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雨迅】美国会出现全民学汉语现象吗?

栏目:爱护母语与恢复正体(繁体)字
发布时间:2010-07-01 08:00:00
标签:

 

 
  日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提出在未来四年内让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这么多美国人来中国留学,势必要学汉语,要过汉语关。联想到近年来,时常见到有关美国出现“汉语热”的报道,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都会感到很受用。
 
  美联社报道说,“汉语热”最初由美国华裔家庭推动,因为他们希望子女学习掌握自己祖先的语言。后来,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家庭也让子女学习汉语,并成为“汉语热”背后的主力军。据纽约亚洲协会中文项目主管黄舒翰说,美国社会“汉语热”始于2003年。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负责人马蒂·阿博特说,汉语对于美国人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美国掌握汉语的人太少。在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日益崛起的今天,掌握汉语就意味着增加竞争力,而学习汉语就能让自己在求职时比别人多出一个显著优势。由此可见,美国人是很讲究实际的,他们学汉语有很强的功利性。
 
  语言的强势与国家的强盛如影随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报道说,20年后,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老大,华人也将超过15亿,且遍布世界。照此看来,美国社会的“汉语热”必将持续升温。可以想象,美国人届时可能将把汉语和英语置于同等地位,甚至看得比英语还要重要。美国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汉语,并把汉语作为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的主要课程。美国孩子不论有怎样的聪明才智,如果过不了汉语关,他就不能升学、拿不到文凭,评不上职称,最终找不到工作。由“汉语热”催生的“汉语产业”也将在美国大地闪亮登场。一想到此,笔者就兴奋得几乎彻夜难眠。因为笔者早年毕业于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当过多年语文教师,有高级教师职称。美国的“汉语热”意味着笔者将有机会成为美国的香饽饽,可以凭此大把大把地挣美元了。不仅如此,中国大批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们都将有机会赴大洋彼岸,只要他们会母语,就能得到一份较高收入的工作。过去30年,几亿中国少年儿童饱受了英语的折磨,如今,我们也要用汉语好好折磨一下美国孩子。就像葛优在影片《不见不散》中那样教美国人学汉语:“他妈的”、“趴下”。
 
  然而,笔者冷静一想,相信美国人永远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傻。所谓美国社会的“汉语热”不过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据位于华盛顿州的应用语言中心去年提供的资料:全美现有27个州在小学、初中或高中设有汉语班,全国至少有12家院校采用汉语普 通话 教授主要课程。另据报道,美国有640所大学开始提供汉语学习计划,而真正将汉语列入教学课程的中小学幼儿园只有百余所,而且相当多是华裔在教自己的子女。在美国的书店里,你甚至很难看到汉语书籍和报刊。“汉语热”又从何而来?
 
  早在上个世纪,确有少数美国人热爱汉语,并长期在中国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毕生与汉语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还产生了一批所谓“中国通”、“汉学家”。然而,掌握一种语言从来就不是认识多少字词、能够相互交流那么简单。一种语言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埃德加·斯诺是著名的“中国通”。他于1928年就来到中国,1936年赴陕北,写下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斯诺不仅在中国生活多年,还与汉语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对汉语的了解却依然很有限。1971年4月30日,斯诺在美国《生活》杂志发表了题为《同毛泽东的一次交谈》的文章 。他居然这样写道:“当他亲切地送我到门口时,他说,他不过是一个带着把破伞云游世间的孤僧罢了。”这不仅让许多美国读者莫名其妙,还惹起西方世界对毛泽东心态的种种荒唐猜测。毛泽东的原话说自己是“和尚打伞”,就连从未上过学的中国老农民都知道,这个歇后语的下半句是“无法(发)无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语教育方面投入那么大,却收效甚微。许多人花了很多精力学了十几年外语,最后还是半瓶子醋,工作中并没有多大实际用处。这种广种薄收式的外语教学模式不仅占用了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业与经济负担,白白消耗了亿万少年儿童宝贵的聪明才智,最终损害了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