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文化会讲”(第三期)报名启事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9-03-20 23:18:35
标签:公益创新研究院、慈善文化会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慈善文化会讲”(第三期)报名启事

 

01.背景

 

“慈善文化会讲”作为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慈善文化行动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知行合一”的“行动性研究”,推动学界与业界创建、践行、传播“体用合一”的现代中华慈善。我们以“体/用”思维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来观察和分析当下的中国慈善,认为“体”是根本性的,表现为基本理念、规律与价值观;“用”是从生性的,表现为工具、行为方式、组织制度等等。我们以慈善文化为具体切入点,实则意在研究文化变迁过程中如何建立“新中体”与“新中用”,以及“体”与“用”如何合一的问题,最终目的是建立“体用合一”的中华新文化。自2018年12月以来,会讲已连续成功举办两期。本期以“体/用”思维分析当代中国大陆的乡村儒学现象,主题是“体用视野下的乡村儒学理论与实践”。

 

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现象,“乡村儒学”在广义上泛指一切在乡村传播儒学、实践儒学的儒家文化现象;作为一项社会文化教育活动,“乡村儒学”指的是以改善乡村文化现状、提升村民道德水平,试图重现温情乡村、再造乡土文明的当代文化实践;作为一种儒学普及形式,“乡村儒学”指的是近年来以山东地区为典型的,逐渐发展而受到学界关注的一种儒学实践形态。

 

从儒家文化的百年浮沉史来看,近年来乡村儒学的应运而生,是大势所趋。民间和政府联合发力,良性互动。乡村社会是儒家文化在传统意义上的蓄水池,也是在现代意义上最广大的群众基础。乡村儒学以传统文化反哺儒学故土,唤醒文化自信,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持。基于对“慈善”的广义理解,凡是有助于社会维系和发展的行为与活动,皆属于慈善事业,“乡村儒学”从其内在特质与公益属性而言都可以被纳入慈善文化研究视域。因此,本期会讲聚焦乡村儒学,以体用思维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探讨乡村儒学相关组织的发展状况。

 

目前,乡村儒学方兴未艾,各类推广乡村儒学的组织在其中发挥着中坚作用。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看,乡村儒学的兴起离不开人的推动,“人能弘道”,而人发挥作用的机制在于“人能群”,通过组织的形式来推动乡村儒学的实践。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作为弘扬儒家文化的组织,对自身理念、价值观、使命的认识属于“体”的层面,而对组织的具体设计、管理、运行则属于“用”的层面。

 

那么,目前推动乡村儒学的组织对自身的理念、价值观和使命有何清晰认识?有没有自成体系的理论构建?在对组织的架构设计、日常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策划、项目运行等方面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又是如何在理论基础上进行这些实践活动的?这些实践活动是如何体现理论构想的?乡村儒学产生的实际效果与这些理论、实践之间有何内在关联?

 

总之,本期会讲聚焦以上问题,探讨推动乡村儒学的相关组织如何将自身之“体”与“用”有机结合,如何在组织层面实现“体用合一”。

 

02.议题

 

主题:体用视野下的乡村儒学理论与实践

 

议题一:乡村儒学的理论构建与价值基础

 

议题二:乡村儒学的组织管理与推广实践

 

议题三:乡村儒学组织在体用之间的互动

 

03.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

 

04.规模

 

本期会讲向所有关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开放,以相关研究或实践经历为遴选标准,参会嘉宾人数限定为20人。

 

05.时间

 

2019年4月18日(周四)9:00-17:00。

 

外地参会嘉宾可于17日报到,安排入住;京内参会嘉宾于18日上午九点前报到即可。

 

06.地点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

 

07.费用

 

本会讲不收取任何费用,并将为所有参会嘉宾提供会议用餐,并为京外受邀嘉宾提供两晚住宿以及往返交通费用。

 

08.回执提交时间

 

提交回执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4月12日24:00。

 

请通过电子邮件发至邮箱cipsi@ruc.edu.cn,提交时请在邮件主题栏标注“第三期慈善文化会讲+姓名+单位”。

 

联系人

 

庞景超,15652970038,cipsi@ruc.edu.cn

 

李毅,18811228211,cipsi@ruc.edu.cn

 

回执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