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鲁国金文编注》与孔子研究所

栏目:当代儒林
发布时间:2023-12-28 20:50:28
标签:

《鲁国金文编注》与孔子研究所

作者:陈东

来源:“洙泗学人”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十六日庚申

          耶稣2023年12月28日

 

我是1983年7月本校历史系本科毕业留校工作。历史系79级同时留校工作的有五人:黄胜留校团委,秦河留校人事处,严茜子留校孔子研究所,我和姜培柱留校历史系。姜培柱做世界史教研室聂仲元老师的助教,我则是做中国古代史教研室郭克煜老师的助教。那时,助教只能做些课外辅导工作,是不能登台上课的。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协助郭老师编写《鲁国金文编注》。

 

郭克煜老师给79级历史系本科开设过“金文选读”课,我也是因该课程成绩优秀才得以留校。但《鲁国金文编注》的编写主要是由郭老师和师兄梁方健(历史系78级,硕士研究生论文为《齐国金文编注》)二人合作完成的。印象中郭师埋头《三代吉金文存》,梁兄不时翻阅《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我参与其中时编写已近尾声。《鲁国金文编注》分23章,集中考释鲁国金文66篇,开学界国别金文研究之先风。

 

 

 

上世纪80年代,印刷条件有限,《鲁国金文编注》只能油印出版。我主要负责版面设计和蜡版的刻写。请接培柱誊写正文,我负责金文的描摹和释文的隶定。一块钢板,一支铁笔,几张蜡纸。钢板有10厘米宽,30多厘米长,上面是密密竖纹或斜纹的格子。刻字的笔杆是黑色的硬塑料制作的,中空。笔尖尖锐锋利,是固定死的。蜡纸装在淡黄色的纸筒中,大多为“光明牌”。蜡纸比较脆,尤其冬天,宿舍里冷,刻起来稍不留心就会划破蜡纸。刻蜡版是个讲究运力的技术活。刻时力度要恰到好处,刻重了,容易把蜡纸划破,油印时会漏油墨,弄得版面上墨迹斑斑,不雅观;刻轻了,印出的字模糊不清。金文字体的描摹着实费力。

 

刻印完成已经是1983年十二月底。印数多少已经记不清了,至多100部。装订好以后分寄全国各地。30年后,2016年11月保护与传承视野下的鲁文化学术研讨会,朱凤瀚先生在大会主旨讲演中说到:油印本《鲁国金文编注》我一直珍藏。关于炀公徙鲁,郭克煜先生早在1983年的《鲁国金文编注》前言中就已经有所论述。我在台下闻听此言,不胜感慨,30多年后依然有人记得这本油印小册子。

 

郭老师和我属历史系,梁兄时属校图书馆。《鲁国金文编注》的封面是请曲阜著名书法家蒋开征先生题写的,所属单位署名竟然写的是“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室”。想来或者是因郭克煜老师为孔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郭克煜老师(1921-2003年),山东汶上人,1950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1957年至1959年在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为柴德赓先生研究生,同班同学有王建群、崔曙庭。《中国历史学大辞典》(赵忠文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介绍郭师:“重视鲁国史研究,对山东古国史的研究具有添补空白的意义。对西周金文的翻译注释,为研究古史分期提供了资料,对孔子思想的论述也颇有新意。”“对孔子思想的论述也颇有新意”大概是指郭师在《孔子研究论文集》(1981年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窒编印)上发表有《孔子的核心思想是“礼”不是“仁”》而言。

 

 

 

偶翻旧稿,发现故宫博物院的一封复函和一张鲁伯匜拓片。复函内容为“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来函收悉。关于要我院拓一张《鲁伯□匜》一事,现拓好寄去。请查收。故宫办公室,1984.3.24。”查《鲁国金文编注》中没有收录《鲁伯匜》,想必是手中没有相关资料,故而写信联系故宫博物院索取。未及复函,《鲁国金文编注》已先行刻印完毕。关键是故宫博物院复函的抬头竟然也是“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也就是说《鲁国金文编注》中发出的信函都是以“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的名义发出的。如此看来,《鲁国金文编注》与孔子研究所恐怕还有更深的关联,或者是孔子研究所的科研项目也说不定。同时,不仅感叹上个世纪80年代的学风。面对无名之辈的资料请求,偌大的故宫博物院竟然热情回应,毫不吝啬,慷慨以原拓相赠。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