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还是卖国贼?――《施琅》引发新儒家与汉族主义者激辩(汉风唐云)

栏目:电视剧《施琅大将军》
发布时间:2010-03-28 08:00:00
标签:
  
  
 作者:汉风唐云 提交在 天涯社区『关天茶舍』 日期:2006-3-29 14:52:00  
  
  因为牵涉到历史上的满汉之争和现实中的台海问题,电视剧《施琅大将军》一经播出,就立即引发各方关注和猜测,随之网络上展开了一场对施琅历史定位的激烈争论。施琅因为先随明朝将领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投降清朝,后随郑成功起兵反清,再后来再次降清,并率清兵渡海攻台,导致后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虽然施琅现在几乎受到大陆官方和大部分学者的充分肯定,但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对施琅的评价也开始呈现混乱状态。即使在民族主义阵营内部,分歧也非常严重,最近发生在儒学联合论坛上的大陆新儒家和汉族主义者之间的论战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反对者认为,《施琅大将军》是“愚蠢的电视剧”,“正中台独分子的下怀”,因为在推翻满清统治的一百年不到的时间里,施琅一直是与吴三桂、洪承畴一流一样,是汉奸、卖国贼的同义词。他们引用厦门大学历史系罗耀九教授的文章指出:“有的论者为历史上的民族败类翻案,主观上也有为当前的政治服务的意图。例如歌颂郑成功的叛将施琅,便含有这样的用意,他们的意图也许无可非议,然而却达不到目的。因为简单的历史类比方法不是科学的史学方法,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清康熙帝利用施琅征伐汉族郑氏政权是民族战争的继续,现在台湾回归祖国是人民解放事业的继续;前者仍然是明清两个帝国的对抗,后者是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纯粹是国内的政治问题。二者仅仅是形式类似,性质截然不同,绝对不能相提并论。”
  
  针对这种看法,大陆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原道》主编陈明在其主办的儒学联合论坛反问“为什么这样说”?而且声称“这个剧本是我最先倡议搞起来的”。儒学联合论坛的主持者王达三也声言:“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先人有功于国家民族,未若空谈心性之腐儒。到得头来,投降卖国的恰恰是空谈心性之腐儒。施琅真真大英雄!”此言一出,反对者尤其是来自汉网的民族主义者猛烈攻击陈明、王达三等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你有何面目面对先师,面对千千万万的华夏英魂!”“把历史主义与实用主义混为一谈,完全失去了站在华夏文明本位的立场原则。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是可鄙的。”“清兵占据中原后,郑氏台湾就成了复兴华夏的最后圣地,施浪灭郑,是扑灭了华夏文明复兴的最后火种。在历史语境下,郑氏台湾代表了华夏,清政权则是鞑靼侵略者,施浪是汉奸,清集团与郑氏当时的关系绝不是什么国内内部矛盾。用当下的语境去诠释历史是很危险的,实用主义为政治服务,更为儒者所不齿。”
  
  陈明跟帖回答道:“这是可以争鸣的,也值得讨论,涉及的问题很多,很有意义。应该把施郑两家的恩怨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区分开来,把施琅的私德与收复台湾的事业区分开来,把康熙作为国家的代表者与满汉的冲突区分开来--历史是生长的,民族是建构的,文化是开放的。” 
  
  这场争论结果如何,尚待观察。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