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涛】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 ——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②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3-09-05 19:59:27
标签: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

——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②

作者:郝涛

来源《新湘评论》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六月初二日戊寅

          耶稣2023年7月19日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元素之一。“民惟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阐述了我国传统的治国安邦理念: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只有不断夯实根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政以德”出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了道德对于我国传统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构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国家和社会治理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以民为本、以德治国,是我国古代社会以君子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实写照。若统治者残暴昏庸,黎民百姓必将揭竿而起;若荒淫无道,江山社稷必将摇摇欲坠。对人民施予“德政”就是感化人,以人民为“城墙”就是固国安邦。治国理政重在得民心,而得民心贵在为政以德、施行善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常怀仁德方得民心,深得民心方能久安。“行王道,施德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经过数千年岁月的洗礼,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治理思想。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既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治国理政思想,也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宝贵思想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便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历久弥新,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闪耀出新的光芒。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主线,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人民至上放在“六个必须坚持”之首,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人守江山、守民心,必须传承和发扬好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政德是从政第一课,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民为邦本”到“以人民为中心”,从“为政以德”到“以德为先”,深深承载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只有读懂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何生生不息,领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何博大精深,才能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将“民为邦本、为政以德”蕴含的政治智慧应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更好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