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之争与宪政爱国主义(萧瀚)

栏目:电视剧《施琅大将军》
发布时间:2010-03-28 08:00:00
标签:
作者:萧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施琅之争与宪政爱国主义(征求意见稿) 
 
  电视剧《施琅大将军》在央视播出后,引发轩然大波,思想界为其所隐含的喻世之意发生了激烈争论。

  赞成此剧者认为施琅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功臣,认为此剧所涵泳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提倡,言下颇有支持武力平台之意;反对此剧者则认为施琅降清是汉奸、攻台是灭汉,因此歌颂施琅就是歌颂汉奸。

  这一争论必须回归到历史语境之下来认识方有意义,正如其喻世之意亦唯有置于当下语境中分析才有价值。

  一、施琅可能是汉奸,但肯定是民族英雄!

  在西方民族国家概念进入中国之前,所谓统一主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家一姓的领土概念,郑成功以偏安台湾一隅,抗击满清入侵,为汉人政权、华夏一统之恢复殚精竭虑,无疑是民族英雄,此间虽有扰民害民之瑕,难掩其民族英雄之瑜,郑成功去世时,康熙皇帝有一幅挽联,可谓对郑成功的盖棺之论: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但台湾郑氏政权随着郑成功的去世也逐渐走向衰朽没落,其对内地之征剿与清廷之攻台,同为政权之争,亦伴随着对人民的骚扰,双方并无多少优劣之差。

  清政府对台湾偏安政权亦经多次剿抚并用的政策——包括康熙三年底、四年中施琅指挥的两次失败的攻台战役,但都未能解决问题,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历经7年战火的三藩大患彻底解除,同年2月,郑锦(亦作经)病死,诸子争位,清廷平台的时机已是瓜熟蒂落。康熙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解决台湾问题,重用施琅、姚启圣,1681年9月10日(辛酉年丁酉月己卯日),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规取台湾”(据《清史稿》)两年后,在施琅的指挥下,平台大业终于完成。

  平台之后,清廷上下在台湾弃留问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但最后施琅成功地说服了在此问题上原本糊涂的康熙帝,确立了台湾在中国海防上的重要地位,施琅为此而上的《陈台湾弃留利害疏》中条陈利害,与姚启圣一起力排众议,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最后他说:“盖筹天下之形势,必求万全。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利害,无论彼中耕种,犹能少资兵食,固当议留。既为不毛之壤,必籍内地挽运,亦断不能弃。弃留之际,利害攸关。臣思弃之必酿大祸,留之诚永固边疆。”这样的话出自一个17世纪人之口,表明其已有深刻的国际政治远见,即使其中夹杂私心欲以台岛市利,亦不能抹杀其政治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施琅绝非等闲之辈,更非汉奸抑或灭汉之类简单概念可盖棺论定的!

  当年,施琅随郑成功之父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欲挟施琅及其父弟同抗清军,但施琅不从,偷跑投清,施琅之父亲、弟弟遂为成功所杀,但在克台之后,“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於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并且“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硃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馀职官及桓等於近省安插垦荒。”(《清史稿. 列传四十七》)可见其公私分明并非虚言。

  可见,施琅平台高于一般的政权之争,虽在政权之争看待,在当时确系助满灭汉之为,但他对台湾战略地位之见解,至今仍然正确。

  施琅降清在顺治三年,此时各地抗清烽火硝烟弥漫,而准确地讲,当时各地是反清复明与抗清反明者所在多有,南明隆武帝政权横征暴敛,反抗者四起,因此,是不是汉奸,如以是否因忠于其他政权害及普通民众——大及整个遭屠戮之民族为准,而不是以忠于哪个政权为准,施琅是否害及百姓生存至今未见人详述,可暂资存疑。若以一般标准作猜测性评价,因其降清的时机,基本上可推断他的害民恐怕只是程度问题,很难做到一点害民劣迹都没有。

  然施琅因平台无疑亦是民族英雄,因为无论就当时而论——息两岸之互害(郑成功在世之时所谓统一之战,毁掠民众多矣,我们何以论定?),还是就未来而论,都是利国利民之举。至于有人认为施琅在平台之后霸占大量良田美宅,几乎禁绝两岸互通,成为台湾的恶霸。以台陆绝通怪罪施琅,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了,因为海防是清朝的国策,不应独怪施琅,至于恶霸云云,倘属实,则自可谴责,只是有一分事,说一分理,不必将不相干的事情置于单一的意识形态下来褒贬。

  二、武力平台适合当下语境吗?

  目前争论中出现的问题是,有人将施琅平台之史事,简单附会到当下语境,这是刻舟求剑之举,需详审之。

  陈明先生在接受报刊采访时表明自己是《施》剧的重要推动者,对于推动此剧,他有他的深刻用意,陈先生说:

  “现实中的台海问题已经是糟得不能再糟了!造成这一僵局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民进党及其支持者不认同中国,而美国、日本出于地缘政治和各自战略利益考量在背后撑腰。但我想,在这个涉及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问题上我们是不应退也不能退的,必须拿出与挑衅者血战到底的气概。什么正中台独分子下怀云云,纯属胡扯!你怎么知道的?你说出个子丑寅卯我听听?我跟不少台湾人有过接触,有的就说,‘你不打,我就独’。这种意志的对撞,没什么道理好说――他们难道有什么道理吗?!”

  看来,陈先生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赞成不惜以武力方式征服台湾,而支持陈先生观点的网上声音也多集中于此。然而因为当前的特殊局面,这样的用意是危险的,它完全可能配合不恰当的国家主义观念混淆视听,祸乱国人。

  自晚清伴随着列强的侵凌,民族国家概念传入中国,一种以西方为圭臬的国际关系准则在现实中对中国百年外交形成巨大冲击,时值今日,虽然国人中部分知识人依然睡在皮鼓之中,完全不懂国际政治之波诡云谲,而居然将某些民主国家视为天使,在任何问题上对之亦步亦趋,但亦有部分知识人已幡然省悟,了解到国与国之间(例如中国与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关系并无多少道义可言,而更多的只是利益之交,陈明先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之下,充分认识到台湾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地位,这是他的清醒之处。

  然而认识到台湾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任何政治伦理、政治准则,为实现目的不择手段。

  不惜一战的决心是可贵的,但战争应当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却绝非不证自明的!

  这里需要引入另一个概念,就是政治合法性问题,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决策——大到政府更迭,小到普通普通政治行为应当符合一定的法律程序,它是以民主为基础的概念。统独问题是一个政治正当性问题,不是一个政治合法性问题,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决定是统还是独就是一个合法性问题,即一个政治决定只有经过合法的宪政程序才可能同时具备正当性和合法性,一个好的政治行为,如果未经合法的程序作出,那就会因此而失去效力。由于大量的政治决策无法一时明辨其正当性,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因此必须分离,这样在难以直接分辩是否正当的政治决策中,合法性就居于首要地位,合法性替代正当性,以消除纷争。

  一些政治决定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它的决定程序却是合法的,例如希特勒是被合法选举上台的,但结果导致灾难,这是典型的合法但不正当的政治决定。这种合法性僭越虽然也带来问题,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首先满足合法性,在试错之后重新经合法程序来纠正,而且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分离,在出现合法性僭越之后(这一般只有在发生之后才被证明的),也有利于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政治决定程序。许多人将合法性和正当性混为一谈,正是需要纠正的谬见。当今世界,政治正当性与政治合法性的统一是基本的政治伦理准则,也是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之一。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未来角度考量,相对于统一论,台独主张后出,它是个政治正当性问题,即民进党台独主张的正当性是需要论证的,而这个论证应该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在民族意义上,台湾不是单一的民族单位;在文化意义上,台湾也不是脱离中华文化的单一文化单位,因此,台湾是不是应该独立是一个全中国人的事情,而不是大陆一方可决定,更非台湾的几个人就有资格决定的。然而,至今没有任何事实表明台独已经获得过全中国范围的民主讨论。因此,至少目前,我们还缺乏足够的理由对统独问题作出大家都需无条件服从的政治决定。

  如果两岸的政治家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那么应当就统独问题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而不是以那种不能解决问题的外交辞令互相攻讦,这种民主讨论应当有基本的讨论程序,最后还需要一套能够充分体现民意的表决机制(例如精心设计的全民公决机制)来决定独立还是统一。

  最后,如果全民公决的结果是台湾独立,那么两岸尤其是大陆政府必须尊重这样的民意,由其独立;如果全民公决的结果是统一,那么主张台独者就应当尊重这一结果,不得强行独立,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台独者一意孤行,大陆发动战争才同时具有政治正当性和合法性,就如美国当年之南北战争。

  这里会涉及一个更深的问题,就是如果民进党走得太远,居然真的作出成立独立国家之举,大陆一方该怎么办?是否就具有发动战争的天然正当性?

  这还是一个合法性论证问题。

  第一,台独决定是怎样作出的,如果民进党经过台湾宪政的正当程序作出台独决定(例如经过台湾民众的民主表决),那么其政治合法性仅限于台湾一地,而不及大陆诸省,所以在大陆诸省未经过有效公投之前,其合法性程度不足以与台独的政治正当性统一,因此无效,这时最应该采取的解决之道首先是两岸协商,在此基础上,大陆应当进行正当程序的公投,以决结果,如果大陆的公投结果是反对独立,则独立决定无效,如果大陆投票是赞成独立,那么独立决定有效;

  第二,如果台独决定并非经过其宪政正当程序作出,那么台独决定自始至终无效;

  第三,如果台独决定虽然因为程序原因无效,但台独势力由于把持公权力而强行“建国”,那么台湾的反独势力,例如国民党,则可以与大陆政府合作,共商良策,在所有的和平解决方案失败之后,方可考虑武力解决,但为了将战争的可能恶果降到最低点,在宣战之后正式开战之前应该允许台湾民众离台,包括在大陆设置专门的临时生活区,提供一定的物资,欢迎台胞归来,同时为了向世界表明中国人解决这个问题的和平精神,可以邀请联合国观察员监督战争进展;

  第四,如果台独者在未经过任何正当程序即作出独立决定,大陆政府应当以谈判姿态知会台方,如果所有努力失败,才可言及战争问题,并且如有可能,对于是否发动战争应该进行严格的民主表决程序,与战争相关的其他问题的处理方式同上第三。

  可见,即使台独势力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非法独立,大陆在未经一定程序之前发动战争也不具有天然的正当性。

  在分析上述问题之后,我们再回头谈施琅平台是否可以隐喻当下台海问题,施琅平台发生在1783年,距今已有226年,在这200多年中,中国的政治文化以及国人的政治观念,还有国际政治准则等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依然机械套用施琅时代的观念,只能说明套用者对现代政治的基本规则极其陌生,我相信即使孔子再世也不会同意为了程序上尚未进入合法性论证的统独问题,与自己的同胞兵戎相见!

  如果本文上述的论证成立的话,那么,武力平台之策不适合当下语境应该是一目了然的。

  三、台独成因及其未来

  我相信有人看了上述论述,一定会认为我过于迂阔,因此有必要看看台独的成因和未来。

  台湾问题固然是国共内战留下的历史问题,但是时值今日,两岸本应平心静气地对待并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历史原因,为什么至今未能解决?问题出在哪里?

  大陆政府和民进党及其支持者对此现状都有责任。

  大陆的问题来自两个,一是政治制度问题,由于中国大陆至今尚未实现民主化,政治决策的民主性还极其缺乏,因此在处理诸如台海这样的问题缺乏民主决策的勇气和经验。

  大陆政府虽一直努力寻求和平解决之道,然正如人们所知,至今为止的和平解决努力都尚无结果,其原因固然多方面,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大陆目前尚无基本的宪政政治,而这恰恰可能是问题症结所在,因为一个缺乏宪政约束的政府与宪政政府之间在最重大问题上常常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盖源于非宪政政府的政治决策往往非系于民主的政治决策程序,而系于一些无法预期的因素,不具有确定性,往往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是物是人非,这导致了非宪政政府无法获得宪政政府的信任。正是大陆目前缺乏宪政制度导致诸如全民公决之类的民主程序在大陆一方难以启齿。 

  第二个原因是文化问题,中国大陆自1949年以来,一系列的政府行为都在极力破毁本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至今未息,数十年的破毁运动导致了民族凝聚力的急剧下降。

  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大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但总体上说,无论政府还是民间依然处在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状态之中,因此本应起到凝聚两岸民心作用的中华文化变得越来越稀薄,台湾外省人对中国本土的认同更多的基于对大陆的种族认同和乡土亲情认同以及对历史形成的国土本身的认同,以及文化归根意识,绝非基于和大陆当前文化状态的心心相印。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汉字的简化,马英九称中国传统字为“正体字”,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他是否暗示简体字是“邪体字”呢?马英九是反对台独的,他认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显见不认同大陆的文化宣战,他对大陆的文化认同度很能代表台湾本土与外省人对大陆文化的认同度。

  正是在这两个因素的夹击之下,大陆与台湾的统一谈判举步维艰,尤以前者为甚。虽然去年的胡连会打破了这一僵局,但并无真正的实质性进展,武力威胁依然是阻止台独的重要砝码。

  再来说台湾方面的问题,民进党的台独主张之所以能够获得不少支持,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台湾加入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需要,同时统一谈判迟迟无果也在不断地增加台独支持者的数量,而对中国大陆的宪政远景缺乏足够的耐心和预见,对大陆文化认同度低都是民进党主张台独并获得支持的重要原因。

  台独势力之所以能够获得众多支持者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原因,无论是施琅时代康熙的抛弃之念,还是马关条约的割让日本近50年之辱,以及“228”镇压都严重地损害了台湾人的感情,这也是台独的社会心理和感情基础。

  然而,台独势力的大本营民进党如果将台独仅仅作为一个选战口号,尚可理解,如果真的将此作为奋斗目标则是愚蠢的,因为今日中国已经不是17、18世纪的中国,即使宪政制度尚未确立,但是中国的政治人物已经不再是坐在紫禁城里,对外界一无所知的人,在这个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也正在迈步走进建立真正的民族国家的时代,任何一届政府,无论什么人在大陆当政,愿意放弃台湾的概率几乎是零,如果民进党挟日美以自重,即使达到脱离大陆的目的,则依然将百分之百地重蹈北宋联金灭辽之引狼入室覆辙,最终灭的必然是自己——最高的待遇恐怕也只是日美之附庸而已,如果说美国可能对台湾没有领土野心,但日本却绝不会没有这种野心。所以,民进党若真以台湾独立为奋斗目标,只能说明他们鼠目寸光、毫无远见,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智慧。

  民进党最聪明的做法本应是在选战成功之后,可对台独问题冷处理,完全不必继续咋呼下去,希望在台湾继续维持第一大党的地位以及保持执政党地位可以有许多方法(例如加强执政能力、继续完善民主政治等),而以建立“台湾共和国”这种不现实的方式虽可能因民众昧于短见而赢得一时,但绝不会有长远的前途,其执政能力目前已经遭到强烈质疑,现状之下,其真正该努力的方向是在内政方面的努力,而不是在这些子虚乌有毫无前途的事情上白费劲。

  基于上述分析,答案已经很清楚,台独无论如何都是一条死路,即使考虑到日美撑腰,倘因此引发国际战争,难道台独者就能渔翁得利?——即使出于谨慎不猜测谁是渔翁,但肯定不会是台独者!正是建立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我在前面提出的解决之道现在看来似乎尚不成熟,但并非不可能,也许只是还需要时间罢了。

  结语:宪政爱国主义

  根据上述分析,我的结论如下:

  1、台湾不应该独立,但统独问题需要两岸民主讨论,在必要的时候应当按照严格的合法程序进行全民公决,在双方未进入合法程序严肃讨论问题之前,任何试图非法独立或者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想法,都是不负责任的;

  2、无论是为了大陆的内政,还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执政者应当尽快加速政治制度改革的步伐,时不我待,时不再来,如果因为政治改革停滞而导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进而引发分裂悲剧甚或战火,责任者将成千古罪人;

  3、知识人应当成为社会理性的坚守和倡导者,应当时刻检省自己的言行,自觉接受言论责任伦理的约束,争取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蔑视基本的知识伦理,更不意味着可以毫无人文关怀、草菅人命地胡言乱语;

  4、爱国是一种优秀品质,但爱国需要知识,也需要方法,更需要智慧,在当代,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应当是在尊重宪政基本准则基础上的爱国,盲目的爱国激情如果拒绝宪政法治精神的约束,拒绝伦理约束,它将成为反面的“害国主义”,从而在品行上也将蜕变为恶德,而非善德。

  政治家如果扬言武力威胁,我们不必全信也不必全不信,因为它既可能是政治策略的结果,也可能是政治决策的真实结果,但知识人倡导战争因其平均真诚度可能高于政治家,在听者心中也会产生更强的公信度,更因无直接政治利害关系,其言行的号召力可能会远远超过政治家的政治修辞,因此对于知识人的战争吆喝尤需严肃对待。

  陈明先生多年来孜孜于儒学之弘扬,令我钦佩,但在施琅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他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在当代,我不相信任何一个真正的儒家,会在未经充分严肃的研究基础上,以轻佻的态度倡导战争!我始终认为儒学的真精神是不断吸纳新鲜养分的,真儒学必然尊重合理的时代价值,如果离开了对生命的尊重,离开了“仁”,则儒学亡矣!

  从一定程度上说,施琅之争意义重大,它至少部分地反映出两岸对待台海问题的普遍心态,或许成为未来妥善解决台海问题的历史组成部分。但愿这次讨论中,人们能够达成更多的共识,并最终齐集于宪政爱国主义之下,以和平理性和真正负责任的爱国精神结束历史后遗症,如此两岸才能携手共进,才有真正的未来。

  2006年4月16日初稿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