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儒学”系列讲座第十六场,陈卫平教授主讲“儒学研究方法的再讨论”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19-09-26 00:51:51
标签:儒学研究方法、江南儒学

原标题:“江南儒学”系列讲座:“儒学研究方法的再讨论”

来源:“上海儒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八月廿五日癸亥

          耶稣2019年9月23日

 

 

 

2019年9月18日晚上18:30-20:30,“江南儒学”系列讲座“儒学研究方法的再讨论”(2019年第十二场/总第十六场)于复旦大学光华楼哲学学院开讲。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卫平教授主讲,何俊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何教授指出,此次请陈卫平教授做讲座,体现了江南儒学系列讲座不仅关注“江南”这一特定时段地域的文化研究,也重视当下江南地区学者的儒学研究之学术视野与理论方法。

 

接着,陈卫平教授从著名希腊哲学研究专家陈康的《中国文化中关于知和行的两件显著事实的分析》一文讲起,指出两件矛盾的事实:一方面儒家学说十分强调仁义道德,另一方面中国人的道德状况很不理想。由此引申出从矛盾的事实分析出发,对当代儒学研究方法论进行再讨论。

 

陈教授认为,陈康所论指明了儒学研究面临的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文本与实际相背离。基于文本实际背离的事实作分析,需要区分儒学的文本和实际两种传统,由此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和实现儒学的当代价值。陈教授对这两种传统的区别作了详细的阐明,首先指出文本的传统是被倡导的,实际的传统是被接受的。文本的传统只有在实际中被接受,才能够成为存在于社会当中的传统。其次,文本的传统是抽象的,实际的传统是具体的。当文本中的儒学观念转化为实际存在于人们行为中的传统之后,其形态的呈现乃是多样的。最后,文本的传统是静态的,实际的传统是动态的。因为前者用以表达的概念、范畴、命题有其相对确定的含义,而后者则因为要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变化,须与时俱进,故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第二,同一种学说为何会产生真君子与伪君子之别?这就要基于正负效果同在的事实作分析,陈教授指出需要注意儒学理论内在的双重性,由此才能更为有效地解释儒学在传统社会产生的正负双重作用。第三,相反评价共存的事实。基于相反评价共存的事实作分析,需要阐明儒学在被现代化瓦解的同时,又显示出与现代互补的历史辩证法,由此才能更为深刻地阐明儒学在今天何以具有了正面价值。

 

何俊教授在总结时强调,陈卫平教授从陈康的《论希腊哲学》一书讲起,对儒学的文本和实际两种传统,做了倡导和接受、抽象与具体、静态和动态等多角度的分析,深化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就儒学研究来说,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问题意识的重视。只有基于学术史的回顾,立足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才能做出通向未来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