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诘】清华百年与国博孔子像搬迁风波

栏目:天安门广场立孔子像
发布时间:2011-04-24 08:00:00
标签:
 

清华百年与国博孔子像搬迁风波 
作者:李诘
来源:作者赐稿



        今年4月24日是中国理工科大学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日。清华建校百年,筚路蓝缕,磨砥刻厉,涌现了象赵元任、陈岱孙、金岳霖、费孝通、竺可桢、周培源、钱伟长、周光召等一批学术科学界的知名校友,其可以为国内众多同侪借鉴和值得珍视之处,正如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下》)“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精神和文化的根基和特质,以及体现这种根基和特质的忠直之士和名家大师才是大学以至一个民族学术文化精神的传承发展最为本质性的观念和文化的基础。


       最近发生的涉及到民族学术文化精神的传承发展的本质性的观念和文化基础的再造和重建的重大文化事件是国家博物馆孔子像的搬迁风波。4月21日,《北京晚报》发布短消息称,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整体设计,计划在馆内西侧南北庭院设立雕塑园,陆续为中华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因庭院建设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暂安放在国博北门外小广场。目前,庭院建设已竣工,按设计方案,将孔子塑像移至国博西侧北庭院内。”孔子像于今年1月11日落成,被誉为长安街的新地标,至今搬迁整好一百天。


       国博孔子像搬迁风波在网络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儒学和孔子在当今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再造和重建中究竟应该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的问题。针对孔子像搬迁风波,央视主持人鲁健于21日发布微博称:“昨夜,孔子像从天安门广场搬离。建议搬到新址后和百家诸子一起亮相,孟子荀子,老庄孙子,鬼谷子,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在儒家,而在百家,在争鸣。不独尊一家而取百家之精华,不阻塞言路而倡争鸣之大势,才是文化进步的必由之路。” 不独尊一家而取百家之精华不错,然而中华煌煌五千年事实上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可以在发展中为民族文化精神的再造和重建提供逻辑的基础的本质精神究竟何在?不明白这种精华和作为逻辑的基础的本质精神,不试图在观念上为当代社会和世界的未来提供一种对儒学和孔子有传承接续力量的新的道德文化精神的基础,则我们注定仍将在一个技术主导的世界为我们对一种以道德为本位和本体的文化方向于发展和再造之中的全新意义的轻忽和短视继续付出代价。


       作为当今国内理工科大学之冠的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美国政府的本意是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培养一批“追随美国的精神领袖”,而学校偏又建在了被英法联军洗劫过的清华园和近春园。因此清华自建校之日起血脉中就渗透着爱国雪耻的精神。而在近现代世界背景的中国历史中,要爱国雪耻自然离不开对科技和实业的提倡。当今清华具有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拥有诺贝尔奖得主名誉教授18人,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图灵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4人。以上数据均居全国高校之首。清华拥有国内唯一的现代管理与创新研究基地。清华经济管理学科还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被世界著名的《财富》杂志称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而对于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具有更重大和本质意义的是,清华还拥有“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陈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校精神,梁启超先生在演讲中提出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大学名言为学校道路命名的“明德”、“新民”、“至善”、“日新”的儒家道义理想。一所大学的成就、一个民族的发展,硬件和技术的因素终究是外在的次要的因素,观念、道德和文化上的期许才是内在的首要的真正强大的力量。崭新时代的我们要刚健有为、奋发图强,更要接续传承了五千年的观念和道义的本质精神,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培植和锻造具有传承和创造意义的观念和文化的精神基础。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表明了全面和务实地看待中华文化历史传统的崭新态度,体现了接续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发展一以贯之的逻辑立场,是中华儿女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历史观更趋理性和自信的观念精神上的反映。而要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则我们首先要在一种更为全面和坚定的道德逻辑之上奠定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全新基础,继承传统道德和文化精神之花,结出具有接续和创造意义的精神文明之果,为一种崭新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道路的出现和实现意义培植观念和价值形态的精神根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本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发展和再造的过程之中具有世界性的整合格局下的全新文化和文明发展道路意义上的伟大复兴。


       当今时代的主流文化和文明的发展道路是西方中心论基础上的以技术发展为主导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道路。这种文化和文明的发展道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无比新奇、绚丽的世界,使人类面临着一种崭新的、激烈变动和富于挑战性质的生活情境,潘多拉的魔盒已打开,一切都已在暗中被允许,一切都在事实上已发生。技术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空前泛滥,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使得堕落和奢侈成为一个时代的普遍镜像,人类道德精神发展的基础和本位性质受到严重孤立,一种科学和道德的发展处于严重对立状态的物质和技术主导一切的潮流使得人类在物质上日益舒适,精神上却日益贫乏;科学日益发展,心灵却日益远离符合道德的与真正宗教精神相融相通的生活状态;道义蒙尘,欲望却攫住了人类的灵魂,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精神疾患和空前危机的时代。而要从这样的时代中解放出来,中国式的以道德生活为人类社会存在本位和本体的文化和文明发展道路无疑能够提供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正如中国近代一代文化怪杰辜鸿铭所指出的,制止一种社会和政治罪恶,以及改革世界的儒教办法,是通过一种自尊和正直诚实的生活,赢得一种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惟一可赖的力量,要想将其古老文明从现代欧洲民族的物质实利主义之破坏力中挽救出来,最好的办法就存在于这种古老的文明之中。(《中国牛津运动故事》)本质上以道德发展为主导的真善合一的文化和文明发展道路在发展之中具有历久弥新的崭新意义。


      “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文化精神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文化大师的积累和努力,有文化大师而不知诚心敬意的民族是可悲之民族。“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下》)国族的进步,需要一代又一代正直忠勇之士的努力和苦心经营,丧失爱国忠直的热血的民族是不值得尊重之民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心灵和道义的持续不断的坚持和努力,需要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值得珍视的本质精神深入骨髓的明察和洞彻。当今时代人类面临一个全新的变动的节点。儒学的意义、孔子的意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精神和在发展之中具有的实际方向的意义,就在于中国文化的创造性的阐发之中,就在于中国文化本质精神的伟大复兴之中,就在于世界的观念精神的实际变动之中,就在于一种在更高的道德基础上的全新的科技的发展和在一种全新的科技的发展基础上的人的全面进步的全新的文化和文明发展道路的出现和其意义的完全实现之中。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