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湘学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栏目:往圣先贤
发布时间:2017-08-29 20:10:24
标签:

王船山:湘学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作者:方红姣 (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七月初七日丁亥

          耶稣2017年8月28日

 

湘学指在湖南地区产生、发展和传承的以理学为核心的学术思想。在其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几个思想发展高峰:开宋明理学之先的周敦颐的濂溪学;胡安国、胡宏父子开创,张栻继之并光大的湖湘学;明清之际的船山学;将经世践履精神发挥到极致,深刻影响近代湖南乃至中国历史的近代湘学。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处在从南宋湖湘学到清末近代湘学的两个高峰之间。从思想发展层面而言,王船山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春秋学及其历史意识。王船山的春秋学著作有四种:《春秋稗疏》《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他很重视研治《春秋》,一方面直接受其父王朝聘的影响。另一方面,间接接续起湖湘学派的开创者胡安国重视春秋学的传统。王船山称赞胡安国的《春秋传》,“著攘夷尊周之大义,入告高宗,出传天下,以正人心而雪靖康之耻,起建炎之衰,诚当时之龟鉴矣。”

 

其二,由体达用、体用合一。体用合一是王船山思想的又一突出特点。从湘学发展的视域而论,它向上可回溯至胡宏《知言》中对体用合一的阐释,向下则开启近代湘学对体用合一的笃实践行。王船山借助“实有”提出“体用胥有而相需以实”、“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的体用合一思想,并指出捐体而狥用、立体以废用的弊病所在。王船山由体用关系进而引出道物(道器)关系,提出天下惟器、道在器中的主张。这与胡宏“道不能无物而自道,物不能无道而自物”、“离物求道者,妄而已矣”的讲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二者论述体用合一思想的基础是不同的。王船山是即气言体,他的体用相胥所借助的“实有”是太虚(气)的基本属性。

 

其三,知行并进,德智双显。在知行关系上,王船山肯定行的重要性,“知非先,行非后,行有余力而求知”,故“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同时,知与行能互相促进,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王船山的知行学说,无疑是对胡宏弟子张栻思想的进一步推进。

 

王船山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陆王的知行合一说进行批判,是对湖湘学重要代表张栻知行说的接续。这体现了湖湘学不同于朱子的闽学、陆象山的江西之学、吕祖谦的浙东学派的独立性。

 

清代末期,湘学的开启实是借王船山思想的复兴而拉开帷幕。邓显鹤最早大规模整理刊刻《船山遗书》。道光十九年(1839),邓显鹤与王船山裔孙王世全将船山著述18种、150卷加以整理,在长沙开雕,后雕版毁于战火。同治二年(1863),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在邓显鹤的基础上刊印《船山遗书》,随着王船山著作的传播,王船山思想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智识阶层熟知和推崇,一度成为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人士高举的思想旗帜。在《新湖南》中,杨毓麟甚至将船山学作为湘学的代名词使用。对于湘学的意义,王船山是湘学从古代过渡到近代的关键人物。

 

还需看到的是,作为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王船山思想的形成受到作为地域学术思想传统的湘学影响,但又不仅仅限于湘学的影响。王船山思想的特点体现了湘学特点,但也要把它放于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史视域中考察。王船山是湘学发展中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哲学史中的重要一环。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