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鹏 著《王道的追寻:二程政治哲学研究》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3-02-17 11:35:16
标签:二程

敦鹏 著《王道的追寻:二程政治哲学研究》出版



书名:《王道的追寻:二程政治哲学研究》
作者:敦鹏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

【作者简介】


敦鹏,男,1983年生,河北石家庄人,哲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程朱理学王道论研究》,2021年获批),河北省社科基金2项,近年在《道德与文明》、《社会科学战线》、《现代哲学》、《齐鲁学刊》、《伦理学研究》、《河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曾获“河北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保定市社科专家”等称号。

【图书简介】


“王道”是传统儒学最重要的政治范畴之一,是儒家政治哲学和政治实践追求的最高目标。两宋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哲理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儒学王道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程朱理学王道论不仅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也成为儒家王道思想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形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该著以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王道思想作为核心范畴和基本线索,通过分析二程理学王道思想产生的原因、脉络和基本内涵,重点对理学王道论的形上依据、理学王道论的价值标准、理学王道论的实现机制等内容加以阐述和分析,重估理学王道论在构建政治秩序中发挥的历史作用,彰显理学王道论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在学术观点上,该著认为,理学是修身之学,更是治世之学,中国哲学的核心是政治哲学,而王道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与政治信仰。然而,以往的理学研究没有对理学政治哲学论给予足够重视,没有把理学外王思想作为理学的重点内容。现代新儒家主要把理学看做是心性之学,理学研究也多集中在比较纯化的哲学视域。事实上,二程理学王道论涵括了仁政、礼治、民本等多重思想维度,代表着王权与民利的最佳契合状态,是儒家政治正义论的典型形态。因此,该书具有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拓展和深化宋代理学研究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危机与变革——二程政治哲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


第一节 二程的生平和著述
一、程颢生平
二、程颐生平
三、二程的著述


第二节 二程政治哲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一、北宋的政治危机与变法意识的凸显
二、佛、道的挑战与儒学复兴


第三节 政治哲学与二程的政治哲学
一、何为“政治哲学”?
二、二程政治哲学的主旨及其政治实践

第二章 天道性命——二程政治哲学的形上依据


第一节 “天理”本体的政治旨趣
第二节“性与天道”的现实根基
第三节 理学政治思想的实践品格

第三章 伦理与道德——二程政治哲学的价值标准


第一节 政治起源与国家职能
一、先秦儒家对“政治起源说”的认识
二、“圣王救世说”:二程对“政治起源”的认识
三、养民与教民:二程的国家职能观


第二节 君臣关系及其伦理秩序
一、君主的角色伦理
二、臣下的行为伦理规范


第三节 理想政治的道德承诺
一、儒家理想政治学说的道德本质
二、理学政治哲学的伦理之维
三、伦理政治的理论价值及其现实困境

第四章 道统与王道——二程政治哲学的思想谱系


第一节 二程对儒家道统的重建


一、儒家道统说的内涵与演变
二、从文化卫道到政治卫道:二程对道统说的阐释
三、朱熹对儒家道统学说的诠释与重建


第二节 二程的王道政治思想
一、儒家王道论的起源及人文转向
二、由“内圣”而“外王”:二程王道观的特质
三、理学王道政治的境界追寻

第五章 义利与礼法——二程政治哲学的治道原则


第一节 义利之辨及其政治分野


一、义与利:文本的考察与诠释
二、义利之辨:思想议题的政治自觉
三、义利分界与党派之争


第二节 礼与法:二程重构政治秩序的双重路径
一、作为教化的礼治
二、法治与刑罚的存在理由
三、礼法融通及其变异

第六章 封建与井田——二程政治哲学的现实视域


第一节 二程关于政治改革的构想与实践

一、改革的必要性——对现实政治危机的认识
二、改革的哲学基础与根本原则
三、改革的具体举措
四、二程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


第二节 复行“封建”的构思及其实质
一、复“封建”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二、宋儒对复行“封建”的全面辩护
三、“郡县制”与“封建制”分歧的实质


第三节 复行井田制的设想与困境
一、井田制的起源与功能
二、宋儒恢复井田制的主张与目的
三、井田制设计的历史局限

结 语

附录1: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特质及其现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鲜明特质
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主要功能
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现代价值


附录2:四十年来二程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一、研究概况
二、观点述要


参考文献
后 记

【前言节选】


公元960年,随着北宋政权的建立,经历了唐末五代十国五十多年分裂割据之后,中国历史重新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统一的时期。在此之后的近二百年里,政治上的安定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甚至于有些方面达到了中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赵宋王朝的建立与汉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不同,面对北方辽、夏、女真一直到后来蒙古等“异邦”的存在,使得新政权一开始便凸显着“夷狄”民族的侵略压力。过去汉唐那种睥睨四方的天国心理与现实境遇的反差让怀抱天下一统的华夏士人变得甚为尴尬和忧虑。这种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政治危机感让整个汉族知识群体重新反思国家与政治的文化合理性基础。于是,强烈的现实诉求在政治变革与思想变革中表现的异常活跃。首先在政治领域,北宋王朝先后历经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两次重大改革,简单地说,改革的目标一是富国,二是强兵。虽然统治集团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和政治策略,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其次,求变思潮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延伸到抽象的学术领域,形成了后来对中国哲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儒学复兴——宋明理学的开始建立。北宋时代重建国家权威和政治秩序的思想探索,使得政治与思想形成难解难分的互动关系。在皇权支持下的特殊时期,权力阶层与知识阶层保持着对话与沟通,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信念在现实政治场上实验着他们的理想抱负。整个政治世界中,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已不再甘于山林书斋,而是以鲜有的姿态出入在庙堂之上,一大批标榜着道德理想的士大夫利用相对宽松的自由环境,发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论,以道义和使命担当起救世的责任。


说起来,北宋道学的建立一开始便赋予了强烈的政治色彩,但思想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延续性。魏晋时代,玄学大盛,老庄哲学成为时代的流行话语。隋唐时期,佛教在思想界渐成显学。佛道两家的兴盛对中国本土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宋代理学的创始出于维护儒家伦理道德、捍卫儒学道统的需要,在对其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展开了对佛道的有力回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儒学形态。按照传统的说法,理学在最初创始是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程颢、程颐)为代表人物,但对于理学主题的接触,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最为关键,这不仅体现在洛学本身的规模及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哲学家,二程兄弟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天理” 论的学说。“天理论”不仅构建了宋代新儒学贯通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普遍法则,更是儒家知识分子争回政治话语的自觉行动。因此,当二程从天理心性入手建立内在的思想信仰系统之际,他们还表现出对于政治统治合法性问题的深切关注。这意味着,他们不再就时代论时代,而是必须站得更高,眼界更宽。或者说,政治统治正当与合法性的依据已经独立于所在国家政权的支配地位,所要寻求和坚持的是某些超越于个别时代的永恒的精神价值,对时代精神进行审视和批判。在这个意义上说,二程思想所蕴含的政治向度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哲理化倾向,任何经验政治必须接受符合天理与王道的评判。这样,二程的政治哲学对于我们理解那个历史年代的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值得珍视的思想资源,成为我们今天仍不可放弃的现实思考。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