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强著《顾祠:顾炎武与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出版暨简介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8-03-25 22:24:15
标签:

 

段志强著《顾祠:顾炎武与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出版暨目录

 

 

 

 

书名:顾祠:顾炎武与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

作者:段志强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8月

 

 

【内容简介】

 

这本书内容很丰富,我没能一一介绍其内容。这里仅举本书第五章第二节《顾祠与孔庙》为例。在这一节中,作者展示了时代的发展如何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先儒与孔庙祀典的认知,顾、黄、王三人的形象愈来愈脱离了他们原来的轨道,被塑造成新兴政治观念的代表人物。反过来,对他们的崇祀也发挥了现实政治功能,清廷试着借表彰他们来宣示立宪的诚意。此外,他运用了一份从未有人使用的史料,搭配晚清各家文集,把三儒从祀过程中的时代趋势、个人心态,与崇祀活动三者的复杂互动,处理得栩栩如生,对于前人误说也有恰当的反驳。而顾炎武入祀孔庙时,也正是顾祠祭祀没落的时候,对于这个奇特的现象,他也有很好的解释。

 

【作者简介】

 

段志强,1980年生,河南滑县人。武汉大学管理学学士,清华大学历史学硕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近世思想文化史。

 

 

【目录】

 

绪论

 

一、“世运之关键”

二、研究史

三、清代前期文化政策及其影响 

四、顾炎武的身后

 

第一章 纸上祠堂

 

第一节 张穆之前的顾炎武年谱

 

第二节 车持谦与顾炎武入祀乡贤

 

一、车持谦与顾炎武

二、顾炎武入祀乡贤

 

第三节 从纸上祠堂到地上祠堂

 

一、张穆本顾炎武年谱的编纂

二、历史记忆的复活

三、“时忌”的模糊

四、顾谱与顾祠

 

小结

 

第二章 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道咸政局中的顾祠会祭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文人雅集和士林领袖

 

一、清代中期的文人雅集活动

二、1830年代北京城的士林领袖

 

第二节 鸦片战争与顾祠的创建

 

一、“台湾之狱”

二、顾祠的发起

三、顾祠创始人传(一):张穆

四、顾祠创始人传(二):何绍基

 

第三节 顾祠同人的政治抱负及其挫折

 

一、“谏垣三直”:顾祠会祭中的言官

二、“下僚经世”:汤鹏的例子

三、士论同声惜此行:陈庆镛出都事件

 

第四节 太平天国战乱中的顾祠会祭

 

一、咸丰初年顾祠的惨淡与复兴

二、参与平乱的顾祠同人

三、道咸时代士大夫的生命历程:徐鼒

 

小结

 

第三章 超越汉宋:顾祠中的学术纠葛

 

第一节 亦汉亦宋顾炎武

 

一、“经济”的胜出

二、“反宋”还是“宗朱”

 

第二节 学术偶像与考据学的蜕变及延续

 

一、《水经注》案与学术偶像的消长

二、顾、阎并祀与考据学风气的延续

 

第三节 顾祠会祭中的宋学与宋学家

 

一、《宋元学案》的刊刻

二、早期顾祠会祭中的宋学家

 

第四节 汉宋调和的背后

 

一、汉宋之争与士大夫的政治角色:朴珪寿的看法

二、“学行合一”取代“汉宋融合”

 

小结

 

第四章 京师顾祠与西北边疆

 

第一节 作为边疆史地学术中心的京师

 

一、京师对经世学者的意义

二、从江南到京师:沈垚学术生命的场域转移

 

第二节 顾祠群体与西北史地研究的私学化

 

一、作为私家学者的顾炎武

二、“成一家之私书”:祁韵士的学者生涯

三、寿阳祁氏家族与顾祠会祭

 

第三节 考据学对西北史地研究的“接管”

 

一、初期顾祠会祭的考据学色彩

二、“原本经术、长于地理”:徐松

三、“一家言”的经世意:张穆

四、顾祠学人群体的共同后学:何秋涛

 

第四节 西北知识的流传及其意义

 

一、顾祠同人的刻书事业

二、西北史地成为话题

三、顾祠与《肇域志》的流传

四、顾祠交友圈中的魏源 

小结

 

第五章 纪念的流变:顾祠的重生与结束

 

第一节 重心转移:同光时代的顾祠及其周边

 

一、“相从饮酒,修饰故事”

二、冯桂芬与思想地理重心的转移

三、“京朝官”的蜕变:对比同治十年龙树寺雅集

 

第二节 顾祠与孔庙

 

一、顾炎武从祀孔庙

二、顾祠与顾炎武从祀的思想渊源

三、胡玉缙与亭林公祭

 

第三节 从顾炎武到戴震:通儒理想的变迁

 

一、顾炎武移祀苏太谊园

二、顾祠的终结

三、戴学的勃兴 

小结

 

结论

 

附录一 顾祠年表

附录二 顾祠建筑

附录三 顾祠文献

附录四 顾祠礼制

附录五 北京之外的顾祠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