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广雅书院:以通经学古为高 以救时行道为宜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
发布时间:2024-01-21 12:29:14
标签:

广雅书院:以通经学古为高 以救时行道为宜

作者:李颖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腊月初九日壬午

          耶稣2024年1月19日

 

鸦片战争后,受到西方文明猛烈冲击的晚清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并探索自强救国的道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秉持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创办了广雅书院,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融入西学知识,并配备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博通古今、明智时务”的“人才”,成为晚清新式书院的代表。

 

张之洞一生曾任职翰林,也曾外放做学政、巡抚,后入内阁任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他每到一处都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并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任湖北学政时筹建了经心书院,任四川学政时建尊经书院,任山西巡抚时创办令德书院等。这些书院都以传统教育为办学中心。

 

直到任职两广总督之时,开放的经济和文化环境使张之洞接触了许多来自西方的新知识、新人才,而经历了中法越南之战也使他认识到先进技术、武器、人才的重要性,从而走上了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道路,开始了修建铁路、开设工厂、创建新式学校等探索。他发现广东“商贾云集,华洋错居”,广西则“瘴地荒远,习尚强悍,民俗不齐”,尤其需要文化教育来改变风气、促进发展、培育人才。此时,当地已有端溪书院、粤秀书院、应元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等著名书院,但他认为端溪书院“规矩松弛、士气不扬”、斋舍少且“大半敝漏”;粤秀书院、应元书院等则“有月课而无课程”;学海堂和菊坡精舍位置偏僻、没有斋舍。并且以上书院都是为广东设立的,广西学子很少。经过多番走访,最终定于离省城不远的西村,创建一所名为“广雅”的书院,取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之义,希望在此培养出更多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人才。广雅书院占地面积124亩,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开始动工,光绪十四年(1888年)六月行开馆礼,采用典型的中式园林建筑风格,庄严大气、环境优美,中轴线上三进院落依次为山长办公之所、礼堂和掌握作息的大钟、山长讲经的无邪堂和藏书用的冠冕楼,东西侧均为斋舍,弄堂形式,各有十巷,东斋居住100名广东籍学生,西斋居住100名广西籍学生,并配备书斋和杂役室。院内有莲池、钓鱼亭等建筑与白鹅、莲花相映成趣,院外环绕着的是护院墙与护校河。因宋朝大儒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在此地任职并宣讲理学、推广文教,极受当地人的尊重,遂在冠冕楼旁建造了濂溪先生祠,并于每月朔望由院长率领诸生向先贤行礼。

 

清代大多数书院专攻科举制艺,以获取功名为目的。阮元设立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重振了研究经史词章的学风,后来南菁书院、菊坡精舍等也受此影响,成为中国传统学术重镇。及至广雅书院创建之时,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已受到冲击,张之洞认识到单纯培养科举人才或者传统学术人才无法挽救危机,急需既维护传统学问、礼教又懂得西式知识、技能的人才。张之洞亲自撰写的书院礼堂楹联亦是证明,“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宜。”即要在通经学古、敦正品行的基础上经世致用、救时行道。因此,广雅书院的课程分为经学、史学、理学和经济四门,后来改为经学、史学、理学和文学四科,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科目学习,但都要兼习词章与时务。

 

广雅书院选择“品行严谨,学术雅正”之人担任院长,第一任院长梁鼎芬,其后是朱一新、廖廷相、邓蓉镜。梁鼎芬出自翰林,曾任丰湖、端溪等书院的山长,他一生嗜书如命,以一己之力创设梁氏祠图书馆并对外开放。朱一新博览群书、长于经学,主张调和汉宋之学,常教导诸生须读书、穷理、笃行三者兼顾。廖廷相是岭南大儒陈澧的门生,曾任学海堂、菊坡精舍学长,长于三礼、音韵之学。邓蓉镜则以品行正直廉洁而声名远播。院长须每日巡视斋舍,查看日记簿考察功课,定时讲书并答复疑问。还设置了2名监院,负责东西二斋的日常训导和稽查事务。既保证了院长能够直接负责、决策便捷,又确保分科教师专心教务、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并开创了日记问答模式,即学生在日记册上记载疑问,院长和各科教师批次作答,同一问题多人反复讨论,在当时颇具特色。朱一新曾著《无邪堂答问》一书,记载师生问答新旧学、中西学兼具,思考立身处世、经世治国、求学问道等实际问题,如西学中哪些最重要、新疆是否能建造铁路等。可见广雅学子虽修习传统学术,也时刻关注时务,能运用所学灵活思考与时事、治国相关的问题。在管理制度上,张之洞亲自订立了《广雅书院学规》,初设37条,后增设10条。例如,所有学生须住校,夜间不能外出;不能恃才傲物、诋毁先儒、轻慢师长、妒忌同学、懒惰荒废,更不能赌博、酗酒、吸洋烟;考核分官课与师课,官课由督抚主持,设监考人员,答卷由分校评阅、有关部门审核,师课由各科分校负责,每月中旬举行,形式灵活。独特的教学内容、完备的教育体系使广雅书院脱颖而出,成为晚清著名的新式书院之一,也为后世教育提供了有益经验。

 

此后广雅书院历经沧桑、数次更名。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址到顺德碧江,叶剑英在振响楼作了《把握住抗战胜利的基本条件》演讲,广雅学子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杨匏安、李耀先、谭天度等是革命志士的代表。如今,广雅书院已成为广雅中学,校内基本建筑格局并未改变,仍保留着山长楼、冠冕楼、濂溪祠等建筑以及碑刻和古树,徜徉其间,博学多采、辩学问难、务本求实的广雅弦歌不绝于耳,而远方重新修缮的碧江振响楼也时刻提醒着广雅人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