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超杰 整理、范甯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本)出版暨序言、整理说明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3-08-24 00:34:41
标签:

许超杰 整理、范甯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本)出版暨序言、整理说明

 

 

 

书名:《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本)

作者:[东晋]范甯集解;许超杰 整理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作者简介】

 

 

 

许超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学术史、经学、文献学。在《文献》《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

 

【内容概要】

 

《春秋谷梁传集解》,东晋范甯注。《谷梁集解》是今存最早的完整的《谷梁》注本,也是《谷梁》最爲重要的注本之一。范甯秉承《谷梁》家学,又不废《公羊》《左氏》二家之说,合汇三传以注《谷梁》,颇有特色。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余仁仲刻单注附《释文》本《春秋谷梁传》爲底本,録其经传注,《释文》略去。《四部丛刊》本前六卷以《古逸丛书》本爲底本,后六卷以铁琴铜剑楼藏本爲底本。故亦参校《古逸丛书》本。

 

【目录】

 

春秋穀梁傳序       5

春秋穀梁傳隱公第一   15

春秋穀梁傳桓公第二   36

春秋穀梁傳莊公第三   59

春秋穀梁傳閔公第四   95

春秋穀梁傳僖公第五   98

春秋穀梁傳文公第六   144

春秋穀梁傳宣公第七   170

春秋穀梁傳成公第八   193

春秋穀梁傳襄公第九   221

春秋穀梁傳昭公第十   258

春秋穀梁傳定公第十一   292

春秋穀梁傳哀公第十二   314

 

【序言】

 

《春秋谷梁传序》

 

[春秋谷梁传序“谷”底本作“榖”,文内凡“谷”皆作“榖”,白文本、十行本、元十行本、《古逸丛书》本同,阮刻本作“谷”。“榖”当爲“谷”之误,今统一改作“谷”,后不出校帮助。]

 

昔周道衰陵,干纲絶纽,礼坏乐崩,彝伦攸斁。弑逆篡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是以妖灾因衅而作,民俗染化而迁。阴阳爲之愆度,七耀爲之盈缩,川岳爲之崩竭,鬼神爲之疵厉。故父子之恩缺则《小弁》之刺作,君臣之礼废则《桑扈》之讽兴,夫妇之道絶则《谷风》之篇奏,骨肉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君子之路塞则《白驹》之诗赋。天垂象,见吉凶;圣作训,纪成败。欲人君戒慎厥行,增修德政。盖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履霜坚冰,所由者渐。四夷交侵,华戎同贯。幽王以暴虐见祸,平王以微弱东迁。征伐不由天子之命,号令出自权臣之门。故两观表而臣礼亡,朱干设而君权丧。下陵上替,僭逼理极;天下荡荡,王道尽矣。

 

孔子覩沧海之横流,迺喟然而叹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言文王之道丧,兴之者在己。于是就大师而正《雅》《颂》,因鲁史而脩《春秋》,列《黍离》于《国风》,齐王德于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于时则接乎隐公,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幽变。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着劝诫。拯頽纲以继三五,鼓芳风以扇游尘。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德之所助,虽贱必申;义之所抑,虽贵必屈。故附势匿非者无所逃其罪,潜德独运者无所隐其名,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先王之道既弘,麟感化而来应。因事备而终篇,故絶笔于斯年。

 

 

 

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于《春秋》。《春秋》之传有三,而爲经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贬殊致。盖九流分而微言隐,异端作而大义乖。《左氏》以鬻拳兵谏爲爱君,文公纳币爲用礼;《谷梁》以卫辄拒父爲尊祖,不纳子纠爲内恶;《公羊》以祭仲废君爲行权,妾母称夫人爲合正。以兵谏爲爱君,是人主可得而胁也;以纳币爲用礼,是居丧可得而㛰也;以拒父爲尊祖,是爲子可得而叛也;以不纳子纠爲内恶,是仇雠可得而容也;以废君爲行权,是神器可得而闚也;以妾母爲夫人,是嫡庶可得而齐也。若此之类,伤教害义,不可得强通者也。凡传以通经爲主,经以必当爲理,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容俱失。若至言幽絶,择善靡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虽我之所是,理未全当,安可以得当之难而自絶于希通哉!而汉兴以来,瓌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故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废兴由于好恶、盛衰继之辩讷。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君子之所叹息也。《左氏》艶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

 

升平之末,岁次大梁,先君北蕃廻轸,顿驾于吴,乃帅门生故吏、我兄弟子姪研讲六籍,次及三传。《左氏》则有服、杜之注,《公羊》则有何、严之训,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已。于是乃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同异之说。昊天不吊,大山其頽;匍匐墓次,死亡无日;日月逾迈,跂及视息。乃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业未及终,严霜夏坠,从弟彫落,二子泯没,天实丧予,何痛如之。今撰诸子之言,各记其姓名,名曰《春秋谷梁传集解》。

 

【整理说明】

 

《汉书·艺文志》曰:“昔仲尼没而微言絶,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爲五,《诗》分爲四,《易》有数家之传。”又曰:“《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夹之传。四家之中,公羊、谷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后世传《春秋》者,唯公羊、谷梁、左氏三家而已。

 

然三家之学盛衰亦颇不同,“汉以前盛行《公羊》,汉以后盛行《左氏》”(皮锡瑞《经学历史》),《谷梁》除汉宣帝时立于学官,烜赫一时,余皆不爲学人所重。东晋泰兴初议立博士,晋元帝径言“《谷梁》肤浅,不足立博士”。《隋书》言:“至隋,杜氏盛行,服义及《公羊》《谷梁》浸微,今殆无师说。”陆德明编撰《经典释文》,已谓“恐其学遂絶”。此后历千余年,《谷梁》亦未得到学者重视。及至清中期,阮元编纂《皇清经解》千四百余卷,而《谷梁》学独无专家,可见其微。

 

 

 

就历代《谷梁》学而言,自以范甯最爲重要。范甯,字武子,东晋大儒。《晋书》本传曰:“甯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爲之集解。其义精审,爲世所重。”范甯《春秋谷梁传序》言其注之缘起曰:

 

升平之末,岁次大梁,先君北蕃廻轸,顿驾于吴,乃帅门生故吏、我兄弟子姪研讲六籍,次及三传。《左氏》则有服、杜之注,《公羊》则有何、严之训,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已。于是乃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同异之说。昊天不吊,大山其頽;匍匐墓次,死亡无日;日月逾迈,跂及视息。乃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业未及终,严霜夏坠,从弟彫落,二子泯没,天实丧予,何痛如之。今撰诸子之言,各记其姓名,名曰《春秋谷梁传集解》。

 

以是言之,范甯之注《谷梁》,实起于其父范汪。范汪,字玄平,“博学多通,善谈名理”,官至徐、兖二州刺史,以忤桓温免。其率子弟及门生故吏注《谷梁》即在此时。然《谷梁注》尚未成,范汪已殁,范甯二子亦丧。就今《谷梁注》而言,其《集解》即集范甯与从弟邵及三子泰、雍、凯之论是也。而范氏所以注《谷梁》者,“《左氏》则有服、杜之注,《公羊》则有何、严之训”,然“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而更甚者,“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已”。即从专门之学的角度言,前此《谷梁》注多未守《谷梁》家法。故范氏欲“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同异之说”,即阐《谷梁》专门之学。

 

 

 

但事实上,范甯亦未恪守《谷梁》专门之学,而多有引《左传》《公羊》及何休、杜预以爲说者。锺文烝《春秋谷梁经传补注》即言“范注用杜预者最多”,由是认爲范甯注“多无可观,又其以二传殽乱本书者亦往往有,故知解经难,故知何、杜不可及”。实则,范甯虽爲《谷梁》作注,然要其本旨,则不在《谷梁》一传,而要在通经。范甯《谷梁集解序》曰:

 

《春秋》之传有三,而爲经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贬殊致。盖九流分而微言隐,异端作而大义乖。……凡传以通经爲主,经以必当爲理,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容俱失。若至言幽絶,择善靡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虽我之所是,理未全当,安可以得当之难而自絶于希通哉!

 

即不以《谷梁》爲必当,若以《春秋》爲鹄的,则当择善而从。故其续言三传优劣曰:“《左氏》艶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即认爲三传各有优长,亦有其失,“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各取所长、弃其所滞,则爲深于《春秋》之道者也。故黄震《黄氏日抄》曰:“杜预注《左氏》独主《左氏》,何休注《公羊》独主《公羊》,惟范甯不私于《谷梁》而公言三家焉。”从非《谷梁》家的角度来说,范甯注《谷梁》能够公言三家之得失、择善而从,实爲可贵,故黄震以范甯不私于《谷梁》爲善。但从《谷梁》家的角度而言,却难免有淆乱《谷梁》家法之讥。柳兴恩《谷梁大义述》曰:“孔颖达《毛诗疏》云:‘譬如火出于山,反焚其山;蠹生于木,反蚀其木。’其范氏之谓乎?”即对范甯注《谷梁》而反言《谷梁》之失予以批判。易言之,就恪守《谷梁》专家之学者而言,范甯注实难称《谷梁》专门之学,而更象是合会三传之《春秋》学,故锺文烝言范甯注“已开啖、赵先声”。

 

但无论是推崇,还是批驳,范甯注作爲《十三经注疏》所收的《谷梁》注本,无疑是历代《谷梁》学中最爲重要的著作。我们要研读《谷梁传》,必当以范甯注爲起点。

 

 

 

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余仁仲刻单注附《释文》本《春秋谷梁传》爲底本,录其经传注,《释文》略去。《四部丛刊》本前六卷以《古逸丛书》本爲底本,后六卷以铁琴铜剑楼藏本爲底本(张丽娟《宋代经书注疏刊刻研究》)。故亦参校《古逸丛书》本。

 

《谷梁》单注本要以余仁仲本最爲重要,但随着《中华再造善本》等善本丛书影印出版,越来越多的《谷梁》版本被影印出来,便于我们校勘、学习。此次整理,亦将《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宋刻《春秋谷梁》白文本、宋刻元修《谷梁注疏》本及元刻明修《谷梁注疏》本作爲校本。

 

宋刻《春秋谷梁》白文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此本爲《公羊》《谷梁》合刻本,每半叶廿行、行二十七字。校勘记简称“白文本”。

 

宋刻元修《监本附音春秋谷梁传注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是本爲现存最早的《谷梁》注疏合刻本,每半叶十行,世称“十行本”。十行本是《十三经注疏》重要的版本,故以之爲校本,校勘记简称“十行本”。《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北京文物局藏元刻明修本《十三经注疏》当是翻刻自宋十行本,文字略有差异,故亦列爲参校本,校勘记简称“元十行本”。

 

 

 

阮元刻《重栞宋本谷梁注疏》附《校勘记》本,即阮刻本,是目前学界最爲通行的《十三经注疏》版本,故此次点校亦以之爲校本,以见二者文字之异。校勘记简称“阮刻本”。阮元爲刊刻《十三经注疏》,广校衆本,撰写《十三经注疏校勘记》,颇有功学林。此次整理亦参考阮氏《校勘记》,择要写入校记。

 

囿于学识,本次整理难免有种种讹误,亦请学界同好不吝赐教、是正错谬。

 

许超杰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