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江藩《汉学师承记》之史实,一是为了考证《汉学师承记》的纂辑年代,并揭示江藩纂着此书隐微的心曲;二是为了分析江藩此书的纂着意图和成书背景,并探讨其书与清修《儒林传》的关系;三是为了考证江氏将黄宗羲、顾炎武编列卷末的隐衷等数事,钩沈索隐,提出新的论述,并对流俗之说提出商榷,以备知人论世之义。
中西方在民主上存在共识,都不否认其普世价值性。换言之,双方在民有上是一致的,只是在民治与民享哪一个更具优先性上存在分歧。中国人是实用理性,所以更重视结果,认为民享更实在;西方人是形式逻辑,所以更重视过程,认为民治更珍贵。
此书实为南海变法之理论依据,“有为政治上变法维新之主张,实本于此”;其影响之大,较《新学伪经考》尤甚,故梁启超比于“火山大喷火”、“大地震”。
政教分离尽管是近代国家的立国原则,但是这一原则是否意味着国家不再需要宗教?倘若如此,是否意味着人类不再需要宗教?反过来说,如果宗教对于人类精神生活而言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国家应当如何对待和处理宗教事务?
儒家网长期以来关注儒学在民间社会的传播,以现代形式继承诸多儒家传统,试图探索儒学融入现代社会的文化形式,逐渐成为一个民间儒学文化交流平台,搭建儒学从学院走进民间的桥梁,这必将促进当代民间儒学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激活儒学关注现实,面向生活的生命力。
儒家或许对现代法治的制度构架少有贡献,但是对于凝聚法治背后的社会共识绝对不可或缺。因此,当代儒者的存在正有恢复重塑儒家价值观念,凝聚社会共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