:挼

周末一早去菜店,买四个圆白菜,回来做挼菜,这是我跟四川人学的:圆白菜叶子一片一片剥下来,放在竹编筛子上晾晒,阳台上晒一天,用小刀将菜叶中间的粗筋切两刀,方便晾晒,否则到时候不好做。晒到晚上,全蔫儿了,放在大盆中,撒上一大把花椒,两把盐,慢慢地用手挼。挼菜不能心急,要慢慢地挼,否则感觉很费力气。

【许石林】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你为什么眼睁睁看着故乡沦陷?

明朝人王问有一首诗《赠吴之山》:“城柝声悲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是无家客,犹自逢人说故乡。”新亭已泯,千载之下,吴之山也是一个对故乡割舍不下的痴愚之人,即使故乡已沦陷,“看君已是无家客”,但“犹自逢人说故乡”。

【许石林】今天人人都喜欢发言、人人都能写公号,为何不会写一份像样的讣告?

一年到头看朋友圈所发名人去世的讣告,几乎没有合格的。所犯的错误也基本雷同。

【许石林】世上再没有比真诚认错更令自己坦荡愉快的事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他随其师康有为流亡海外,定居日本。那时,梁启超总结变法失败的教训,痛定思痛,认为中国之所以不强,其症结便在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帝王家谱而已」这句著名的论断,很多人以为出自五四新青年之口。其实不然,这是1903年梁启超在日本所写的〈新史学〉的开篇语。

【许石林】疫情不结束,你都不结婚了?

当今有一种国学学者,专以枉道谄媚愚庸为能,大致是:穿凿附会、百般循情钻眼地论证现代社会的一切价值在古代本来就有,他要揭示给现代人看,证明老祖宗和现代人本来是一伙的。同样,现代人所批评古人的思想行为,是被误解曲解了,他要千方百计证明古人并没有那样做、那样想。最典型的,就是论证孔子并没有诛少正卯。

【许石林】壬寅清明节笔记

关于古代葬制变迁的应节文字。这种学问文字,我是不敢转发的。因为它除了学问、知识,没有善意的导向和热忱的性情。貌似所谓理性、公允、辩证、学术云云,但恰恰因为没有善意的导向和热忱的性情,就没有教化作用,相反还有消解教化、启挑反传统、反教化的作用。

【许石林】谁说人年过七十清明节不上坟?

有些人以偏私之见,明显错讹和歪曲、破碎的言语,会危害风俗礼仪的正常传承,对此,就得有人出来说话,将其纠正过来。从前这些事都是由各个地方那些有经验的老人做的。可是,时至今日,“欲问其事,故老尽矣!”

【许石林】中国人被许多翻译错误的话深深地误导了

如“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对中国人杀伤力极大。彻底让许多人死心塌地地见利忘义。

【许石林】天下万事不难,难就难在逆情、悖理、作伪

不要说秦腔、京剧这种读书人深度参与,甚至长时间共生共存的剧种,他们将满腹经天纬地之志化为红毡上慷慨婉转之词。只要依人情而循常理,许多读书不广之人,也能编好剧。评剧成兆才并非饱学,而其所编剧,成就一个剧种。河南曲剧在唱曲子卖艺的艺人手里,将曲牌连缀以演故事,《陈三两》一剧,全剧用说书形式,倒叙结构,只一独幕剧,···

【许石林】资深媒人做媒的成功秘诀:思想解放要解放到解放前

过分地、无条件地、无穷无尽地鼓吹个性解放,已经偏离了真正的个性解放的本旨,人对自身没有任何要求,却贪求无厌,稍不满足,就认为全世界对不起他云云。人人心怀不靖,偷私之心滔滔,行险侥幸者洋洋得意,妄图未遂者愤愤不平,这正是当今人类生活需要付出的最大成本和代价,简单说,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成本加大了。

【许石林】为何读书人不如艺人更注重师徒关系?

看北京名票包玥先生的文章,写京剧名家王琴生先生从南京到中央电视台录像,老先生正在化妆,门口脚步轻盈地走进来一个人,恭恭敬敬地站在王先生身边,亲切地称呼:“师叔,我来看您来了。”这人是大名鼎鼎的谭元寿。

【许石林】为什么说“闹元宵”是妇女儿童为主的节日?

一早到办公室,正整理收拾案头,准备工作,忽然听到忽强忽弱的锣鼓声。这声音不明显,但却触动了内心的感动,急忙忙打开窗户,把窗户推开到最大限度,以便能更清晰地听到锣鼓的声音,寻找那淹没在车流嘈杂的声音中的感动人的力量。

【许石林】张中行、启功先生

有一次曾向张先生求证一事,得到先生肯定,并亲自描述一遍:张先生去看望启功先生,见启先生案头有古砚,举而视其款,乃元人倪云林所用。因称之。及告辞,启先生用报纸裹此砚,强塞入张先生怀中,并连连作揖云:拜托拜托!您拿走拿走!实在是太多啦。

【许石林】任何人物原型,一入戏,没有不受人亵渎冒犯甚至狎猥的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许石林】国足输给越南,是好事儿!

其实,文化比体育强大。体育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我曾经说,我如果当校长(其实只有教育部长才可以),体育一定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体育对一个人来说,终生乃至世代受益。我看一个年轻人,先看他身体好不好,有没有掌握一两种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

【许石林】你这哪儿是走亲戚啊?你分明是朝圣、拜庙、上坟啊!

某视频拍作者自己的家乡,山区雪景,路上来来往往提着礼物拜年走亲戚的路人,画面和美动人,女声配音为河南方言:“家乡啥都好,就是人心不好:嫌你穷,怕你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许石林】过年不得不跟亲戚往来,怎么和亲戚往来?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陕西人过事,招待朋友,叫接朋亲,最接近古代“五伦”语意。红白喜事,事主请乐队按照亲戚的辈分次序迎接,不能越次。只有朋亲随来随迎,可以插队。总之,对待朋亲格外优渥敬重。朋友之亲,非血亲,故需格外重视。血亲是无选择的亲情,正因为有此血缘,彼此就多了一份担待。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