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儒学与儒学的多元开展”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8-03-18 20:16:16
标签:

“社会儒学与儒学的多元开展”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来源:中国哲学史学会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正月廿九日丁未

          耶稣2018年3月16日

 

  


2018年3月9日—11日,“社会儒学与儒学的多元开展”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本部南光一号楼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哲学系、山东社科院文化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与厦门大学朱子学研究创新团队主办,厦门大学哲学系承办。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会议开幕式上,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朱菁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曹志平教授,山东社科院文化所所长涂可国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著名哲学家杨国荣教授分别作了致辞。厦门大学哲学系谢晓东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按照议程共分三轮大会报告和四场分组讨论。与会学者纷纷就社会儒学的概念、性质、范围与方法,社会儒学与其他儒学概念(政治儒学、生活儒学、制度儒学与乡村儒学等)的关系,儒学的多元开展等主题展开了精彩热烈的发言与讨论。

 

第一轮大会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学智、华东师大杨国荣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黄玉顺教授与清华大学政治系任剑涛教授(长江学者)分别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刘学智教授以《吕氏乡约》为切入点,将其置于宋明理学学术史视域下进行考察,认为其蕴含的思想在演变的不同阶段分别显示出以礼为教、笃行践履的关学精神,朱熹的性理学特征和王阳明的心学与乡村社会治理实践结合的特色,道德教化和乡村自治在乡约的实践中有效实现。杨国荣教授在《儒学的内核及其多向度展开》的论文中指出:“何为儒学”是发展儒学的前提,而仁与礼的统一是儒学之为儒学的根本点,仁与礼的统一既展开于儒学的整个观念系统,也体现于人的存在和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而社会儒学是儒学内核与多元展开的综合性文化观念系统中一方面的体现。黄玉顺教授探讨了社会儒学与生活儒学之关系,并就社会儒学概念与谢晓东教授进行了商榷,具体阐述了生活儒学与社会儒学关系的厘定,生活儒学的三个层级与社会儒学三种意义之间的关联与差异。最后,任剑涛教授同样以“何为儒家”的判断标准切入,认为无论是熊门师生的新外王承诺还是牟宗三的坎陷说,宗旨都不离内圣外王的直接贯通,内在理论和实践都未完成儒学的现代突破,而“内圣的归内圣,外王的归外王”才应当是儒学完成道德与政治分流运行之现代蜕变的突破标志。

 

第二轮大会报告由黄玉顺教授主持,华东师大哲学系方旭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涂可国研究员与谢晓东教授依次发言。方旭东教授阐述了“分析的儒学”论纲,认为当今形势与古典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儒学的重要使命就是对诸如同性婚姻、安乐死等社会新状况提供解释,既是一种方法也包含康德式批判的“分析儒学”可以甄别儒学的基本价值,对儒学进行创造性转化。韩星教授认为城镇社区儒学是社会儒学的新领域,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变革的重要方面,为儒学的现代复兴和转换提供了历史机遇,城镇社区正是社会儒学在新时期可以大展身手的领域。涂可国研究员讨论了政治儒学的一个重要向度:先秦儒家的法治思想,认为系统化的儒学建构应当包括政治儒学,此次截取先秦儒家的法治思想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开拓社会儒学的政治向度和政治儒学的法制向度。最后,作为社会儒学概念的主要提出者之一的谢晓东教授作了《论社会儒学的三重向度——兼与杜维明先生对话》的报告,认为社会儒学是一种面向现代和未来的儒学,是面向全球的儒学,也是对儒学与自由主义之关系的一种特殊理解。


  

 

10日下午的讨论分两组研讨,每组各分成上下半场进行。第一组讨论上半场由厦门大学哲学系朱人求教授主持,下半场由华侨大学冯兵教授主持,有七位学者就会议主题进行了讨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翟奎凤探讨了近代以来中国大学校训所展现的儒家核心价值的挺立。冯兵教授以《朱子家礼·昏礼》为中心,论述了朱熹的婚姻观。天津外国语大学哲学所副教授吴倩就宋明乡约与当代中国乡村治理分析了儒家乡治传统的现代意义。陕西师大哲学系曹树明教授以梁启超孔教观的转变为例,论述了儒学现代转型的宗教化面向及其复杂性。南昌大学哲学系讲师张新国集中探讨了社会儒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即仁学的个体主义。上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袁晓晶阐述了晚清女性教化变革与社会儒学的当代意义。最后,华侨大学哲学系讲师杨虎讨论了建构社会儒学的先行观念,认为社会儒学既应该体现也应该走出传统儒学。第二组讨论上半场由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乐爱国主持,下半场由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李若晖主持,同样有七位学者参与了讨论。李若晖教授通过对汉代丧服决狱对传统礼俗的破坏相关个案的考察,对“法律儒家化”命题进行反思。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朱承探讨了儒家“君子”观念在现代公共生活中的意义。南开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卢兴探析了梁漱溟“中国式民主”思想,以此为切入探讨儒家思想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山东社科院国际儒学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员郭萍基于对严复《群己权界论》的分析,澄清了不同层面的“群己权界”。乐爱国教授探讨了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到底是“仁”还是“恕”的问题。中山大学珠海分校哲学系副教授王堃论述了孔子“正名”的一贯之道。最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徐波以刘蕺山《人谱》为中心进行考察,探讨了幽暗意识、超越意识与内圣外王的关系。

 

大会报告第三轮由朱承教授主持,朱人求教授和苏州大学哲学系周可真教授宣读了论文。朱人求教授的发言以《朱子家哲学论纲》为题,认为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而朱熹作为中国家文化和家哲学的集大成者,通过对朱子系统而缜密的家哲学思想体系的探讨,探寻家国同构、万物一体、宇宙一家的家哲学最高境界。周可真教授阐述了管理哲学视域中的儒学,就儒家组织问题、“群”概念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探讨、评价了现今多元发展的新儒学。

 

在闭幕式上,曹树明教授和卢兴副教授分别对第一、二组的讨论状况进行了精当的汇报。周可真教授则对本次学术研讨会作了会议总结。最后,由谢晓东教授致感谢辞。此次会议对以社会儒学为代表的儒学创新予以了集中而深入的探讨,是社会儒学的一次自识和反思,推动了社会儒学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的深化,可以说,是社会儒学发展的里程碑。同时,该次会议对儒学的内核界定与多向度开展也有积极且重大的意义。正如与会学者所探讨的,政治儒学、制度儒学、生活儒学和社会儒学均是儒学的不同侧重,儒学的真正特点在于在现实世界中解决人生问题,而最终,儒学的具体性、真实性将体现于儒学的综合性,儒学的某一方面的体现也将融贯于儒学的整个观念系统。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