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灏智著《"四书化"与"去四书化": 儒学经典在"近世"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出版暨简介目录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9-01-04 10:49:14
标签:四书化与去四书化儒学经典、在近世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董灏智

董灏智著《"四书化""去四书化": 儒学经典在"近世"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出版暨简介目录

 

 

 

书名:《"四书化"与"去四书化" 儒学经典在"近世"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

作者:董灏智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内容简介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原为中国先秦儒学典籍,唐宋儒者在应对“佛道”挑战而为儒学构建本体的过程中,将“学庸语孟”进行了“四书化”,使之成为继“五经”之后的又一儒学经典结构。然而,当理学及“四书”伴随著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之后,江户古学派对它们的批判、质疑、否定便纷至遝来,并解构了“四书”经典结构,开启了日本的“去四书化”的历程,这一思想虽属“暗流”,但对日本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这意味著,中日儒者对儒学经典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已暗示出“文化认同”在近代之前的东亚世界出现了裂痕,尤其是从东亚史的视域内考察“四书”经典结构的形成与解构,既折射出中日儒者对儒学典籍的不同诠释,也意味著他们在同一文化范畴内渐行渐远,而这一不同思想取向甚深地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历史进程。也就是说,对待东亚问题的研究不能将著眼点有且只有于近代东亚,近代之前的东亚世界更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作者简介】

 

董灏智,历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外国问题研究》副主编,台湾地区地区大学访问学者,东京大学客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儒学思想史、东亚四书学史。先后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世界历史》、《读书》、《日本学刊》、《史学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史学月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项目等,荣获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吉林省社科联第五次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等。

 

【目录】

 

序言


序章  东亚史视域下的“四书”研究


第一编  唐代之前的“语、学、庸、孟”诸书及其思想特质引言


第一章  《论语》述略


第一节  孔子思想的逻辑脉络

第二节  孔门弟子与《论语》的成书

第三节  唐代之前的《论语》发展史


第二章  《大学》《中庸》考略


第一节  作为《礼记》篇章的《大学》与《中庸》

第二节  《大学》《中庸》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第三节  《大学》与《中庸》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孟子》论略


第一节  《孟子》的逻辑展开及其对前贤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孟子》在汉代的流传

第三节  汉唐之间的《孟子》中衰


第二编  “四书化”:程朱理学与“四书”经典结构的建构过程引言


第四章  “四书”经典结构的滥觴期


第一节  排佛兴儒的“道统论”与孔、曾、思、孟脉络的形成

第二节  援佛入儒的“復性说”与“性命之学”的复归


第五章  “四书”经典结构的酝酿期


第一节  《中庸》的“理学化”过程

第二节  《大学》的改定与发挥

第三节  《论语》《孟子》的并称及其理学化


第六章“四书”经典结构的形成期


第一节  朱熹的“四书诠释”

第二节  “四书”官学地位的确立


第三编“去四书化”:日本古学派对“四书”经典结构的解构过程引言


第七章  日本江户古学派的思想史解读


第一节  伊藤仁斋的思想演变轨迹

第二节  荻生徂徕的学术历程与思想变化


第八章  伊藤仁斋对“四书”经典结构的初步解构

第一节  仁斋对《大学》的“去理学化”

第二节  仁斋对《中庸》的“去中心化”

第三节  仁斋的“语孟”经典结构


第九章  荻生徂徕对“四书”经典结构的完全解构


第一节  徂徕对“语孟”经典结构的解构

第二节  徂徕对《论语》的“六经化”

第三节  徂徕对“学庸”的“去理学化”


终章  中国儒学经典在近世日本变化的新思考


补论一山鹿素行的“四书观”

补论二仁斋与徂徕古学思想的“同中之异”

散论一《孟子》的尴尬

散论二伊藤仁斋的《易经》诠释


附录“四书”诠释对照表(部分)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