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规划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将试用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7-02-07 20:59:01
标签:

 

 

原标题: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将试用

来源:《文汇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正月十一日乙丑

           耶稣2017年2月7日


 

  

 

二十四节气中“小满”的习俗有哪些?传统文化中的“君子”是怎样的人?根据《孙子兵法》中的“兵贵胜,不贵久”,如何分析抗日战争中“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这些内容,既不属于语文考试范畴,也不属于历史课本知识,而是来自日前出版的“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研发的国内首套《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教材全面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并配有13套模拟试题,为传统文化教学评价提供了范本。

 

2016年10月,教育部公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式纳入高考范围,这套教材应运而生。记者从课题组了解到,包括广东源城区、青海湟中县、江西上饶县、河北滦县、北京通州等地区的该项目实验校有望率先使用这套教材。

 

“与当代语文不交叉的即为考点创新”

 

国家传统文化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介绍,“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课题研究历时12年,高中教材是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它的出版是在对教育理论和课程构建做了很多研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和国学教育的目标做了很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建立的。

 

高中传统文化教材,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小学和初中部分的延续。张健介绍:“早在2015年初,第一版高中教材就已研发完毕,当时确定教材序列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册。在项目验收论证阶段,课题组和审核组专家提出‘要突出百家思想争鸣和高中阶段传统文化教学评价方式探究’两大研发要素,经重组改版后,最终确定新版教材高一课程为《孔孟之道》《老庄哲学》,高二课程为《诸子思想———韩非子、墨子、荀子、孙子之思想精粹》和《诗词曲赋》,辅助读物为《道德经》全本。”

 

课题组还为没有开设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校提供两个单行本,《初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和《高中传统文化简明教程及模拟试题》,浓缩了初、高中阶段学生应了解的基本传统哲学思想,并总结了我国民族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

 

传统文化进入中高考,怎么考?张健表示,其与当代语文内容不交叉的地方即为考点创新,可概括为“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基础知识”“楹联创作”“近体诗创作”和“策论”等考点。民族艺术与民俗文化部分,比如中国画的特色是什么?中国园林中太湖石的审美标准是什么?这些是跟语文教学不一样的内容。楹联创作并不难,只要知道对仗就能够创作。近体诗创作部分,只要知道什么是押韵、对仗、平仄,就能做绝句。策论部分,要从传统文化解读当代社会,这是对一个孩子传统文化功底、阅读面和独立思维能力最好的考验,需要丰富的阅读。

 

如何界定“传统文化”概念

 

专家表示,传统文化教学评价的核心和难点是学科概念的界定,首先要解决学科教育理论问题,形成传统文化的概念,先把这事想透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试用。

 

如何界定“传统文化”概念?传统文化是否等同于国学?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普颖华教授解读:“国家各类文件所倡导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没有使用‘国学’一词。传统文化中‘国学经典’是核心,但至少还要有‘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这三部分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和课程体系。同时,‘国学经典’中应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但也要倡导百家思想争鸣。”

 

实际上,早在2008年左右,北京大兴、通州两区的部分中小学就作为课题实验区开设了传统文化课,在全国范围,江西上饶县、青海湟中县、河北滦县、山东桓台县等地区也参与到课程实验。

 

张健介绍,课题组在2012年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通用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包含《弟子规》《论语》《孟子》等17种标准教材,成为国内唯一一套成体系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2015年,又以这套教材为蓝本,为25个省区市分别编著了有地区文化模块的省级版教材。“传统文化进高考的新政策公布后,各地都在着手解决地区传统文化标准化教材问题。广东和广西刚刚完成了地区传统文化教材审定,课题组研发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广东版和广西版教材均已通过审定。”张健说。

 

以传统文化教育滋养人格

 

河北省滦县第三中学是传统文化课题的实验校,从2008年起将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至今已8年。据校长佟明晶估算,已有累计近万名学生接受了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实验。在这位老校长眼中,经过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后,学生们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学到了语文教材里没有的知识,能引经据典地表达观念;二是孩子们更懂得做人的道理,像《孟子》倡导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君子品性等,对他们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课程带来的这些影响,也正是课题组追求的目标。张健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哲学与艺术相统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承文明,更可以滋养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和人文精神。

 

目前,对于传统文化进课堂是应当独立设科还是进行学科整合,仍存在争议。张健表示:“起码小学阶段以人格教育为目标,我们认为它应该是一门必修课程。我们预备了两个方向的学科整合方案,传统文化跟语文的整合、传统文化跟思想品德的整合,如果今后要做学科整合,这两个方向我们都有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供选择。”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