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军主编《切磋七集——四川大学哲学系儒家哲学合集》出版暨前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8-05-15 21:23:41
标签:

 

 

曾海军主编《切磋七集——四川大学哲学系儒家哲学合集》出版暨前言

 

    


书名:切磋七集——四川大学哲学系儒家哲学合集

主编:曾海军

出版: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目录】

 

前言                            

 

【丁纪】葛兆光“大陆新儒学”批评驳议 

高小强教授荣休纪念专题 

【陈壁生】理教与经教之间——朱子政治哲学中的帝王、士大夫与庶民 

【廖恒】儒家思想与德国哲学 

【梁中和】直面确定性——现代处境中的先验思路与道德感 

【曾怡】别开门径见庭月——小强师《天道与人道》一书读后记 

【李秋莎】礼、体、理——朱子释“克己复礼为仁”探义  

【丁纪】高老师其志、其识、其德 

【曾海军】一种儒家的情怀到底有多重要——写在高小强老师退休之际                 

 

学术论文

 

【高小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们今日如何可能传承道、政、学三统合一之道统                          

 【丁纪】鹅湖诗与四句教      

 【王明华】《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章解义               

 

 研究生论坛

 

【方  芳】朱子礼学管窥——以《仪礼经传通解》、《家礼•冠礼》为例      

 【庞令强】说“由己溺之”                         

 【陈 磊】自任与穷理——朱陆工夫异同管窥                

 【陈  威】科学,作为儒学问题                       

 

交流与讨论

 

儒家与女性——第三十二期切磋班发言稿                

 《皋陶谟》研习心得交流发言稿                     

 《禹贡》研习心得交流发言稿 

 

【前言】

 

我出生在偏远农村,成长在村民好争小利的环境中。若说我从小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在于很早就懂得讨厌利益的划割与纷争。记得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带着才刚学会说话的小侄儿经过一片菜园子。小侄儿指着那片菜园奶声奶气地说,那是我们家的菜。我听了不是觉得十分惊喜,而是心中略感不快。一个小娃抱着一个玩具说是自己的,这倒也罢了,却还惦记着自家的菜地,这长大了还能有什么出息吗?从娃娃开始就将利益的分割占据脑海,慢慢地把自家的一点蝇头小利变成根深蒂固的意识。为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而争吵不休,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完全意识不到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这让我特别受不了。我发誓要远离村夫们的卑琐庸俗、村妇们的蜚短流长,特别向往能找到那些通情达理的人,一起愉快地生活。

 

若干年后,我终于在高校任教,与大学师生相处。大学老师的素质明显不一样,虽然利益始终是自家的利益,但通常有底线、有分寸,懂得理解别人的个性,知道尊重别人的感受。按说我该感到满意了,但不幸的是,我教的是哲学。不是教哲学有什么不幸,而是教哲学的人在一起真是很不幸。还是各种争辩,无休无止的争辩,衹是这回争的不是利益,而是对利益的理解。我衹想与通情达理的人生活,可通的是何种情、达的是哪种理,居然都是不清楚的,而且都是要争辩的。这是我之前做梦都没想到过的,原来要找到想通情达理的人并不难,难的是这样的人如何能通一样的情、达一样的理。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争辩为乐事,觉得我们不争鸡毛蒜皮的事,甚至不争利益,我们争古今、争中外,争善恶、争义利,争的都是一些高大上的东西。哲学不就是得争辩吗?真理不就是越辩越明吗?我们都是争辩的小能手,还把这种争辩的技能传授给学生。然而,时间久了之后,我发现争辩越来越成为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真理并没有因为争辩而明,成见反而因为争辩而变得更深。很多时候,道理之争让人深感交流是多么的无力,认同是多么的艰难。彼此的立场是如此的鲜明,分歧是如此的深刻,相互在道理的问题上毫不含糊,不容退让。每每争辩下来,都令我感到无比的沮丧,甚至还想起邻里之间的利益之争。争利益是容易讨价还价的,衹要脑瓜子好使,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案,做一场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有句俗话说,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这句话说在这里太应景了。争道理则不然,每一个问题都停留在自身的道理体系当中,成为一个个无法化解的死结。

 

道理之争令人沮丧,利益之争令人厌恶。近几年寒假回农村老家过年,都会遭遇各种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糟心事。基层政府一手主导,将当地百姓一次又一次地卷入利益博弈之中。既有基层小吏与当地百姓之间的博弈,又有众多百姓相互之间的博弈。所有卷入其中的人都很难置身事外,各级小吏贪腐成风,衹要有一丁点权力,就疯狂聚敛。很多百姓也毫不示弱,费尽各种心机,耍尽各种手腕。没结婚的早结婚,结了婚的又离婚,早结婚早生孩子,生了孩子又超生,嫁出去的女儿谎称没嫁,早嫁出去的女儿又往回迁。无论小吏还是百姓,盯着别人的利益时,都知道把公不公平挂在嘴上,可捞取自身的利益时,几乎每个人都不管合不合理。尤其是基层小吏,挖空心思为自己攫取利益,却能厚颜无耻地要求百姓遵纪守法。今年回家过年,生产队上征了部分土地,按人头每人可以分到几百块钱。有一户人家有三个女儿,早嫁出去了两个,最小的那个也跟别人生了小孩。他们辩称小女儿没有正式出嫁,要参与生产队的分钱,有人就不肯,说没有出嫁怎么会生小孩呢?另一户人家有嫁出去了的女儿离了婚,说要参与分钱就都可以参与。就为了多一个人分到几百块钱,村民们可以通宵达旦地争吵。然而,那多争到的几百块,可能转眼就会在麻将场上输掉。百姓的利益之争荒诞不经,闻之令人心塞。

 

征地挑起民利,拆迁败坏民心,这个社会轰轰烈烈的城市扩张背后,不止是底层民工的艰辛,还有整个人心的撕裂。以利益为导向的城市化道路,兼顾了百姓的胃,却无视了百姓的心。这不仅是政府之责,若整个知识群体都分崩离析,毫无共识可言,又如何指望官吏清正而百姓向善呢?以争辩为能事而与民生无关,这种哲学理念不免陷入观念的游戏。愈是深入儒家学问,愈发觉得争辩意义有限。传承文明、凝聚共识,才是这个社会最为迫切的形势。儒家文明心系天下,关怀苍生,心心念念全在百姓的安顿处。我们方向的师生立足于儒家哲学,一直以来以传承儒家文明为志业,追求作为中国人的道理与情怀。编辑和出版“切磋”系列论文集,是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已经出版到第七集。

 

在《切磋六集》的前言中,表达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预感,现在看来,这种预感并非没有来由,在筹划《切磋七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费的支持而陷入停顿。好在并未耽搁太长时间,一年之后重新启动编辑和出版工作。在此期间,我们方向的师生曾以“一个儒者的学术与情怀”为主题,为高老师的退休举办了一个小型活动。在活动中,围绕着高老师的学术生涯,邀请了几位与他关系密切的老师和学生作了主题发言。《切磋七集》特设“高小强教授荣休纪念专题”,收录了当时部分发言人的文章,谨以此表达对高老师的景仰。在这一栏目中,廖恒和梁中和提交的文章是发言稿的修改版,李秋莎则提交了新的论文,曾怡错过了当时的活动,后来补交了一篇文章。丁老师和我提交的是发言稿的原版,但不是学术性的。陈壁生主动提出,愿意为高老师的退休专题提交一篇文章,这是他兑现诺言的表现。

 

“切磋”系列论文集一直有收录在读硕士生的论文,与以往各集不同的是,本集论文将硕士生的论文集中在一起,构成“研究生论坛”专栏,并由指导老师撰写推荐理由。“学术论文”和“交流与讨论”是“切磋”系列论文集的保留栏目,由于中间耽搁一年,这一集收录了两期“儒家经典研习营”的总结发言稿,另一篇是我们方向以“儒家与女性”为主题的切磋班发言稿。丁老师为《切磋七集》正式提交了《鹅湖诗与四句教》一文,他为高老师的退休写的文字和在“儒家与女性”切磋班上的发言,也一并收入论文集。此外,在没有获得丁老师认可的情况下,将他针对葛兆光教授的一篇驳议文章置于书首。希望丁老师不要太介意,我也是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他的真知灼见。这次也是机缘凑巧,能同时收录丁老师的多篇文章,成为《切磋七集》的一个鲜明特色。

 

我们方向的卢辰和庞令强对本集论文作了十分细心的校对,在此对他们的辛劳表示感谢。《切磋七集》的出版已经耽搁了一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衷心希望今后的“切磋”系列论文集的出版能够顺顺当当,保持每年一集的节奏,不再有这种耽搁。

 

戊戌年正月初四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