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谢氏家训》:家族文化绵延千载的秘诀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21-10-28 00:34:36
标签:《谢氏家训》

《谢氏家训》:家族文化绵延千载的秘诀

来源: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来源:《人民政协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九月初六日壬辰

          耶稣2021年10月11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我们能读到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昙花一现,曾经显赫辉煌的达官贵族,终消逝在了岁月长河中。诗中的“谢”指的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谢氏家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如林,当时,唯有谢氏与王氏能够比肩并称。谢氏家族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殷商时期,其家族南迁,居于谢水,在公元前668年为楚所灭之后,改姓为“谢”。在世代的传承中,谢氏家族用优良的家风家训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成为人文荟萃、名家辈出的名门望族。诚如宋代文豪苏轼为谢氏族谱作序时所说,谢氏“将相公侯,文人学士,奕世蝉联,难更仆数。然而在国则彪炳汗青,在家谱则照耀谱乘”。

 

《谢氏家训》是谢氏子孙的生活准则和行为指南,也是家族历经千余年兴盛不衰的主要因素。《谢氏家训》原文以文言文写就,历经代代传承,辗转传世,为适应后人阅读习惯,有谢氏后人将文言体修正并改编为诗谣体以供后生修养之用。

 

《谢氏家训》内容十分丰富,如在“孝父母”中,指出“人无父母不生,生而教养成人,宜思无极;故为人子者,居常则左右就养,过则从容几谏,病则侍奉汤药,残则经营祭葬”;在“和邻里”中指出,“同乡共井,相见比邻,虽不若家庭骨肉之亲,然亦当和睦相倘,故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在“尚勤俭”中,则要求族人“勤耕苦读,致富成名。戒骄戒躁,和气待人,庶乎近矣”。

 

立身、处世、为学,谢氏先祖对子孙的谆谆教诲尽在《谢氏家训》的一字一句中。谢氏家族人才济济,其中不仅有谢灵运、谢道韫、谢惠连等杰出的文学家,更有谢石、谢玄、谢琰等优秀的军事人才。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从《谢氏家训》中得到诸多启示。

 

第一,为人应孝悌尊亲、和睦邻里。

 

百善孝为先,谢氏家族崇尚以孝悌精神治家,《谢氏家训》第一条即为“孝父母”,诗谣体亦说,“父母生养子女身,恩比山高比海深。为人子兮侍左右,宜思养教方成人”。这样言简意深、朗朗上口的语句,把孝道放在了治家之道的首要位置。谢氏宗族中有很多舍身奉亲、悌于宗族的事例。谢灵运曾孙谢几卿八岁因父亲获罪,需要和父亲分离,他不忍心辞别欲跳河自尽,后来被族人救了起来,十几岁才能开口说话,父亲去世,他哀伤超过礼仪;谢蔺五岁的时候,每次父母还没有吃饭,乳母要谢蔺先吃饭,谢蔺说不饿,强迫喂食亦不吃,父亲去世守孝,昼夜痛哭,骨瘦如柴,母亲阮氏劝告他要节哀养身。

 

《谢氏家训》倡导兄友弟恭,相互帮衬;同时强调对于比自己年长的长辈要尊敬有礼,不可目无尊长,矜富贵,夸门第;邻里之间亦要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做势利相投、恃强凌弱之举。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身体力行,便是对和谐社会的一份助益。

 

第二,重视子女教育,明确为人、为学的目标与方向。

 

大儒程颐有云:“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古人把教育子女作为重中之重,养而不教,不仅危害自身与家族,更危及社会。《谢氏家训》第六条为“明学术”,其中指出:世上学校林立,学校差距不大,但是所学习的内容却有差异。如能“中学为体西为用”“按时而学术克广”,那么这个人就可以成材了。还说“治家之余,日取经史传记三五百言读之,以养德性,以长识见。毋博弈嬉戏,虚费时日”。

 

被称为“江左风流宰相”的谢安,在40岁以前,无意从政,经常与王羲之等人流连于山水之间。但他在教育子女方面,却倾注了大量心血精力。谢安十分注重培养子弟们对家族的责任意识,这与《谢氏家训》的第八条“明趋向”相呼应,其中指出“人无论智愚,凡分所当为,与理所当为之事,黾勉为之”。人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都应明了自己的职责和目标所在,理所当为的事情,都应勉励为之。子弟们只有树立了责任意识,才能对家族、对社会有所贡献。

 

一次,谢安问:“孩子们,你们认为怎样为人处世才是最好的呢?”谢玄说:“我想,将来应像芝兰玉树一样,生于庭堂之前,亭亭玉立,风采无比。”谢安听后,高兴地说:“你说得好,圣贤与一般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孟子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希望你们努力为之。”这些话使子侄们受到了很大鼓舞。另一方面,谢安注重培养子弟们扎实的文化素养。一个下雪之日,谢安把子侄们召集起来,为他们讲解怎样写文章,讲了一会,雪突然大了起来。谢安想试一下孩子们的文思,启发他们学会比兴的方法,便说:“你们看,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二哥谢据的长子,名叫谢朗,性格活泼,心直口快,吟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手捻胡须,笑而不答。这时谢安大哥谢奕的女儿谢道韫笑着说:“叔叔,我看‘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连声说好。谢道韫后来被誉为“东晋第一才女”。

 

此外,《谢氏家训》中的“戒溺爱”“尚勤俭”“慎交友”“重忍耐”“勤祭扫”等都是教育子女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要点。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将教育窄化为“学校教育”,忽视了家教,较少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正如《谢氏家训》中所说:“大抵子弟之率不谨,皆由父兄之教不先。”

 

谢氏家族之所以能在六朝时期成为享誉当时的名门望族,后代子孙人才辈出,与《谢氏家训》对子孙的教诲有着莫大的关系,“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良好的家风、家教对孩子的道德水平、操守品行、习惯养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纵观古今,我们应挖掘家训中的精华精髓,古为今用,让更多国人领会其中的哲理智慧。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