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五凤镇贺氏家族:言传身教耕读传家 办学重教造福乡里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17-07-28 19:53:01
标签:

金堂县五凤镇贺氏家族:言传身教耕读传家 办学重教造福乡里

作者:杨甦

来源: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闰六月初五日乙卯

          耶稣2017年7月27日

 

  


  

 

贺家一直以“耕读传家”为训

 

在金堂县五凤镇,贺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家族。自康熙六十一年由湖广武冈州山门入川,落业五凤以来,迄今已近300年,传十四代。贺氏家族素以儒中门第诗礼传家著称于世,自古以来遵循着严谨的家规,引导后人积极向善、奋发图强。值得一提的是,贺家一直以“耕读传家”为训,全家上下都对办学十分热衷。

 

传承爱国尽孝传统美德

 

贺氏家规家训源出东晋,历朝历代因时境而有所增删,但精华不变,目前见到的贺氏最早的成文家规印刷于清同治三年春月版贺氏族谱,共22条,如孝父母、睦兄弟、笃宗族等。1990年版谱修订为20条,包括爱国家、孝父母、端志趣、重教育、勤耕种、崇忠信、尚侠义、敬贤良、司礼仪、倡简朴、贵节俭、务严肃、求果断、守法纪、睦族邻、广仁爱、慎交友、树公德、求宽厚、戒烟赌。

 

自古以来,贺氏家族十分重视教育读书,他们以“耕读传家”为训,尤其重视“诗书传家”。贺氏入川120年后的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创建贺氏宗祠,当时共定章程8条,其中很多与读书有关。举例来说,贺氏家规强调贺氏的读书人不受名额限制,可以悉数参与,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很高的待遇,此外对于考试与奖惩、奖学金制度以至于族人应履行的奖助学义务和经费来源等,家规都有明确的规定。

 

贺麟成就显赫不忘助学

 

近代贺氏家族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当属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家和翻译家贺麟,他就出生于金堂县五凤镇的贺家老宅。1919年,贺麟考入清华大学,先后师从梁启超、梁漱溟等国学大师,其处女作《戴东原研究指南》以及《博大精深的焦理堂》,就是在梁启超的指导下完成的国学研究领域的文章。贺麟后来在论文里也说自己“从小深受儒家熏陶”“特别感兴趣的是宋明理学”,坦承自己思想的深远来源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

 

与很多贺家族人一样,贺麟也重视教育办学。1985年,83岁的贺麟回乡探亲,主要日程便是参观学校。据他的学生介绍,贺麟当时全部存款仅3万元,他一次性捐给淮口中学2万元、五凤小学5000元、五凤黄狮村小学2000元。“无论贫富,只要心向学习、心向进步,就能学有所成。”这是贺麟最常挂在嘴边的话。除此之外,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博士贺克斌等人,也是贺氏家族的优秀代表。

 

家族兴建学校造福乡里

 

在金堂县五凤镇贺麟故居纪念馆里,陈列有一块烫金木匾,上有“锄经”二字。此匾为嘉庆十九年(1814年)九月,贺麟先生太祖父贺景升七十大寿时书写悬挂,至今已有200余年。“锄经”二字中,锄是锄头,经是经书,有“耕读”的意思,贺氏200多年来悬挂此匾,就是要彰显其家风,教化后人“耕读传家”。

 

所谓“耕读传家”,强调耕田可以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姓名。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此外,规定重教育,“子女教育,必自幼小。我族重视,家族兴旺。他族仿效,族族如斯,则家兴国盛矣”。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贺氏先后兴办了凤仪书院、安凤义塾和高小国民学校等学校,进一步优化了乡中子弟读书的条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