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可亭:应天书院为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

位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源于后晋,兴于北宋,与当时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成就了范仲淹等一批名臣文士。书院制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典型,应天书院为何居于“四大书院”之首,又为何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高地?近日,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可亭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解读。

【专访】嵩山文化学者、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宫嵩涛:嵩阳书院何以成为宋代理学一大···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讲学历史延续近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起重要作用。宋代理学为何诞生于嵩阳书院?嵩阳书院何以作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近日,嵩山文化学者、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宫嵩涛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解答。

【专访】江西省朱子学研究会副会长、南昌大学哲学系主任张新国:白鹿洞书院的当代···

坐落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已有千余年历史,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中华教育史上的一座活态丰碑。中国朱子学会理事、江西省朱子学研究会副会长、南昌大学哲学系主任张新国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解析其跨越时空的教育价值。

【戴彼得】岳麓书院何以传承千年仍弦歌不绝?

坐落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后经扩建形成讲学、藏书、供祀的基本规制。尽管历经朝代更迭、七毁七建,岳麓书院传承千年始终弦歌不绝,现是中国唯一延续传统书院之名的大学二级学院,拥有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

六经是中华文化的信仰之源 ——梁涛访谈对话刘梦溪

我的经学研究的特点,一个是以六经为本。我认为六经是经学的祖经,对六经的研究很不够。

【专访】布拉塞利斯:中国儒学与古希腊哲学存在共性

我们不用谈论古典文明如何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而更应看到,从古至今,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冯时】探源溯流:从文字起源认识中华文明

一个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是中华文明?“文明”属于己身文明的概念体系,所以要从自己的文献传统中追溯其本义。我归纳为三条:中华文明第一重视道德,第二是知识,第三是礼仪,这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三要”。对文明社会而言,道德是成人之本,知识是立身之本,礼仪是治世之本,从而形成中华文明的“三要三本”。

【专访】杨国荣:将中国哲学纳入世界哲学的视野中

在杨国荣上海寓所的客厅里,木质书架从地板直抵天花板,仿佛一座微缩的哲学史长廊——从泛黄的《周易注疏》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从王阳明的《传习录》到罗蒂的《哲学与自然之镜》,层层叠叠的文献间藏着一把理解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钥匙。

【龚曙光】在渌江书院山长受聘仪式上的讲话

渌江书院是醴陵历史上办学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且唯一留存至今的书院。左宗棠曾在此担任山长,他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培育了众多杰出人才。2024年12月31日,《潇湘晨报》创始人、中南传媒首任董事长、知名作家、评论家、出版家龚曙光正式受聘担任渌江书院山长,为渌江书院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篇章。醴陵发布现全文刊发···

【刘劢菴】中国人民大学「面向未来的经学与礼学」学术研讨会发言稿

今天非常荣幸受邀参加「面向未来的经学与礼学」学术研讨会,我发言的题目是《兴诗成乐,下学上达》。

【蒋庆】《王道图说》之创作背景

2018年夏,天津齐义虎问学于龙场阳明精舍奉元楼之繙经阁,论学中蒋先生谈及《再论政治儒学》一书中《王道图说》之创作背景。此创作背景蒋先生此前未曾提及,世所未晓,甚为珍贵。故刘怀岗特据录音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专访】鄱阳湖知行学园创办人、华南农业大学唐元平老师:《论语》的力量

华南农业大学唐元平老师,始终秉持“固中华文化之本,培民族精神之元”的坚定信念,多年来以复兴、传播、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

【杨朝明】结合生活认识经典与圣贤

2024年4月,为进一步增强与读者的交流,《走进孔子》期刊组织“名家解惑:你提问我回答”活动,并通过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通知,面向海内外读者征集研读儒家经典时遇到的问题与存在的疑惑。活动吸引了广大读者参与,并提出许多问题。编辑部邀请专家学者就典型问题予以解答,并在《走进孔子》2024第6期刊出。孟子研究院公众号特别转载,以···

【专访】青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展陈部主任王丽媛:明代赵秉忠状元卷体现古代中···

收藏于山东潍坊青州博物馆的赵秉忠状元卷,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填补了中国宫廷档案空白,为研究中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作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份试卷在当下人气火爆,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一睹“状元”风采。

【专访】梁涛:孟子的人权思想如何与世界对话?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权理念则孕育发生于具体文明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权话语,以溯源追流、返本开新为旨,“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孟子作为中国儒家的重要代表,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解孟子思想中的人权观念?传统文化中的人权观念有何种···

【专访】 杨国荣:“具体形上学”如何可能?

近代以来,尤其是步入20世纪以后,随着对形而上学的质疑、责难、拒斥,哲学似乎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职业化,哲学家相应地愈益成为“专家”,哲学的各个领域之间,也渐渐界限分明甚或横亘壁垒,哲学本身在相当程度上由“道”流而为“技”、由智慧之思走向技术性的知识,由此导致的是哲学的知识化与智慧的遗忘。

【宋立林】在曲阜论语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024年12月3日上午,冬日暖阳如传统经典温润人心,圣城曲阜赖圣贤恩德万古长春。在孔子研究院国学大讲堂,曲阜论语研究会隆重举行成立大会。曲阜论语研究会首批会员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国学爱好者参加了会议。宋立林教授当选副理事长,并在大会上发表致辞。18日,曲阜论语研究会举行揭牌仪式,宋立林教授受聘为执行会长。

【杨国荣】宋明理学的二重性 ——兼议《宋明理学论稿》

这次会议主题是宋明理学的价值和流弊,以前的研究常常或者主要指出宋明理学的价值,或者主要着重于它的缺陷,相对于此,现在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样的会议主题是比较全面的,这也体现了这次会议的独特之处。从宋明理学的研究本身来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对其中包含的丰富性和多种内涵,也已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刘怀岗】何以中国 ——明太祖奠基中华之道

春耕园学校教授经学,亦求诸史学,经史合参也。盖论经学不贯史事,则不足以知时。知经,知史,于以立己,然后可与于三才矣。甲辰冬至,礼乐嘉会,寻温大明洪武之治,意在斯也。

【专访】杨国荣:不同文明如何在相遇中形成新的创造?

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哲学有不同理解,参与世界性的百家争鸣,需要理解现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