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武学术文集《清初学术思辨录》《清代学术源流》《中国学案史》出版暨自序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3-10-08 22:50:15
标签:

陈祖武学术文集《清初学术思辨录》《清代学术源流》《中国学案史》出版暨自序

 

 

 

书名:《清初学术思辨录》《清代学术源流》《中国学案史》

作者:陈祖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陈祖武学术文集自序】

 

生也有涯,学无止境,读书为学一生,不觉已届桑榆景迫。饮水思源,不忘根本。我生在贵州,长在贵州,是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学人。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我在家乡接受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家乡的山山水水和各民族父老乡亲的养育,赋予我坚定不渝的家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一九六五年七月,由贵州大学历史系毕业,从此告别故乡。始而昆明,继之北京,负笈南北,兼师多益,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前行。

 

晚近以来,病痛缠身,几同废物。回过头去看一看艰难跋涉的足迹,无间寒暑,朝夕以之,数十年功课皆在伏案恭读清儒学术文献之中。恪遵前辈师长教诲,历年读书为学,每有所得,则只言片语,随手札记。日积月累,由少而多,居然亦能自成片段。承出版界诸多师友厚爱,从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约撰《中国历史小丛书》之《顾炎武》,到二〇二二年商务印书馆刊行之《中国学案史》和《感恩师友录》,四十年间,读书所得幸获十余次结集。

 

近期,又蒙商务印书馆盛谊,拟将我数十年之历次为学结集汇为一帙,凭以为新时代之浩瀚学海存此一粟,奉请方家大雅赐教。传承学脉,德高谊厚,谨致深切谢忱。责任编辑鲍海燕同志,不辞辛劳,兢兢业业,置疫情起伏于不顾,屡屡枉驾寒舍,斟酌商量,精益求精。年轻俊彦如此之敬业精神,最是令我终身铭感。

 

陈祖武 谨识

二〇二二年五月卅日

 



【书目】

 

 

 

1.《清初学术思辨录》

(已出)

 

2.《中国学案史》

(已出)

 

3.《清代学术源流》

(已出)

 

4.《旷世大儒:顾炎武》

《衰世风雷:龚自珍与魏源》

 

5.《乾嘉学派研究》

 

6.《乾嘉学术编年》

 

7.《清代学者象传校补》

 

8.《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

 

 

《清初学术思辨录》

 

结合清初社会实际而谈学术思想,

这是最正确的方法之一。

——杨向奎

 

 

 

陈祖武 著

ISBN:978-7-100-21667-8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定价:128.00元

 

【本书目录】

 

原版序言  I

前  言  IV

 

一  清初国情分析(一)对 17 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估计  1

(二)明清更迭是历史的前进  3

(三)由乱而治的清初社会  9

二  清初学术溯源(一)在理学没落过程中所形成的“由王返朱”倾向  12

(二)经世思潮的兴起  17

(三)利玛窦与西学的输入  22

三  清初文化政策批判(一)清初文化政策的主要方面  29

(二)清廷文化政策的思想依据  36

(三)清初文化政策的历史作用  41

四  务实学风的倡导者顾炎武(一)生平学行述略  45

(二)社会政治思想  49

(三)经学思想  56

(四)文学思想  63

(五)务实学风  67

附录:关于《日知录集释》纂辑者的考察  75

五  王夫之的博大学术体系(一)坎坷的一生  83

(二)对传统学术的批判继承  86

(三)《双鹤瑞舞赋》考证  90

六  黄宗羲与浙东学术(一)从党争健将到学术巨擘  100

(二)《避地赋》与东渡日本  103

(三)《明儒学案》与清初学术史的编纂  107

(四)《留书》与《明夷待访录》  117

七  吕留良与浙西学术(一)吕留良学术溯源  122

(二)吕留良思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26

(三)吕留良与黄宗羲  137

八  李颙与关学(一)生平及为学趋向  144

(二)“悔过自新”说剖析  147

(三)“明体适用”说的历史价值  152

(四)“明学术,正人心”的执着追求  159

(五)李颙实学思想评价  166

九  从孙奇逢到颜李学派(一)孙奇逢合会朱王学术的努力  170

(二)颜元学说的形成  174

(三)颜元与漳南书院  177

(四)李塨对颜学的继承及背离  183

十  李光地与清初理学(一)江东二陆的理学  187

(二)李光地生平“三案”析疑  193

(三)李光地为学宗尚的转变  198

十一  清初的史学(上)(一)官修本朝史  202

(二)私家修史  204

(三)谷应泰与《明史纪事本末》  208

十二  清初的史学(下)(四)万斯同与官修《明史》  223

(五)《读史方舆纪要》与清初历史地理学  227

(六)吴乘权的史学成就  230

十三  清初文学艺术的经世特征(一)清初健实诗文风格的形成  239

(二)繁荣的清初诗坛和词学的复兴  242

(三)清初散文与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  246

(四)清初的戏曲艺术  248

十四  经学与考据学风的酝酿(一)费密与《弘道书》  254

(二)阎若璩与胡渭的考据学  262

(三)毛奇龄与清初经学  267

十五  清初学术的历史地位(一)清初学术的基本特征  273

(二)清初学术的发展趋势  278

(三)关于清初学术的几点认识  281

 

附录一  从清初的批判理学思潮看乾嘉学派的形成  287

附录二  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  303

 

【内容简介】

 

清初的80年是一个由乱而治的历史时期。作为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折射,清初学术走过了一段由诸说并起,竞相斗妍,趋向对古代学术成果进行清理的历程。这一历史过程是如何演进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演进?其间所反映出来的基本历史特征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去把握这一演进的基本规律?以及对清初学术的历史地位该做何评价?这就是本书力图回答的问题。该书研究的时间范围,主要是顺治、康熙二朝,即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时前后,凡80年间的学术思想。作者从社会史与学术思想史相结合的综合分析鲜明地指出:从总体上说,清初的学术界始终没有出现所谓“和世界的进步思想相联系的历史自觉”,也没有产生什么“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历史自觉”,更没有产生什么“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绝对要求”,并对以往清初学术思想史研究中,一度存在的将其人为近代化的倾向,提出了质疑。

 

总之,从社会史与学术思想史相结合,来探索清初学术思想发展的规律,是本书的显著特色。此书在宏观论述清初学术思想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同时,又进行了具体的个案研究,逐一对清初的浙东学派、浙西学派、关学派、颜李学派和经学、理学、考据学、史地学、文化艺术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著述、学术成就、思想特点、地位影响等方面条分缕析,一一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和论述。

 

《中国学案史》

 

 

 

陈祖武 著

ISBN:978-7-100-21122-2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定价:96.00元

 

【本书目录】

 

原版自序 I

第一章 学案体史籍溯源

一、先秦诸子论学术史 1

二、《史记》《汉书》的发凡起例之功 6

三、佛教史籍提供的借鉴 16

第二章 学案雏形的问世

一、撰述背景 21

二、《伊洛渊源录》之成书 27

三、主要内容及编纂体例 33

四、学术价值 38

第三章 阳明学与《圣学宗传》

一、道学统绪的延伸 42

二、阳明学的崛起 45

三、周汝登与《圣学宗传》 50

第四章 理学危机与晚明学术

一、理学营垒中的“由王返朱”声浪 56

二、经世思潮的兴起 61

三、晚明的中西文化交流 66

第五章 明清更迭与《理学宗传》

一、明清更迭与清初社会 70

二、清初学术演进之大势 72

三、孙奇逢学行述略 73

四、《理学宗传》的结撰 76

五、编纂体例及其影响 82

第六章 《明儒学案》的里程碑价值

一、从党争健将到学术巨擘 87

二、《明儒学案》成书时间商榷 95

三、主要内容及编纂体例 103

四、《明儒学案》与《皇明道统录》 116

第七章 《宋元学案》的纂修

一、黄氏父子的创始之功 120

二、全祖望与《宋元学案》 133

三、《宋元学案》的刊行 148

第八章 从《理学备考》到《学案小识》

一、康熙间的三部《理学备考》 152

二、朱子学的独尊与僵化 160

三、汉宋学术之争与《学案小识》 176

第九章 学案体史籍的殿军

一、会通汉宋以求新之晚清学术 196

二、徐世昌倡议修书 206

三、夏孙桐与《清儒学案》 209

四、《清儒学案》举要 215

五、读《清儒学案》商榷 222

第十章 学术史著述的创新

一、梁启超在学案与学术史间的抉择 229

二、钱穆与《清儒学案》 233

三、学案体史籍的余波 245

四、学案解题 247

 

【内容简介】

 

《中国学案史》是著名学术史专家陈祖武先生所著,远溯先秦诸子、史汉儒林,上起南宋(伊洛渊源录),下迄民国间(清儒学案),对我国学案体史籍的演变源流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梳理,是近三十年问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创获。是一部有开拓意义的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编纂学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学案体史籍在中国政治思想,学术文化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陈祖武教授所著《中国学案史》无论是对中国学术思想主流的把握,还是对各个学案内容细致入微的分析考证,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获意义的新见解,显示出卓越的识断,吸引研究者的注意,启迪人们在思想史,史学史和文献学诸方面以更多可以开拓的新领域。此外,该书表现出的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学风,对于今日的学风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

 

《清代学术源流》

 

聚焦清代学术史研究

 

 

 

陈祖武 著

ISBN:978-7-100-21428-5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定价:188.00元

 

【本书目录】

 

原版前言 I

 

上编 明清更迭与清初学术

第一章 清初国情分析 3

一、对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估计 3

二、明清更迭是历史的前进 5

三、由乱而治的清初社会 11

第二章 清廷文化政策批判 14

一、清初文化政策的主要方面 14

二、清廷文化决策的思想依据 21

三、清初文化政策的历史作用 26

第三章 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之交涉 30

一、孙夏峰笔下的刘蕺山 30

二、蕺山学北传的重要途径 35

三、从《理学宗传》到《明儒学案》 40

第四章 《明儒学案》的里程碑价值 45

一、从党争健将到学术巨擘 45

二、《明儒学案》成书时间商榷 53

三、主要内容及编纂体例 61

四、《明儒学案》与《皇明道统录》 74

五、《明儒学案》发微 77

第五章 从《日知录》到《日知录集释》 90

一、《日知录》纂修考 90

二、社会政治思想 100

三、经学思想 106

四、史学思想 113

五、文学思想 115

六、务实学风 120

七、《日知录集释》的纂辑 128

第六章 李二曲思想研究 135

一、《清史稿》李颙本传辩证 135

二、“悔过自新”说剖析 140

三、李二曲思想的基本特征 144

四、李二曲与清初关学 151

五、李二曲思想的历史价值 155

六、结语 159

第七章 颜李学派的历史命运 160

一、颜元学说的形成 160

二、颜元与漳南书院 163

三、李对颜学的继承及背离 168

四、王源学行述略 172

第八章 范鄗鼎与《理学备考》 180

一、范鼎学行述略 180

二、两部《明儒理学备考》 182

三、关于《国朝理学备考》 185

 

中编 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

第九章 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典范 191

一、对18世纪中国社会基本状况的认识 191

二、关于乾嘉汉学的形成 194

三、乾嘉汉学是一个历史过程 197

四、余论 199

第十章 江南中心城市与乾隆初叶的古学复兴 203

一、兴复古学之前驱 203

二、江永与徽州诸儒 206

三、苏州紫阳书院 208

四、卢见曾及其扬州幕府 211

五、从惠栋、戴震到钱大昕 214

第十一章 从经筵讲论看乾隆时期的朱子学 219

一、高宗初政与朱子学的提倡 219

二、在经筵讲论中对朱子学的质疑 223

三、从提倡理学到崇奖经学 229

四、余论 234

附录:乾隆朝经筵讲学一览 236

第十二章 《宋元学案》纂修述略 241

一、黄氏父子的创始之功 241

二、全祖望与《宋元学案》 254

三、《宋元学案》的刊行 269

第十三章 戴东原学述 273

一、从江永到戴震 273

二、惠栋与戴震 277

三、戴震学说的传播 283

四、献身《四库全书》 286

五、《孟子字义疏证》及其遭遇 289

第十四章 扬州诸儒与乾嘉学派 297

一、汪中的先秦诸子研究 297

二、焦循的经学思想 301

三、高邮王氏父子对乾嘉学术的总结 305

四、阮元与《皇清经解》 309

五、孔子仁学与阮元的《论语论仁论》 316

六、余论 324

第十五章 章实斋研究二题 327

一、读章实斋家书札记 327

二、章实斋集外佚札二通考证 341

第十六章 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札记 348

一、乾嘉经学一趋考据之缘由 348

二、乾嘉思想界之三巨擘 352

三、庄氏学渊源之探讨 359

第十七章 乾嘉学派研究与乾嘉学术文献整理 370

一、《清人别集总目》的编纂 370

二、别集佚文的辑存 374

三、诸家年谱的董理 378

 

下编 晚清学术及一代学术之总结

第十八章 汉宋学术之争与《国朝学案小识》 387

一、汉宋学术之争的由来及其发展 387

二、江藩与《国朝汉学师承记》 391

三、方东树与《汉学商兑》 395

四、唐鉴生平学行述略 397

五、《国朝学案小识》举要 400

六、编纂体例及其评价 403

第十九章 晚清七十年之思想与学术 407

一、经世思潮的崛起 407

二、从“中体西用”到“三民主义” 413

三、会通汉宋学术以求新 422

第二十章 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 433

一、关于《近世之学术》 433

二、《清代学术概论》的创获 437

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结撰 441

四、杰出贡献举要 446

五、大师留下的思考 453

六、梁任公先生与清华研究院 456

第二十一章 《清儒学案》杂识 462

一、徐世昌倡议修书 462

二、夏孙桐与《清儒学案》 464

三、《清儒学案》举要 470

四、读《清儒学案》商榷 478

第二十二章 《清儒学案》之余波 485

一、对唐、徐二家《学案》之批评 485

二、清代理学演进之四阶段 488

三、精进不已终身以之 493

四、余论 496

 

【内容简介】

 

本书将有清一代的学术演进,分为清初学术、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晚清学术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做了整体性的研究,既有宏观的把握与识断,也有微观的考辨与探析,体现了目前清代学术研究的最新成就和高度。本书运用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了有清一代学术发展的源流嬗变,而且对学术演进与世运变迁、政治文化导向等之间的密切联系,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做了深入阐释。总之,这是一部功底扎实、内容丰厚、史论结合、视野开阔、多维创新的重要清代学术史著作,有力地推进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深化和提升。

 

陈祖武作品

 

《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全八册)》

 

 

 

陈祖武 著

ISBN:978-7-100-18730-5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定价:5800.00元

 

【目录】

 

前言

凡例

儒林传序

儒林一

 孙奇逢耿介

 黄宗羲弟宗炎 宗会 子百家

 王夫之兄介之

 李颙李因笃 李柏 王心敬

 沈国模史孝咸 韩孔当 邵曾可 邵廷采 王朝式

 谢文洊甘京 黄熙 曾曰都 危龙光 汤其仁 宋之盛 邓元昌

 高愈顾培 彭定求 彭绍升

 汤之錡施璜 张夏 吴曰慎

 陆世仪陈瑚 盛敬 江士韶

 张履祥钱寅 何汝霖 凌克贞 屠安世 郑宏 祝洤

 沈昀姚宏任 叶敦艮 刘汋

 应㧑谦

 朱鹤龄陈启源

 范鄗鼎党成 李生光

白奂彩党湛 王化泰 孙景烈

 胡承诺

 曹本荣张贞生

 刘原渌姜国霖 刘以贵 韩梦周 梁鸿翥 法坤宏 阎循观 任瑗

 颜元王源 程廷祚 恽鹤生

 李塨

 刁包王余佑

李来章冉觐祖 窦克勤

李光坡从子钟伦

庄亨阳宫献瑶

王懋竑朱泽沄 乔僅 汪绂

李梦箕子图南 张鹏翼 童能灵

胡方冯成修 劳潼

劳史桑调元 汪鉴

顾栋高陈祖范 吴鼎 梁锡璵

孟超然

汪绂余元遴

姚学塽潘諮

唐鑑

吴嘉宾刘傅莹

刘熙载

朱次琦

成孺

邵懿辰高均儒 伊乐尧

儒林二

顾炎武

张尔岐马骕

万斯大兄斯选 子经 侄言

胡渭子彦昇 叶佩荪

毛奇龄陆邦烈

阎若璩李鎧 吴玉搢

     惠周惕子士奇 孙栋 余萧客

     陈厚耀

     臧琳玄孙庸 礼堂

任启运

全祖望蒋学镛 董秉纯

沈彤蔡德晋 盛世佐

江永程瑶田

褚寅亮

卢文弨顾广圻

钱大昕族子塘坫

王鸣盛金曰追 吴凌云

戴震金榜

段玉裁钮树玉 徐承庆

孙志祖翟灏 梁玉绳 梁履绳 汪家禧

刘台拱朱彬

孔广森

邵晋涵周永年

王念孙子引之 李惇 贾田祖 宋绵初

汪中江德量 徐复 汪光嬟

武亿

庄述祖庄绶甲 庄有可

戚学标江有诰 陈熙晋 李诚

丁杰周春

孙星衍毕亨 李贻德

王聘珍

凌廷堪洪榜 汪龙

桂馥

江声江沅

钱大昭子东垣 绎 侗 朱骏声

儒林三

马宗梿子瑞辰 孙三俊

张惠言子成孙 江承之

郝懿行妻王照圆

陈寿祺子乔枞 谢震 何治运 孙经世 柯蘅

许宗彦

吕飞鹏沈梦兰 宋世犖

严可均严元照

焦循子廷琥 顾凤毛 钟怀 李钟泗

李富孙兄超孙 弟遇孙

胡承珙胡秉虔 朱珔

凌曙薛传均

刘逢禄宋翔凤 戴望

雷学淇王萱龄 崔述

胡培翬杨大堉

刘文淇子毓崧 孙寿曾 方申

丁晏

王筠

曾钊林伯桐 李黼平

柳兴恩弟荣宗 许桂林 钟文烝 梅毓

陈澧侯康 侯度 桂文灿

郑珍邹汉勋 王崧

刘宝楠子恭冕

龙启瑞苗夔 庞大堃

陈立

陈奂金鹗

黄式三子以周 从子以恭

俞樾张文虎

王闿运

王先谦

孙诒让

郑杲宋书升 法伟堂

 

【内容简介】

 

《清史稿儒林传》凡四卷。卷一至卷三,大致以学术宗尚区分类聚,略依年辈先后为序,著录一代儒林中人近三百家生平学行。卷一专记理学诸儒;二三两卷分别记经学、小学、史学及诸子学中人。所录各家,人自为传,或独领一篇,或诸家共席,首尾一贯,自成体系。卷四则沿《明史》旧规,专记入清以后,历世衍圣公之承袭,唯无以附丽,乃置诸《儒林传》末。由于《清史稿儒林传》前三卷所具学术价值,因之自1928年刊行以来,一直以治清代学术史之基本史籍,而为学人所重视。陈祖武先生长于清代学术史,曾著《清初学术思辨录》、《中国学案史》、《清代学术源流》等书,均为清代学术史研究之圭臬。先生于1978年即检读《清史稿儒林传》,历时四十余年,晚近以来,遂将历年所记整理成帙,所成校记已逾千条。本书以中华书局1977年《清史稿》点校本为依据,对该书《儒林传》著录之近三百家传记进行整理。逐家校读,订讹正误,以期得一可据可依之读本。订正范围,拟包括人名、地名、时间、史事、职官、制度、著述及学术主张等。《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是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是《清史稿儒林传》成书以来最为详尽的一次校读整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此出版形式为线装,一函八册,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并重。

 

《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全二册)》

 

 

 

陈祖武 著

ISBN:978-7-100-19268-2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定价:1280.00元

 

 

【目录】

 

前言

凡例

儒林传序

儒林一

 孙奇逢耿介

 黄宗羲弟宗炎 宗会 子百家

 王夫之兄介之

 李颙李因笃 李柏 王心敬

 沈国模史孝咸 韩孔当 邵曾可 邵廷采 王朝式

 谢文洊甘京 黄熙 曾曰都 危龙光 汤其仁 宋之盛 邓元昌

 高愈顾培 彭定求 彭绍升

 汤之錡施璜 张夏 吴曰慎

 陆世仪陈瑚 盛敬 江士韶

 张履祥钱寅 何汝霖 凌克贞 屠安世 郑宏 祝洤

 沈昀姚宏任 叶敦艮 刘汋

 应㧑谦

 朱鹤龄陈启源

 范鄗鼎党成 李生光

白奂彩党湛 王化泰 孙景烈

 胡承诺

 曹本荣张贞生

 刘原渌姜国霖 刘以贵 韩梦周 梁鸿翥 法坤宏 阎循观 任瑗

 颜元王源 程廷祚 恽鹤生

 李塨

 刁包王余佑

李来章冉觐祖 窦克勤

李光坡从子钟伦

庄亨阳宫献瑶

王懋竑朱泽沄 乔僅 汪绂

李梦箕子图南 张鹏翼 童能灵

胡方冯成修 劳潼

劳史桑调元 汪鉴

顾栋高陈祖范 吴鼎 梁锡璵

孟超然

汪绂余元遴

姚学塽潘諮

唐鑑

吴嘉宾刘傅莹

刘熙载

朱次琦

成孺

邵懿辰高均儒 伊乐尧

儒林二

顾炎武

张尔岐马骕

万斯大兄斯选 子经 侄言

胡渭子彦昇 叶佩荪

毛奇龄陆邦烈

阎若璩李鎧 吴玉搢

     惠周惕子士奇 孙栋 余萧客

     陈厚耀

     臧琳玄孙庸 礼堂

任启运

全祖望蒋学镛 董秉纯

沈彤蔡德晋 盛世佐

江永程瑶田

褚寅亮

卢文弨顾广圻

钱大昕族子塘坫

王鸣盛金曰追 吴凌云

戴震金榜

段玉裁钮树玉 徐承庆

孙志祖翟灏 梁玉绳 梁履绳 汪家禧

刘台拱朱彬

孔广森

邵晋涵周永年

王念孙子引之 李惇 贾田祖 宋绵初

汪中江德量 徐复 汪光嬟

武亿

庄述祖庄绶甲 庄有可

戚学标江有诰 陈熙晋 李诚

丁杰周春

孙星衍毕亨 李贻德

王聘珍

凌廷堪洪榜 汪龙

桂馥

江声江沅

钱大昭子东垣 绎 侗 朱骏声

儒林三

马宗梿子瑞辰 孙三俊

张惠言子成孙 江承之

郝懿行妻王照圆

陈寿祺子乔枞 谢震 何治运 孙经世 柯蘅

许宗彦

吕飞鹏沈梦兰 宋世犖

严可均严元照

焦循子廷琥 顾凤毛 钟怀 李钟泗

李富孙兄超孙 弟遇孙

胡承珙胡秉虔 朱珔

凌曙薛传均

刘逢禄宋翔凤 戴望

雷学淇王萱龄 崔述

胡培翬杨大堉

刘文淇子毓崧 孙寿曾 方申

丁晏

王筠

曾钊林伯桐 李黼平

柳兴恩弟荣宗 许桂林 钟文烝 梅毓

陈澧侯康 侯度 桂文灿

郑珍邹汉勋 王崧

刘宝楠子恭冕

龙启瑞苗夔 庞大堃

陈立

陈奂金鹗

黄式三子以周 从子以恭

俞樾张文虎

王闿运

王先谦

孙诒让

郑杲宋书升 法伟堂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华书局1977年《清史稿》点校本为依据,对该书《儒林传》著录之近三百家传记进行整理。逐家校读,订讹正误,以期得一可据可依之读本。订正范围,拟包括人名、地名、时间、史事、职官、制度、著述及学术主张等。《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是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是《清史稿儒林传》成书以来最为详尽的一次校读整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清代学者象传校补(全三册)》

 

 

 

叶衍兰  叶恭绰 编

陈祖武 校补

ISBN:978-7-100-12902-2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定价:468.00元

 

【编者简介】

 

叶衍兰,字南雪,号兰台,广东番禺人。工小篆行楷,精于绘清代学者遗像,各附以小传,自顾亭林至魏默深凡百十七人。其孙恭绰,为影印传世。

 

叶恭绰,字裕甫,又字誉虎、玉父,号遐翁、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广东番禺人,祖籍浙江余姚。中国现代书画大师,20世纪著名文人、收藏家,重要的美术活动家和组织者。其著作甚丰,主要有《遐庵诗稿》、《遐庵清秘录》、《遐庵词》、《遐庵谈艺录》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清代顾炎武、黄宗羲等369位学者的画像,全部用写真手法摹绘。全书原分两集出版,第一集是叶衍兰积三十年之力搜集而成,并撰有小传,用小楷书写,但生前并未印行,其孙叶恭绰继承祖父遗志,先于1928年将第一集交商务印书馆影印问世。以后即着手继续搜集,经二十年之久,又得200人,编为第二集,由江西画师杨鹏秋摹绘,并私人出资,由珂罗版社影印出版。此次整理出版,对原图继续影印,第一集小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先生手写誊录并加标点;第二集,原书有图象无文字,由陈祖武先生仿第一集小传风格,为第二集补出小传,并手写誊录。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