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定京】从郭锡良“努力继承国学传统”谈起

裘锡圭先生的逝世,是学界的一大损失。有学者却在此时发表“割席论”,提出裘先生生前已与儒家“割席”,并且进一步将钱穆与裘先生相比,认为钱穆亦早与“现代新儒家”“割席断交”了。裘先生或许既受乾嘉朴学风气浸润,又受实证主义理论影响。无论裘先生选择哪种理论治学,这终究是他的自由;无论我们怎样评价裘先生的学术思想,亦都很难绕过···

【雷定京】学脉叙述与圆教建构:张晚林《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述评

张晚林教授的新著《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了作为“行道者”“弘教者”与“整治者”的先秦儒学之三种形态与六大脉络。这些形态与脉络总体上体现了以下特征:一、通过构建具有哲学理性特征的道德形而上学,作者描摹了作为道德哲学的儒学之思辨特质;二、通过论述具有宗教精神力量的宗教动力学,作者构建了完···

【雷定京】周尧卿与周敦颐:范仲淹的“同调”与“讲友”

周尧卿的经学思想自有其特色,是与范仲淹、孙复、胡瑗等人共为宋初倡导“天人之学”的大家。因此,周尧卿不是因为范仲淹、孙复、欧阳修、曾巩等大儒的赞扬才得其名,而是因为其经学本就具有较高的价值。

【雷定京】西汉仙医苏耽的道教形象构建及其儒家精神探微

汉惠帝时期,桂阳神医苏耽化鹤升天的事件引发广泛影响。首先,彼时与后代对苏耽生平史实及神话记述的书写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思想脉络,对二者进行对照分析足以发现其中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间的内在张力与外在矛盾。其次,苏耽之生平记述之生卒年月、身世渊源、故里籍贯等方面尚且值得细致考究。再次,苏耽之生平事迹与神话传说彰显了敬老···

【雷定京】北宋湘学的传承方式及学术特色述略

北宋湘学的传承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石林芳问”的家传;二是“闻说研讨”的友传;三是“还山肄习”的师传。他们的学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积极记载晚唐至宋初史事以训鉴时政;其次,辩证考察人伦性情以阐扬修身养心之道;再次,重视经典诗歌的教化功能以诗缘情化人、讽喻现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