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能否重新登场——“经学与哲学”学术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19-12-19 01:58:44
标签:北京师范大学、经学与哲学

原标题:北京师范大学“经学与哲学”学术工作坊

来源:“教化儒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十一月廿二日戊子

          耶稣2019年12月17日

 

2019年12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辅仁国学研究所主办的“经学与哲学”学术工作坊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国内多所著名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经学与哲学”“经学哲学”和“经典注疏与哲学解释”等议题展开了交流讨研讨。本次工作坊议题集中,讨论深入。工作坊共分为上午、下午两场,在主楼A802教室举办。

 

 

 

上午上半场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罗传芳编审和清华大学哲学系丁四新老师主持,廖名春、向世陵、丁四新、章伟文、程志华五位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历史系廖名春教授以“周易卦爻辞的诚信思想”为题,结合《周易》“孚”“躬”“贞”、“允”四字对诚信进行了诠释,强调了在当今中国复兴诚信之德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向世陵教授以“宋代经学变古”为题,通过宋代刘敞、孙复等对春秋学的新诠释为例,阐发了宋代经学舍传求经、自出己意的义理解经风格。清华大学哲学系丁四新教授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问题作出了检讨,通过对“可”“使”等字的释义对此问题提出一条新的解释。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章伟文老师的发言主题是“北宋儒学复兴与易学”,章老师从梳理北宋儒学复兴的历史进程入手,将儒学复兴与易学之间的关系娓娓道来。河北大学哲学系程志华教授的发言主题是“中国哲学诠释四论”,程老师以中国哲学合法性为题为源起,通过诠释的理路、诠释的“普遍性方法”、诠释的“特定主张”等方面的论述,为解决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午下半场会议由清华大学历史系廖名春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向世陵老师主持,罗传芳、杨庆中、温海明、赵金刚四位老师发言。罗传芳老师的发言是“两种范式的张力及其思考”,罗老师提出经学和哲学研究作为两种范式存在着内在的张力,我们应该凸显一种哲学的普遍性意识,以哲学思想或问题的澄清为研究导向,提倡让哲学说汉语的表述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杨庆中老师的发言主题是“试谈经学与哲学的关系”,杨老师提出,在学科的意义上,经学和哲学并无交集,从各自立场看,经学被视为哲学的材料,哲学亦被视为经学的附庸,目前仍需肯定“中国哲学”的研究视角,提倡用哲学的方法去研究经典,这也是对以往中国哲学研究不足的补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温海明老师的发言主题是“易学的经学与哲学”,温老师以其新著《周易明意》为例,通过对周易结构、义例、卦变等问题的新解,逐步展现对周易之“意”的新论,从易学诠释领域提供了一次经学与哲学贯通的案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赵金刚老师的发言主题是“体性与体用”,赵老师从“体性”“体用”的内涵、五行体性和五常体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对“体”“性”“用”等概念的源流演变及其具体内涵作出了哲学意义上的深入辨析。

 

 

 

下午会议仍分上下两个半场进行,上半场会议由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张耀南老师和程志华老师主持,方旭东、方朝晖、陈壁生、吴仰湘、甘祥满、张耀南六位老师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方旭东老师的发言主题是“当朱子遇到传教士——利玛窦对《孟子集注》“生之谓性”章旨的改造与批评”,方老师从利玛窦对朱子人物之性问题的评论入手,结合对“生之谓性”章的诠释和梳理,指出利玛窦不同意朱子理有偏全的观点,朱子对人与物之性的区分不够。清华大学历史系的方朝晖老师的发言主题是“从宗教神秘体验看经学与哲学关系”,方老师从宗教经验和神秘主义的角度呈现了中西传统的异同,提出儒学重修证,但也不能忽视西方也有类似的传统,但借助西方宗教体验的说法,儒学更接近于是宗教体验式的传统,相应的儒家经典诠释应以此理论归宿。清华大学哲学系陈壁生老师就经学与哲学的关系发表看法,认为经学与中国哲学合法性讨论没有必然性,经学与哲学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关系,经学可以使得哲学更加丰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吴仰湘老师以“春秋书法与经学纷争:以孔父嘉为中心”为题,从春秋三传对孔父褒贬不一这一问题出发,详细考察了历代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研究后,认为直到清朝几位大儒才真正跳出了今古门户,回归了《春秋》经文。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甘祥满老师以“有物有则——从经学注解到哲学诠释”为题,通过对传统经学形式、义理、研究方法等的特点和局限性的分析入手,梳理出传统经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问题,提出“内在性意义生长”的诠释模式,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进行了经验性的证明。张耀南老师的发言主题是“经学与纬学——汤一介经学哲学观述评”,张老师主要从汤一介先生的观点入手对作为哲学的经学进行了综述,并对纬学对于中国哲学的意义做出了肯定。

 

下午下半场会议由吴仰湘老师和陈壁生老师主持,赵法生、田智忠、许家星、程旺四位老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法生老师的发言主题是“易学思想在轴心时期的突破”,赵老师对“巫术易”“史易”和“人文易”等内容进行了考察和对比,认为孔子将史易的自然理性和儒家的道德理性相贯通,实现了易学思想在轴心期的连续性突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田智忠老师的发言主题是“经学的理学化与理学的经学化”,田老师认为将经学与理学视为不同学科会形成片面的认识,割裂了古人的整体性思维,经学与理学是互相渗透,互为有机整体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的许家星老师的发言主题是“经学能够重新登场?——基于百年以来经学与哲学关系之考察”,许老师从哲学取代经学,到哲学化经学,再到经学哲学的历史脉络入手,结合各大家对经学与哲学关系的论述,发表了对经学、哲学及其关系的思考。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旺老师的发言主题是“图式四书学——以《中庸》诠释的图式面相为中心”,程老师以《中庸》图解为例指出以往四书学研究对图解四书的文本注意不够,与礼图、易图一样,四书图的文本数量丰富,而且“以图解经”独内蕴文字文本所不具的诠释特色,可以作为经典诠释的新方法予以关注。

 

 

 

本次会议是在“读经”热潮日益高涨的社会背景下,是在经学长期“污名化”、“史料化”的学术条件下,是在“新经学”呼声此起彼伏的现实环境下提出的,它试图从经学与哲学的角度,重新探讨经学能否重新登场,经学是否已经“正名”、经学究竟是走向“新经学”还是“新哲学”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话题,本次会议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学术话语体系以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