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研究》2023年第1期(创刊号)出版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3-10-02 23:05:14
标签:

《传统文化研究》2023年第1期(创刊号)出版

来源:“国学研究大雅堂”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八月初二日丁丑

          耶稣2023年9月16日

 

【刊物简介】

 

《传统文化研究》季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坚持正确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刊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成果,体现学科交叉特点,开拓学术新视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本刊登载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论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各学科的专题研究并重。内容涉及以下学科:古代文学、古代文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録学、版本学、校勘学、古代史、近代史、史学史、敦煌吐鲁番学、思想史、哲学史、经学史、宗教史、法律史、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科技史、美学史、伦理学史、文化史、考古学、中外文化比较、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投稿邮箱:ggxybgs@pku.edu.cn

 

 

 

 

 

【目录】

 

 


 

文章摘要

 

文学研究

 

中唐古诗尚奇之风形成的原因

葛 晓 音

 

提要: 从天宝到元和年间,诗坛上出现一批在古诗中求奇的诗人,其创作倾向、艺术表现的特点有前后相承的连贯性。如果将此视爲唐诗史上一种重要的创作现象,那麽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奇险诗风从滥觞到高潮的发展具有以复古思潮爲背景的延续性,古道君子和頽弊世风的对立始终伴随着这种诗风发展的全过程,并且在贞元、元和年间的政治气候下,又得到进一步强化,催生了由贤人“补元化”的哲学思考和创作理念。这是奇险诗人坚持复古之道与其刻意求奇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导致这批诗人的艺术想象看似千奇百怪却又有其相同思维逻辑的基本原因。

关键词: 中唐古诗   尚奇诗风   古道内涵    笔补元化

 

《盛明百家诗》与明别集的早期佚本及形态

叶  晔

 

提要: 作爲现存最早的大型明人诗歌总集,《盛明百家诗》以单卷的作家小集爲基本刊印单元。这种即刊型选集的出版模式,对于保留嘉靖朝诗人的早期创作样貌及其作品形态厥功甚伟。编者俞宪遍寻各方文献,其访书经历成爲考察嘉、隆间明集流通之地理空间特点的絶佳样本。通过对《盛明百家诗》与作家别集各版本的编次校勘,可明确其所据底本或所在的版本系统,还原诗人早期佚本的局部样貌,丰富学界对明人别集编刻、流通之早期情况的认识。而通过对《盛明百家诗》与作家别集各版本的文本校勘,亦可窥见即刊型选集因其选源文献的钞稿本、小集本特点,呈现了明诗在另一类传播渠道下的文本面貌,探问其中异文的生成顺序及其原因,有助于对明代集部文献及相关文学史的精细化认识。

 

关键词: 俞宪   《盛明百家诗》    别集流通    编次校勘    文本形态

 

经学研究

 

重审《三礼注》与《毛诗》之关系:

以《郑志·答炅模》爲中心

李  霖

 

提要: 郑玄《三礼注》与《毛诗笺》的差别,是郑学体系中引人注目的异调。对此,清代以来学者多认爲“郑玄注《礼》时未见《毛诗》,用三家《诗》注《礼》”,鲜有人提出异议。此说的核心“注《礼》时未见《毛诗》”源自《郑志·答炅模》,却与《郑志》所述“注《礼记》时未得《毛传》”并不一致,其实是《礼记》《毛诗》等经的义疏撰人,及王应麟、陈乔枞等三家《诗》辑佚者,相继利用并曲解《郑志》的结果。倘若《郑志》所述纔是事实,郑玄当时未得《毛传》而可能得见《毛诗》经、序,则《三礼注》与《毛诗》之关系可以获得重建,《三礼注》与三家《诗》之关系亦当重估。

关键词:《郑志》    炅模    郑玄    三家诗

 

刘歆《洪范》五行说考论

程 苏 东

 

提要: 刘歆《洪范五行传论》以其所据别本爲基础,从多个角度论证其所据本的可靠性,与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系统重构儒学灾异论体系的阐释意图差异明显。在对《春秋》灾异的说解中,刘歆表现出节制、阙疑的风格,与刘向《传论》鲜明的现实政治指向亦颇不同。不过,刘歆极力发掘《左传》的历数学价值,试图将其中立场、观点各异的诸家灾异说解加以系统化,从而以“历数”统摄整个天人之学。爲此,他以多种方式择取、缀合《左传》等经传中涉及历数的相关论述,甚至不惜删改传文,表现出牵合、弥缝的阐释风格,反映出刘歆在《左传》的权威性与历数知识的系统性之间进退维谷的矛盾心态,也构成其《洪范》五行学说的复杂性。

 

关键词: 刘歆   《洪范五行传》   《汉书·律历志》    历数

 

佛学研究

 

被低估、被误解的“善巧方便”

——关于大乘佛教义理学思想实质的一种新诠释

程  恭  让

 

提要: 在中国大乘佛教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虽然有道安、慧远等一些重要佛教思想家,爲中国佛教的大乘理解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的诠释方向,确保了高尚的理论素质,但也确实存在严重低估、误解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的理论倾向、诠释理念、历史文化因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尝试进行比较系统和概括的帮助。

关键词: 善巧方便    般若智慧    大乘佛教    中国佛教

 

四教判释与智顗思想体系的建立

——以《法华玄义》《四教义》爲中心

夏  德  美

 

提要: 藏、通、别、圆四教,也被称爲“化法四教”,不仅是智顗诠释经典的方法,也是他建立独创性佛学体系的理论工具。四教判释吸取地论宗根据经典主要学说进行判释的方法,依据《中论·观四谛品》“三是偈”等思想素材,运用《法华经》“会三归一”的基本精神,建立起一套由浅入深、次第分明、含摄周遍的教相判释体系和经典判释方法。四教与权实、粗妙等概念紧密结合,爲智顗确立三谛圆融等天台宗核心思想提供了理论工具。本文以《法华玄义》《四教义》爲中心,探讨四教判释的思想来源,帮助四教判释的基本内涵,揭示四教判释与智顗创新性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 四教    教相    三谛

 

 

 

唐初佛教护法文献之编撰及其价值省思

李  猛

 

提要: 唐初五十年,由于唐庭抑佛政策的逐渐定型与道教一方的攻击,护法僧人被迫回应,除了直接参与抗议、论辩外,还特别注重编撰佛教护法文献。基于护法的立场,他们在编撰佛教文献时,对相关诏敕、他人论著乃至自己先前的撰述,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删改。他们对同一诏敕的征引、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往往也会有不同,这就爲对校和辑佚提供了可能。在对勘的基础上,则可以开展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对校和互校,并以校勘出的佚文、异文和增删内容爲线索,探索导致这些差异和删改的深层社会原因,无疑更具研究价值。

关键词: 佛教护法文献    护法僧人    护法立场    删改    史料价值

 

“宁懋石室”墓主非“宁懋”刍议

张  金  龙        任  建  芳

 

提要:“宁懋石室”因与“宁懋墓志”同时“出土”而被归属于北魏“宁懋”,然而,通过考察北朝、隋唐房形石椁墓主身份,探讨北魏洛阳地区墓葬规格,可以断定以墓志所载“宁懋”之身份地位而论,不可能拥有如此规模的石椁形制。基于此,该石室是否爲北魏墓葬出土文物需作重新审定。不过,无论视其爲东汉地上石祠,抑或北魏、隋唐地下石椁,该石室形制与内外壁画的组合均有矛盾、可疑之处。如何解释此种矛盾仍需留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北魏   “宁懋石室”    房形石椁    墓葬形制    东汉石祠

 

《庄子》“天德而出宁”章新解

郑  开

 

提要:《庄子·天道》“天德而出宁”章古朴隽永,且包含深刻的思想史意味:既进一步发展了老庄哲学的自然理论,更开拓出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法理论形态,还显示出与诸子百家(如儒家、阴阳家等)间的深刻对话关系。另一方面,该章还有语文学层面检讨的余地:其中的“宁”应该读作“文”;“文”具有自然秩序的意味。时间秩序——或者说诉诸时间表征天道秩序——乃道家(尤其是黄老学)自然法思想的基本特色,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古代哲人的思考。

 

关键词: 天德而出宁  文  自然秩序  自然法

 

 札  记  

 

图谶注者注本考

张学谦

 

 书  讯  

 

李四龙着《人文宗教引论:中国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47);孙庆伟着《礼以玉成:早期玉器与用玉制度研究》(97);张剑着《清代科举文人官年与实年考论》(122);苗润博着《辽史探源》(148)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