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畅著《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出版暨郭齐勇序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7-12-07 15:55:45
标签:
陈畅

作者简介:陈畅,男,西元一九七八年生,广东梅县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暨南大学、同济大学,现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宋元明清哲学。著有《自然与政教——刘宗周慎独哲学研究》《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编有《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三辑)。


 


书名: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

作者:陈畅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作者简介】陈畅,男,1978年出生,广东梅县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宋元明清哲学。著有《自然与政教——刘宗周慎独哲学研究》,编有《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三辑),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序】


陈畅君是中山大学冯达文先生的高足,2007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敝校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从事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我担任他在站期间的合作导师。今年十月份在贵阳孔学堂出席第十二届当代新儒学国际会议期间,陈畅君告知其博士后出站报告经增补、修订之后,将定名《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出版,并乞序于余。我指导过陈畅君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了解他的为人、为学,并在阅读完《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书稿之后,深感该书是一部有大视野、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著作。作序之事,于公于私皆盛情难却,便欣然同意。


理学是宋代以降影响我国思想文化、社会政治最为深远的学问型态。自明清鼎革以来,理学以其“内向”之特质备受诟病,清儒颜元“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之语更是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不少学者对理学仍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宋明理学是一种内向的学问,无涉于经世致用。陈畅君这部著作有感于此,但他并不满足于简单回应;而是以其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入辨析理学与宋明时代政教秩序建构之间的一体机制,还原理学的思想史面貌。


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的研究指出,理学的兴起与宋代士大夫回向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密切相关。本书继此进一步指出,如何在平民化的郡县制时代重建源自封建制(贵族制)的礼乐生活,是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思考的核心。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包括通过疏理朱子道统论的思想史脉络、借助以礼化俗的视野分析理学家的家礼实践、疏理《明儒学案》中的政教议题、考察理学诸家公共性(神圣性)的不同建构方式等等,探讨理学家群体对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难题的总体思考以及解决方案。由此,本书所呈现的宋明理学,不是现代人眼中局限于“微观内在”的哲学形上学,而是因应宋明时代政教难题而兴起并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运动与社会政治、文化塑造运动。


在我看来,本书的主要成就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第一,本书指出宋明理学并没有局限在内在的精神体验之中,而是展开于广阔而具体的家、国、天下、社会历史与政治视野之中。本书通过疏理朱子道统论的思想史脉络,并在以礼化俗的历史视野中勾勒出理学家在回应时代难题时所涉及到的多层内涵:礼与俗,三代之治,性命之学建构,封建与郡县,宗法与宗族建设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理学道统论的思想世界。由此说明,理学家以十六字心法诠释儒家道统,是对于宏观的社会政治难题的理想解决方案。


第二,本书认为,作为宋代士大夫回向三代之治政治思潮产物的宋明理学,其形上义理建构与社会政治秩序塑造之间具有一体性的机制。这一机制表现在:一、经由性理思想的奠基,三代礼乐从封建制中分离出来,礼乐重建的主体从贵族阶层转移到平民群体。从自上而下的为政者损益制度颁行天下,转变为民间社会各遂其性(自治)的个体道德完善与群体伦理共同体建构。二、以道心人心之辨重构日常生活的公共性(神圣性),每一个体内在本性的实现,就是礼乐生活神圣性的极致。


第三,本书从理学道统论的视野出发,深度还原理学心性之学所涉及到的丰富多彩的思想脉络,颇有创获。本书上篇从道统论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明儒学案》的著述本意及其政教理想、话语特色。下篇就具体的思想议题如慎独、研几、格物、气质之性说、性理与救世等做个案研究,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理学诸家公共性(神圣性)的不同建构方式,辨析纵向的理学脉络开展中(理学—心学—气学)思想与政教之间的独特互动。


本书还提出了一些值得学界关注的新观点。例如,下篇有几章集中探讨阳明学派思想,指出阳明后学刘宗周为解决学派内部思想困境而开出的气学进路,与明清思想转型有着内在的理论关联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指出,请读者品味。


总的来看,本书视野开阔、融汇古今,对理学诸议题的辨析非常细致深入,且富有新意。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理学研究的新视野,可视作年青一代学者勇于理论探索的一种新尝试。陈畅君知行合一,做人与做学问一致,笔耕不辍,成果突出,去年刚出版专著《自然与政教——刘宗周慎独哲学研究》,今年又推出本书。作为陈畅君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祝愿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学术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是为序。


郭齐勇于武昌珞珈山麓

2017年12月2日


【目录】

 

导论  宋明理学道统论及其思想世界

 

上    篇


第一章家礼与道统

第二章心学与道统

第三章《明儒学案》中的宗传与道统

第四章《明儒学案》的道统论话语建构

第五章道统话语中的开显与遮蔽

 

下    篇


第六章慎独

第七章研几

第八章格物

第九章气质之性说

第十章性理与救世

 

附录一

“性善”:指引抑或实体?

附录二

气学传统及早期启蒙思潮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本书所讨论的理学道统论,最早是我的博士后出站报告的研究主题。2007年至2009年,我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当时我对晚明文献中的道统论述非常感兴趣,随即向博士后合作导师郭齐勇教授报告我的相关想法,在获得郭老师的认可后,便着手以“晚明理学道统论”为题撰写出站报告。2009年出站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这个主题的研究。2013年我调动到同济大学工作,碰巧有机会申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青班专项课题,便以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了《宋明理学道统论》研究课题。由此也就有了本书书稿。


本书相对于我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在思路上有较大改进,内容上也有大幅扩充。本书的第二章、第四章是出站报告的旧稿;第九章是博士后在站期间所撰,发表于郭齐勇老师和吴根友老师联合主编的《近世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创造转化》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其他各章和导论都是2013年至今陆陆续续完成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第七章原来是我去年出版的专著《自然与政教——刘宗周慎独哲学研究》中的内容,为了研究脉络的连续性而重复收入本书。不当之处,在此请读者朋友们谅解。


附录部分收入两篇旧文。附录一是我的硕士论文(中山大学哲学系2003年答辩通过)的简写版本。感谢陈少明老师的推荐,该文发表于刘小枫老师和陈少明老师联合主编的《经典与解释》辑刊第4辑《荷尔德林的新神话》(华夏出版社2004年出版)。现在看来,这篇论文文字稚嫩,对明清之际复杂的思想史脉络的认识也不够充分;若说仍有些许可观之处的话,或许在于论述了对于性善论及其功能的一种理解。这次收入本书附录,一仍其旧,没有作出任何修改。以此纪念那段充实而美好的研究生生活。附录二是一篇命题作文,源于郭齐勇老师主编的《当代中国哲学研究(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一书,我承担了其中《气学传统及早期启蒙思潮》章节的写作任务。这两篇附录文字,一篇关注“性善论”哲学论辩的思想宗旨及其社会政治意义,另一篇关注气学思潮的独特脉络及其研究趋势;在主题上都跟本书一脉相承。在某种意义上或可看作是本书研究的先行预备,也算是从另一个层面理解本书主题的文字,故而附录于此。


本书得以完成,衷心感谢郭齐勇老师对我的博士后出站报告的鼓励和精心指导!感谢2013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青班专项课题)的资助(课题批准号:2013FZX003)!同时也要感谢上海书店出版社薛羽先生和陈雯女史的大力帮助!感谢他们对于我一再拖延交稿时间的耐心和宽容!


是为记。 

 

陈畅

2017年11月20日于沪上惕若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