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东辉 著《中国传统忠德变迁史研究》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3-10-27 23:28:42
标签:

桑东辉 著《中国传统忠德变迁史研究》出版

 

 

 

书名:《中国传统忠德变迁史研究》

作者:桑东辉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7

 

【本书简介】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中国传统忠德变迁史研究》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中,忠是非常重要的德目。忠意识的产生可上溯到原始社会后期。到了春秋时期,忠意识、忠观念发展为忠德。战国秦汉以后,“忠君”逐渐成为忠德的代名词,几乎遮蔽了忠是对一切人、一切事竭心尽力这一原初含义,但忠于社稷的爱国主义、尽忠职守的敬业精神,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忠诚义务、忠信原则、忠恕之道等诚信品质始终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基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中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分析,指出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忠德的地位有一个升降沉浮的过程;在忠德的内涵方面,不同时期其侧重点亦各不相同;作为传统道德,忠德的演变离不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这一主线。作者以微观研究与宏观归纳相结合,个案展示与群体分析相贯串,说理鞭辟入里,见解精深独到。从道德变迁史的角度,厘清了传统忠德的发展脉络;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挖掘了忠德的伦理学基础;从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忠德变迁的外部因素;从超越时代价值的角度,探索了传统忠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本书的出版,有利于挖掘、彰显忠德所蕴含的合理内核,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能够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必不可少的传统文化基因和坚强有力的民族支撑。

 

【本书作者】

 

桑东辉,黑龙江哈尔滨人,伦理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曾著有《法律视野下先秦和谐思想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合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传统忠德变迁史研究”,在《光明日报》《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本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忠意识、忠观念的出现与忠德的产生

第一节 原始社会: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三代(夏、商、西周):忠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春秋时期:忠作为一种道德德目出现

第四节 战国时期:忠君观念的强化

第五节 先秦主要思想流派的忠德观

第二章“三纲”的确立与忠君的凸显

第一节 秦和汉初的君臣关系及对忠德的影响

第二节 从董仲舒到《白虎通》:忠君道德占据至高无上地位

第三节 两汉的政治局势及忠德状况

第三章 社会动荡与忠德沉浮

第一节 玄学、佛道的相继兴起及对忠德的影响

第二节 三国争衡对“三纲”及忠君道德的影响

第三节 两晋时期的忠君道德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忠德的沉沦与忠义之士的坚守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忠德特点

第四章 忠德的回归与回归进程的中断

第一节 从复兴儒家道统到《忠经》的出现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忠德状况

第三节“五代无全臣”辨

第五章 宋明理学与忠德由隆显走向愚忠

第一节 宋明理学对“三纲”及忠德的凸显

第二节 宋代政治生活中的忠德状况

第三节 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忠德状况

第四节 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与明代忠德状况

第五节 明末清初启蒙思潮和清代早中期的忠德状况

第六节 宋(辽金)元明清时期的忠德特点

第六章 近代道德革命对传统忠德的批判与扬弃

第一节 从改革到维新:对制度化儒学及忠德思想的反思

第二节 民初之社会思想状况与新文化运动对忠君道德的清算

第三节 近代道德革命对忠德价值的返本开新

结语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