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碑刻文献存藏丰富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4-03-01 23:01:50
标签:

陕西碑刻文献存藏丰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正月廿一日甲子

          耶稣2024年3月1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近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吴敏霞、党斌、王志勇编著的《陕西碑刻文献集成》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陕西省“十三五”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大项目最终成果,是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多年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碑刻普查、拓本征集工作的成果汇编。

 

从20世纪80年代起,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就致力于搜集整理陕西存藏历代碑刻拓本,特别是散存于全省各市的碑刻,以使散落于民间的碑刻得到再生性保护,《陕西碑刻文献集成》是对这些拓本的首次集中公布。编纂工作以项目前期收集的碑刻信息登记表为基础,首先对拓本进行尺寸丈量,根据拓本内容确定时间进行排序,剔除部分质量较差者,逐一核查和録入形制、尺寸、行款、书体、撰书者及藏地信息,尽可能为广大读者提供精确的数据。

 

据《陕西碑刻文献集成》拓本统计,陕西碑刻存藏较为集中的单位主要有: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为时任陕西漕运使的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书丹的碑刻而兴建,历经金、元、明、清、民国维修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先后使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西北历史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等名称,1993年正式更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87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03件。这些国宝以碑刻艺术品为主,西安碑林收藏碑碣、墓志2000余通,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历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达两千多年。名家荟萃,精品林立,真、草、隶、篆、行各体俱备,堪称石刻典籍和书法艺术之宝库。

 

药王山碑林:位于铜川市药王山,始建于清末。1935年前后,耀县民团团长雷天一将当时县周围的寺院及耀县小学存放之碑刻,集中放置于县内西仓,命名“耀县碑林”。1971年迁药王山,纳入“药王山石刻”,称“药王山碑林”。现共有各类碑刻近300通,数量较多,内涵丰富。其中《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张僧妙法师碑》等为稀世珍宝,是研究民族、宗教、风俗、书法的珍贵史料。另有书法价值极高的宋徽宗瘦金体御书《题楮慧龙章云篆诗文碑》,以及极具中医药学价值的《千金宝要碑》《海上方碑》《名医神碑》等,药王山碑林亦因此享有“药学碑林”之称。

 

祖庵碑林:位于西安市鄠邑区西十公里祖庵镇重阳宫。收集陈列宋、金、蒙古、元、明、清时期道教全真派石刻文物80余通,尤以31通巨型元碑最为著名,其中5通为蒙汉文合刻碑。经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祖庵碑林共藏有国家一级文物12通,二级文物10通,三级文物4通。其中许多碑文由李道谦(《重阳成道宫记》《全真教祖碑》)、赵孟俯(《皇元孙真人道行碑》)、王重阳(《无梦令碑》)等高道名家所书。这些碑刻记载着道教全真派的历史、教义、修炼要旨等,对于研究元代文献中蒙汉对译及演变有重要价值,也是研究古代蒙古语言文字的第一手数据。

 

昭陵碑林: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昭陵博物馆,集中了唐太宗昭陵陪葬墓发现的43通高大墓碑、已发掘墓葬的46合墓志,以及唐永徽中诏书刻石和经幢碑刻100余通。其中唐高宗李治御制御书的《李绩碑》、岑文本撰文欧阳询书丹的《温彦博碑》、褚遂良书丹的《房玄龄碑》、许敬宗撰文王知敬书丹的《李靖碑》、许敬宗撰文王行满书丹的《周护碑》、许敬宗撰文畅正书丹的《程知节碑》,以及《尉迟敬德墓志》《李绩墓志》《赵王李福墓志》《安元寿墓志》《王大礼墓志》《越王李贞墓志》等都是稀世珍品。

 

蒲城碑林:位于渭南市蒲城县文庙,共收藏历代名碑200余通。其中隋《苏慈墓志》、唐潘炎撰文张少悌书丹李阳冰篆额徐济刻字的《高力士神道碑》、李邕撰文并书丹的《云麾将军李思训神道碑》、韩愈撰文的《胡良公碑》、徐峤撰文玉真公主书丹的《金仙长公主墓志》、唐睿宗贤妃《王芳媚墓志》、唐明皇之妹《玉真公主碑》、刘衍撰文的《弥姐亮墓志》、宋欧阳修撰文米芾书丹的《昼锦堂记》等,皆堪称书法之典范,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略阳小碑林:位于汉中市略阳县灵岩寺。灵岩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由两个天然崖洞组合而成。前洞大佛像神龛下,嵌有一排历代名碑,位居正中的是宋哲宗御书赠司马光的《忠清粹德之碑》,其次有唐《药水窟画图记碑》《大唐开成韦行规等题记碑》,宋《仪制令碑》等。寺内还珍藏有包括“汉三颂”之一的《郙阁颂》在内的历代摩崖碑刻130余方,被誉为“陕南小碑林”。

 

长安博物馆:存藏碑刻200余通,有北朝《韦彧墓志》《乌六浑氏墓志》《宇文瓘墓志》等、隋《皇甫忍墓志》《王猛墓志》《何雄墓志》《陈叔兴墓志》等,唐《韦庆嗣墓志》《权万春墓志》《李恪墓志》《长孙弄珪墓志》《阿史那伽那墓志》《韦愔墓志》《韦洵墓志》《武嗣宗墓志》等。其中不少是唐代皇亲国戚或王侯将相的墓志,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次子、四子以及兄弟的墓志,还有《嗣道王李微墓志》。有宗教界人士墓志,如《辩惠法师墓志》等。有明代秦王府宗族墓志,如《朱公矿圹志》《朱公铤圹志》《澄城郡主圹志》《朱公锡继妃嵇兰圹志》等。还有清代《柏景伟俊墓志》《柏汉章墓志》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保存有新发现和新出土的历代碑刻600余通,其中唐《李素墓志》《安伽墓志》《韦最墓志》等,是研究陕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风俗、地舆、人物等的重要数据。

 

西安博物院:保存有新发现和新出土的历代碑刻1800余通,其中《唐重修内侍省碑》唐《阿史那摸末墓志》《韦仁约墓志》《韦承庆墓志》《炽俟弘福墓志》《文安公主墓志》《凉王李侹墓志》等,是研究西安地区古代及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风俗、地舆、人物等的重要数据。

 

咸阳博物馆:陈列的主要碑刻上起北周,下止明清,其中有被于右任誉为三大名碑之一的北周《豆卢恩碑》,有唐《张琮碑》、明《邓应魁暨王氏墓志》清《重修咸阳明伦堂记》等近百种名碑,雅俗共赏,被誉为“石质书屋”。

 

华山西岳庙:位于华山脚下。西岳庙历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庙中有汉《西岳华山庙碑》,北周《西岳华山神庙之碑》,唐《华岳精享昭应之碑》,明《华山始建青柯馆记》,清康熙《太华全图碑》、乾隆《建醮岳祠碑》,还有北魏弘农杨氏《杨播》《杨泰》《杨暐》等一组墓志,是一批具有极高艺术和研究价值的碑刻。

 

周至楼观台: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境内终南山北麓,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这里存有各种碑刻170余通,有记事碑、祖师道行碑、经典碑、墓志、塔铭、题名碑等,从不同角度记载和反映了楼观道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活动与重大历史事件,又保存了唐、宋、元时期许多著名书法家的墨宝真迹,尤以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撰文并书丹的《大唐宗圣观记碑》、苏灵芝行书的《唐老君显见碑》、贠半千书丹的《尹文操碑》,元代朱象先撰文并书丹的《楼观先师传碑》、李道谦撰文的《楼观台重修说经台记碑》等最为名贵,既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瑰宝。

 

鄠邑区草堂寺:位于西安市鄠邑区东南草堂镇,约创建于距今1500多年前的东晋末年,是佛教著名古刹,也是三论宗祖庭,还是闻名关中的古迹胜境。1956年建碑廊,其中的唐《鸠摩罗什舍利塔铭》、金《游圭峰草堂题记碑》、蒙元《阔端皇太子令旨重修草堂寺碑》等,尤具史料和书法价值。

 

鄠邑区钟鼓楼:藏有清代道光年间刻立的《香雪斋雁字回文诗碑》24通。每通碑均分上下五栏镌刻,用真、草、隶、篆、行五体书成。每首诗前以韵代题,一诗一韵,凡296首。诗为七言律诗,以“雁字”二字为题赋诗,可倒读,称回文。清张玉德撰文并书丹,路德跋,刘义明、杜思白刻。此碑被称为“三絶”碑。

 

韩城司马迁祠:位于韩城市芝川镇,共有66通碑刻,絶大多数记叙司马迁祠墓修葺之事,如北宋靖康元年《新修太史公庙记》等。又有宋、金、元、明、清各代碑记和名人凭吊吟咏,诗文雅健,书法挺秀。其中宋陈振撰文王毖书丹并篆额的《敕修河渎灵源王庙碑》和明张士佩撰文薛之科书丹武应期镌石的《汉太史公世系碑》最为著名。

 

佳县白云山:位于榆林市佳县之南黄河之滨,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保存有各种碑刻150余通。主要保存了有关道教的记事碑如《白云观重建庙碑》《重修白云山碑》《金妆正殿募缘碑》等与白云山及白云观有关的碑刻,对于研究道教及当地风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三原县博物馆:设在三原县原城隍庙内,存藏有100多通碑刻。其中唐《于遂古墓志》《臧怀亮墓志》和于右任书法真迹及《民国续刻贺瑞麟墓表》等为世称颂。

 

高陵区通远坊:位于西安市高陵区,所藏清乾隆年间立石李成功撰文的《司教方启升墓碑》、光绪年间立石的《冯雅尔风徐墓碑》《龚山林德教碑》以及民国年间立石的《戴夏德主教碑》等,上半部用拉丁文书写,下半部用汉文书写,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宗教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黄帝陵碑廊:位于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轩辕庙东侧,珍藏历代碑刻57通,大多数为历代帝王御制祭文,而《免除黄帝庙税粮记碑》《张三丰诗碑》《曹映斗黄帝庙题记碑》等则更具史料和书法价值。

 

韩城市博物馆:位于韩城市古城区东部的文庙、东营庙及城隍庙内,保存有宋、元、明、清碑刻150余通,特别是清代乾隆间进士韩城人王杰撰文并书丹的《庭柯篇碑》《沉云篇碑》最负盛名。

 

勉县武侯祠:位于汉中市勉县城西3公里处的川陕公路之南,汉江之北,保存汉以来各时代碑刻70余通。李白、苏轼、王安石、陆游、顾炎武等历代文人墨客及军政名流,都在祠内留有诗文刻石,其中以唐贞元十一年(795)刻立的《诸葛武侯新庙碑》最为珍贵。

 

汉中市博物馆:石门据称为东汉杨孟文开凿,镌刻在石壁上的书法作品多属东汉、三国时期,以“汉魏十三品”最为著名。1970年因石门附近修建褒河水库,全部石刻被转移到了汉中市博物馆。最早的石刻是东汉永平九年(66)的《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记述了汉中郡守鄐君及其部属开通褒斜道的情况。《石门颂摩崖》是东汉建和二年(148)汉中太守王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撰写的一篇颂词,书体为汉隶。《衮雪》传为三国曹操过此触景而书。这些不仅对研究该时期的历史、文学、艺术意义重大,其中的“汉魏十三品”更属书法作品中珍品,影响远播海外。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