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学术报告会,苏浩博士讲论周代旁系祖先祭祀相关问题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2-07-30 21:33:44
标签:宗法

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学术报告会,苏浩博士讲论周代旁系祖先祭祀相关问题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时间:西元2022年7月29日


2022年7月26日下午,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月度学术报告会,新近入职的苏浩博士主讲《论周代旁系祖先祭祀》。


 

苏浩首先介绍了商周时期旁系祖先祭祀研究的学术背景及意义。众所周知,祖先祭祀在商周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般认为,商代遍祀先公先王,周代更加重视直系祖先的祭祀,商周时期这种祭祀祖先范围的差异,常被放在商周文化比较的背景之下进行考量。然而,文献记载周初存在祭祀旁系祖先的现象,对此问题如何看待,涉及对商周文化异同和周代宗法制的认识,也与理解商周文化的因革损益直接相关。

 

报告梳理了甲骨文和金文中殷商时期旁系祖先祭祀的情况,诸多甲骨金文资料表明,商人十分重视对旁系祖先的祭祀,学者研究发现商人遍祀先公先王,且存在系统而有规律的周祭制度。但一些甲骨刻辞表明商人在祭祀直系先祖和旁系先祖时可能存在着某种区别,一些情况下,他们会把直系祖先单独列出来进行合祭而不及旁系祖先,更加强调与自己血缘关系紧密的直系先祖。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苏浩重点讨论了西周时期旁系祖先祭祀的情况,传世典籍文献和众多的金文材料表明,在注重家族宗法的周代,周人对直系祖先祭祀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不仅对祭祀者的身份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强调所谓“庶子不祭”,在祭祀对象方面,也更加注重对直系祖先的祭祀。然而通过青铜器铭文等材料发现,周代也同样存在祭祀旁系祖先的情况,这些现象对重新审视商周文化异同和周代的家族宗法制度具有重要价值。诸多证据表明,殷周易代之后,周人在祭祀祖先范围上,并非一蹴而就建立其自身只重直系先祖的迥异于殷商的宗法祭祀制度,而是在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存在着祭祀旁系祖先的现象。

 

苏浩由周代旁系祖先祭祀附带讨论了金文中的“王母”“王父”称谓问题。他认为,金文中作为祭祀对象的“王母”,实为祭祀者的大母,而“王父”实为祭祀者的伯父辈先祖,两者均为祭祀者的旁系祖先,在家族中均具有较高的宗法地位,拥有接受祭祀的之权。这反映了周代祖先祭祀有着不同于礼书所记的丰富内容。

 

报告最后提出,商与周的宗法和祭祀制度,并非如礼书及学者所谓截然分立,商周文化因革损益不仅体现在殷商鼎革之际,而且贯穿有周一代,周人文化诸多方面均体现了商文化与周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特征。

 

与会人员针对苏浩所作报告的内容进行了热烈充分的讨论。文化所同仁结合各自的研究兴趣畅谈己见,分别就商周与秦汉时期的制度变革、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解读方法和特点等问题互相交换了意见,丰富了对报告相关问题的认识。

 

苏浩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要从事先秦史与青铜器研究,发表有《从“宗庙先君之主”到“神之主”——试论春秋时期“主”观念的发展》《柞伯簋铭补释及相关问题研究》《读清华简〈子犯子余〉札记二则》等多篇成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