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郭齐勇谈家风家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华民族的赓续传承中,“家风”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在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中国孔子网刊发系列文章,弘扬优良家风,坚定文化自信。

【柯昊】颜真卿及其家族的忠义家风

唐代名臣颜真卿不仅以书法著称,其勤谨忧民的为官之道和以身殉国的经历也被历史铭记。颜真卿所属的琅琊颜氏自魏晋至唐有若干人任国家重臣,而且颜氏家族志行高洁,学博才精,文武兼备,往往在治平时为治国之能吏,在危难中则为守社稷之良将。颜氏家族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中,体现出公忠廉直、艰贞一志的家风。

【郭继民】《礼记·祭统》孝道观的神圣意蕴

祭祀是指人神相接的仪式和行为。《礼记·祭统》将祭祀规定为事亲之道,对祭祀孝亲作了创新性的阐述。结合宗教学理论发现,祭祀事亲兼具宗教神圣性和人文化成性。从祭祀事亲的思想线索看,儒家经典实有不可化约的神圣维度。发掘儒家经典的宗教性意义,既切合经典的本意,又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儒家式的安心立命之道。

【肖群忠】传统孝道的百年境遇与当代价值

在当代中国,孝道应该重新回归其家庭子德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孝在当代社会仍然能发挥其重要价值:第一,有利于改善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关系和谐稳定;第二,有利于促进以孝为基础的家庭养老;第三,有利于增强当代中国社会基层社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第四,有利于立德树人,培养现代中国人的道德责任感,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颜炳罡】传统家训的现代价值:由家族制度的破坏到家庭文明的重建

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在家国同构的中国传统社会中,良好的家训家风与家庭教育、个体成长、社会和谐、国家治理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值得传承的优秀家训与治家智慧?近代社会家族制度遭遇了何种困境?如何培养优良的家风家教、重建现代家庭文明?对这些问题的理性思考与正确解答,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人才培养···

【李竞恒】清明节话庙祭和墓祭:后者起源于唐,与家族共同体观念削弱有关

庙祭是一个维系若干死者作为小共同体的结构,体现的是死者死后呈现为家族共同体,无论一个君主或贵族再了不起,他的权力来源和成就也归属于这个死者与生者的共同体。凭借这个共同体的网络结构和历史惯性,个体的权力受到习惯的制约。而墓祭则主要是面对死者这一个具体的个体,是脱离了家族共同体和习惯约束的个体。

【姚海涛】以礼治孝与从义从道——荀子孝道观及其启示

荀子上承儒家传统孝道思想而结合自己思想中的性恶论、礼论、乐论等基本理论架构,形成了与孔、孟皆能契接得上而又自成体系的孝道观。以“人道有辨”力图缓解性恶论与孝观念之间的内在张力。因其特重礼乐而有礼以养欲、礼以养体、礼以别异的孝道观。因其特重“统类”内在思理而有“以类行杂,以一行万”的从义从道、通权达变的孝道观。荀子的···

【孙海燕】来自历史深处的人性呼唤——孝道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儒家孝道就像胎记一样,印在了每一个传统中国人的心里。

【徐梓】好家训家风成就好家庭——谈家训、家风及其相互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讲究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本元素,国则是大家,好的家庭家教家风支撑和彰显着国的风范、气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重视家庭家教家风问题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独家】专访曾亦:国家已开始弘扬孝道,亲亲相隐是时候进入刑律了

摘要:“亲亲相隐”是具有普世性的观念和制度;文革中检举揭发亲人的做法,是不道德行为;“大义灭亲”有前提条件,不能简单地违背“亲亲”原则;保守主义在全球复兴,家庭伦理开始回归;制度上的复兴包括各个方面,法律制度的复古更化非常重要。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