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监察部网】江西临川汤显祖: 至情存千古 “四香”传后人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18-01-02 20:33:32
标签:

 

江西临川汤显祖: 至情存千古 “四香”传后人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一月十六日甲午

          耶稣2018年1月2日

 

汤显祖

 

   

 

汤显祖画像

 

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3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其后,又担任徐闻典史、浙江遂昌县知县等职。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更被海内外誉为戏剧艺术珍品。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和《问棘邮草》二卷。

 

汤显祖家规家训

 

汤氏一族早在一世祖汤伯清时即立有耕读传家的儒者家规,后世不断完善,形成12条家训和7条戒律。

 

汤氏家训要求汤氏子孙必须尽孝、爱弟(悌)、尽忠、守信、遵礼、尚义、守廉、知耻,以儒家所强调的“忠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重点,内容涵盖国家、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如“忠”:对国家,“当竭忠报其国”;对个人,“言必忠信”。7条戒律要求正确处理好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长幼及宾客等之间的关系,言行举止必须合乎儒家礼仪。

 

汤显祖上承祖训,对子孙亦要求严格。他的家训大多体现在诗训中,如《智志咏示子》“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要求孩子们志存高远,珍惜时光,不能懈怠;《望耆儿二首》“游闲不是儿家业,大好归来学种田”,教育子女重视农桑,热爱劳动。这些诗词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启人深思。 

 

   

 

清代刻版《牡丹亭》画本(原名《玉茗堂还魂记》)

 

●视频脚本

 

江西临川汤显祖:至情存千古 “四香”传后人

 

昆曲《牡丹亭》皂罗袍唱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自古以来,临川人依抚河而居,河西为内城府衙,河东为外城文昌里,一座古老的文昌桥通达两岸。在这方灵山秀水间,文化昌明,“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王安石、晏殊、晏几道等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皆出于此。其中,赋予临川更多梦幻色彩和浪漫情怀的,当属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身书香世家,从小好学聪颖,诗、文、戏、曲俱佳,文学成就斐然。世人熟知汤显祖,多是因为流芳千古,享誉天下的“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这四部作品。殊不知,汤显祖更是一位有着玉茗花般高洁品行的官员。他为官清廉,政声卓著,守得一身正气,绝不随波逐流。他以“至情”铸就名篇鞭扬善去恶,用“四香”劝勉后人传承清白家风,将一缕馨香存留人间。

 

   

 

位于江西抚州名人园内的汤显祖雕像

 

翻开眼前这本古老的《汤氏家规》,扑面而来的是临川文昌里汤氏家族的书卷清风。文昌里汤氏始于汤伯清,世代以“耕读传家,视义为人之准则”,喜好藏书,勤于讲学,乐善好施,淡泊名利,深受乡民爱戴。这样的端行善举传到汤显祖已历经六世,可谓世世诵经典,代代有贤名。时任兵部尚书谭纶曾由衷赞叹:“抚郡汤姓卓然,为当代名宗也。”

 

汤氏家族自一世祖汤伯清开始,便以诗书传家、忠义范行。后又制定了系统完整的《家训》文本条目,有忠、义、廉、礼等“家训十二条”和君臣、父子等“七戒”,不仅包含着传统儒家忠孝思想,更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人情怀,具有鲜明的家族特色。

 

福建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邹自振:

 

汤显祖出生在一个文化积淀很深厚的读书人家庭。为官期间,他始终谨记家规家训。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十四日,汤显祖降生在临川文昌桥东文昌里灵芝山下的汤家祖宅。父辈为他取名“显祖”,就是希望他今后能够品学兼优,入仕为官,盛名传海内,显达耀宗祖。

 

良好的启蒙教育和祖辈的言传身教,让汤显祖从小具备了勤奋好学、严于修身的优良品质。他5岁开蒙,12岁能诗,13岁学古文,14岁补县诸生,21岁中举,可谓少年得意,举业顺畅。然而,造化弄人,汤显祖直到33岁,即万历十一年(1583年)才得中进士。此后,他先后担任南京太常博士、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由于汤显祖个性率直、正义凛然,仕途并不顺畅。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被贬官至雷州半岛的徐闻县为典史。一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

 

遂昌,当时虽是浙中的一片蛮荒之地,但汤显祖却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实现理想的天地。他除虎患、制豪强、重教化、课农桑,把遂昌治理成为“山也清,水也清”、“官也清,吏也清”的“仙乡”,而汤显祖更被浙人尊称为“汤仙令”。春耕时节,他与农民一起劳作,并兴奋地在《班春》诗中写道:“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那种快慰平生的愉悦心情跃然纸上。

 

然而,好景不长。当时不少内监充任矿监税使到各地横征暴敛,汤显祖多次上书无果,再加上曾受他压制的遂昌权贵豪强趁机报复,造谣中伤,让沉醉在理想中的汤显祖身陷危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显祖回京述职后,向吏部告假回乡。此时正值初春,料峭春寒中,他彷徨、落寞,辞帝京,过江湖,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离舟登岸,家园近在咫尺,朝堂却已是天涯。

 

昆曲《牡丹亭》江儿水唱段

 

念白: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玉茗堂前朝复暮,牡丹亭上三生路。”十五载仕宦如梦,梦醒之后的汤显祖不再感叹唏嘘,他在城内香楠峰下修建新宅“玉茗堂”,在此潜心于戏剧《牡丹亭》的创作,心无旁骛地开启了自己的戏梦人生。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重修《紫钗记》,着墨《南柯记》、《邯郸记》,编九宫,写剧评,“自踏新词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

 

   

 

汤显祖故居·玉茗堂

 

中国戏剧学院原院长 周育德: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汤显祖晚年曾评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缘何如此?——因为《牡丹亭》拾遗了他人生梦想的缺憾,也表达出他毕生追寻的人间至情。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感慨:“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唯有如此多情的汤显祖,才能通过艺术想象的投射,把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愤懑与失望,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憧憬,寄托于《牡丹亭》剧情唱段中,以极富人本主义色彩的笔调,创造并渲染了一个“为情而死、死而复生”的传奇故事。

 

福建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邹自振:

 

这十五年为官的经历对汤显祖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也就没有后来《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里面对现实的反映和描写。

 

与玉茗堂一墙之隔的“汤氏家塾”,最早为汤显祖父亲汤尚贤所建,门前楹联写道:“文比韩苏欧柳,行追稷契皋夔。”在这座家塾里,少年汤显祖曾得到名师指点,令他受益匪浅。时隔三十载,天命之年的汤显祖又回到这里,传业授道之余,更多了一份对儿孙的殷切期望。其三子汤开远18岁赴任怀庆府推官,汤显祖临别赠言:“宝精神则本业固,谨财用而高志全。”言辞切切,足见精神。

 

福建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邹自振:

 

汤显祖对子女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有四个儿子,他对儿子们都提出一些具体的家训。

 

汤显祖对儿辈的严格要求多体现在他的诗训中。“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他要求孩子们志存高远,珍惜时光,不能懈怠,告诫他们“游闲不是儿家业,大好归来学种田”,要重视农桑,热爱劳动。

 

汤显祖对子孙的教育少了一些条条框框,却多了一分勉励诙谐。他擅长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化作诗词警句,融于唱段戏文,传于后人,警醒世人。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他的“四香戒”:“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常奉四香戒,于民得安乐。短短几句话,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直指人心。

 

江西省抚州市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吴凤雏:

 

汤显祖对家风家训的传承,除了通过他的诗、文、诤语来教育后代,还有“四香戒”等。这些既是他对自己的警示,也是对儿女后辈的要求。

 

为官十五载,归隐十八年。弥留之际,汤显祖留下了《诀世语》七首,要求葬礼一切从简。其洒脱处世的天性和高洁无私的品行让世人为之感佩景仰。

 

江西省抚州市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吴凤雏:

 

《诀世语》是汤显祖以自己的亲身行为,对当时社会陈旧民俗的一种反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在《牡丹亭》的开篇题记中,汤显祖将“至情”二字诠释得如此纯粹,一如他的挚真性情,他的坦荡一生。为官入仕,他清廉自守,勤政爱民;诗词唱和,他辞藻绝美,文采风流;戏剧创作,他“为情作使”,才情天纵;教育子孙,他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正是传承了他的慷慨意气、他的高洁风骨,汤氏家风才能如不朽名篇“临川四梦”一般历久弥新,如圣洁高雅的玉茗花一样清香四溢。

 

   

 

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演出照

 

●汤氏家规摘编

 

贵天下生

 

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摘自汤显祖《贵生书院说》

 

【译文】

 

成就大人的学问,起始于教导人们认识生命。了解了生命就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且知道天下人的生命都应当珍惜与保重。

 

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摘自汤显祖《徐闻留别贵生书院》

 

【译文】

 

天地间什么最为珍贵,只有人的生命最珍贵了。

 

礼义修身

 

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①讼,口香;不嫉害,心香。常奉四香戒,于民得安乐。——摘自汤显祖“四香戒”

 

【注释】

 

①诳:说谎。

 

【译文】

 

不乱占钱财,手就干净;不沉迷美色,身体就干净;不胡说八道,嘴就干净;不嫉妒害人,心就干净。做官长久坚守这“四香”戒律,老百姓就能得到安乐。


 

礼①者履也,不可斯须去身者也。在天为天秩②,在为人常体之则。可希圣希贤,失之则同归于禽兽……是故君臣由是礼,则君明臣良;父子由是礼,则父慈子孝;兄弟由是礼,则兄友弟恭;夫妇由是礼,则相敬如宾;朋友由是礼,则言无不及于义。得志,与民共由,礼让成俗,礼教成风;不得志,独行其道。——摘自《文昌汤氏宗谱·家训》

 

【注释】

 

①礼:行为准则。

 

②天秩:上天的品秩等级。

 

【译文】

 

礼就是躬行,每时每刻不可离身。礼在上天则为上天的品秩等级,在人则为人们日常行为准则。可以效法圣人贤人,失礼则与禽兽同类……所以君臣之间遵从礼,则君王圣明、臣子贤良;父子之间遵从礼,则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弟之间遵从礼,则兄长友爱、弟弟恭顺;夫妇之间遵从礼,则夫妇相敬如宾;朋友之间遵从礼,则言行合于义。在通达之时,则要与百姓共同遵从礼,使天下礼让成习惯,使礼教成为社会风气。失落之时,则个人言行也要以礼为范。

 

 

耻者有羞愧能有所不为之谓也。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又曰:“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故孔子不饮盗泉①之水,耻其名之不正也;钟离意②不拜金珠之赐,耻其来之不洁也。——摘自《文昌汤氏宗谱·家训》

 

【注释】

 

①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尸子》卷下:“(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②钟离意:字子阿,东汉会稽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显宗即位,被征拜为尚书,交阯太守张恢,贪赃千金被处死,朝廷下令将赃款赐予群臣,钟离意分得珠宝,全部放在地上且不拜受。

 

【译文】

 

所谓“耻”,就是有羞愧之心,且能够有所不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怎么赶得上别人呢?”所以孔子不喝盗泉的水,为这泉名不端感到羞耻。钟离意不拜受所赐珠宝,为这珠宝的来源不干净感到羞耻。

 

廉洁自律

 

廉者有分辨,临财毋苟得之谓也。故以廉名者,非必巢由务光①之辈,而后可尚也。苟道义无愧,则舜承尧禅,禹承舜让,亦不害其廉……是以原思②有宰粟之辞,而孔子止之。曰:“毋受之,无妨于廉也。”齐王有兼金③之馈,而孟子却之,曰:“君子不可以货取。”——摘自《文昌汤氏宗谱·家训》

 

【注释】

 

①巢由务光:巢由,巢父和许由的并称。尧让位于二人,皆不接受。务光,根据《庄子·让王》载,汤伐桀,请务光出谋划策,拒绝参与。请他推荐其他人,他也拒绝。建立商朝后,汤想让位给他,务光推辞不受。

 

②原思: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石,原思推辞不要。

 

③兼金:价值倍于一般金子的好金。《孟子》里载有孟子拒齐王馈赠好金子一事。

 

【译文】

 

什么是廉,是要分辨的。面对财物不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称之为廉。所以以“廉”而得名的,并不一定要是巢、由、务光这样的人。如果无愧于道义,舜接受尧的禅让,禹接受舜的禅让,也不损害他们的廉名……所以,原思推让作为管家应得的俸米,孔子制止了他,说:“你接受俸米,也于你的廉名无妨害。”齐王赠送好金子给孟子,孟子拒不接受,说:“道德高尚的人是不可受这贿赂的。”这是因为有愧于道义,则应当拒绝。

 

竭忠报国

 

忠者何尽已之心谓也。事君而不尽其心则为奸佞。为谗謟①,当时非之,后世讥之。是必思君之爵禄我,匪徒富贵我也,以作忠望于我也。——摘自《文昌汤氏宗谱·家训》

 

【注释】

 

①谗謟:诽谤与责骂。

 

【译文】

 

什么是“忠”?忠就是尽自己的心力。侍奉君王而不尽心尽力,这是奸邪谄媚的小人。诽谤责骂他人者,当时就会被人们批评,后世也会被人们讥讽。所以,一定要想到朝廷给我们爵位与奉禄,不仅仅只是让我们富有显贵,而是希望我们忠心耿耿,报效国家。

 

 ●专家观点

 

至情至性  惟清惟惠

 

我国明代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是璀璨的临川文化孕育出的杰出人物,是“才子之乡”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并世双星”。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演讲,建议:“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的一座巍巍高峰,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倾尽了心思和感情。传说他有一天忽然“失踪”了,一家人到处寻找,从荷塘到竹林,从长廊到假山,从楼上到楼下,都没有踪影。后来,一个家人到柴间去抢柴禾,听到附近有哭泣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汤显祖正卧在柴堆上,用衣袖遮着脸痛哭。原来,他正在写《牡丹亭》第二十五出《忆女》,当写到“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一句时,想到被世俗礼教摧残,生性多情却不幸死去的剧中人物杜丽娘时,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身不由己地卧薪痛哭了。

 

玉茗花,又叫白山茶。曾巩《临川太守寄惠玉茗》谓:“山茶纯白得天真。”汤显祖常借玉茗以自喻,表示自己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唯愿有玉茗一样高洁纯白的花魂。

 

汤显祖能保持自身的廉洁,实行清惠之政,正是对汤氏家风的体现和对自己操守的坚持。汤显祖说:“惟清惟惠,可以富民。能富其民,乃以见思。”他告诫门人说:“天下太平,必须不要钱,不惜死。”汤显祖和他的几位挚友,如赵邦清、马心易等,都是廉洁的清官。晚明时期,朝政腐败,贪污受贿盛行,汤显祖则甘于穷困,他自豪地说:“平昌四年,未尝拘一妇人。非有学舍,城垣公费,未尝取一赎金。此又可质之父老子弟而无择言者也。”

 

不仅如此,汤显祖还好善乐施。创办贵生书院、相圃书院、崇儒书院时,他都慷慨捐出了自己的俸禄和存款。汤显祖归里后,率先解囊捐重资修缮文昌桥,在此之前也曾极力支持抚州太守重修抚河水利工程。汤显祖晚年在临川度过18个春秋,除继续完成《临川四梦》外,大部分时间致力发展临川的文化教育事业,从事讲学活动,教养“宜伶”弟子。他告诫“宜伶”:“往人家搬演,俱宜本分,莫因人家爱我的戏,便过求他酒食钱物。”汤显祖对自己要求严格,洁身自好,身体力行,对家人、弟子也谆谆教导,此种美德传诵至今。

 

汤显祖对儿辈寄予很大希望,因此严格教育子女。这些严格要求也体现在他的诗训中。他教育子女爱惜粮食和财物:“米粒粒,我所入,不爱惜之真可泣。书篇篇,我所笺,不爱惜之真可怜。”(《粒粒歌》)对于热爱学习,手不释卷的孩子,在他的笔下给予了热情赞颂:“昔人甘有好文章,面面明窗净几张……芸阁钩帘坐夕晖,行吟书带草依微。”(《题窗示儿二首》)

 

汤显祖的一生是重视教育的一生。青少年时代的求学生涯,使他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理念。入仕以后,他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官回临川后,在知县吴用先的支持下,汤显祖与友人一起集资创办崇儒书院,里面祭祀先贤晏殊、曾巩、王安石、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吴澄、吴与弼等,作为今讲之所,一方面用来纪念先贤,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在书院读书的学子奋发进取,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楷模,起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效果。(福建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邹自振)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