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院林、焦霓 整理《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4-02-08 21:51:07
标签:

郭院林、焦霓 整理《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出版

 

 

 

书名:《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作者:(清)刘文淇著,郭院林 焦霓 整理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

 

【内容简介】

 

《左传》于群经中最为宏伟。历代学者研修成果丰硕,形成学术富矿。仪征刘氏四代共治《左传》之学,时人常方之吴门惠氏。刘文淇不满于《十三经》唐宋旧疏,与友朋相约重作新疏,其考证《左传》旧疏,辑录旧注并为之疏证,开启了刘氏家学四代持续的治《左》事业。此后刘毓崧、刘寿曾兄弟及四传刘师培持续努力,而《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仍止于襄公五年,为学界憾事。对于这样一个时处激变时代的经学世家,无论其学人交游与学术影响、学术著作丰富性以及经学研究创新性还是研究方法独特性,都值得深入整理与研究。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但版式不佳,未能施以新式标点,不便阅读;同时不能展示整理本与原稿、副稿的异同,存在讹脱与错误。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计划收入,而至今未见出版。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有“清乾嘉扬州学派研究”计划有刘氏《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惜至今未见成书面世。

 

郭院林教授于硕士阶段即对仪征刘氏学术进行探索,博士论文以《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为题并出版,长期以来对《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进行整理与研究。《<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点校整理》于2019年被立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TQB007),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甄别版本与确定底本,点校与整理,经过一年的补充、修改、完善,在2021年5月整理完成书稿《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106万余字。

 

该书对既有的《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各种版本进行了甄别。刘氏《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仅止于襄公五年,为未完稿。现存稿本有原稿、副稿(包括清抄稿与提纲稿),加上科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共有三种本子。原稿《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共七册,藏上海图书馆,索书号T46165-71(有光盘),上有印章:“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合众图书馆藏书印”。每册封面题字“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原稿)”,其中第一、二、三、四、七册扉页有题字。副稿《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又称清抄本,共七册,藏上海图书馆,索书号T46158-64(有光盘)。版式:13×21cm,每页12行,每行22字,无框格,共826页。存:隐公元年至宣公十八年,此稿分两部分,隐公元年至四年蓝格,其他无框格藏印。内容截至宣公十八年。有部分提纲稿(僖公元年至二十三年)。《续修四库全书》据此本影印,入经部126—127册(下称影印本,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科学院整理本。1959年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第一、第二所依据副稿,副稿缺少部分——僖公(十六年传至二十二年)、成公(元年至十八年)、襄公(元年至五年终),则据原稿补抄,将《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整理后出版(下称“科学本”)。日本东京株式会社1979年据科学本影印,仅删去前面所附图版。该书以清抄本为整理底本,以原稿参校,酌情参考科学本和其他典籍。底本与其他版本在文字方面有不同的,以脚注形式说明。刘氏疏证所用工作底本可能为某种宋本,与当今大陆最为流行的《左传》读本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下称“杨本”)多有不同。整理时保持刘氏原本原貌而不做修改。为明确二者区别,免除读者翻检、对比之劳,整理中如遇有不同,亦在脚注中说明。

 

该书以清抄本、科学本与稿本相校,有眉批未被收入者,为存旧观,此次整理,将未录眉批内容于脚注中说明。“科学本”做的工作注明“科学本注”,不掠人之美。此次整理新出注近300条,以“林按”形式注明,主要有:指出学术史问题,分析文字异文,指出原稿有而“科学本”整理时没有说明的情况,指出原稿为眉批,“科学本”整理录入为正文的情况,反映刘氏前后不一致的思考等情况。

 

整理者统一格式与改正讹误。刘氏在疏证时,所收录的资料往往采取节录的方法,尤其是征引孔颖达《左传疏》的内容,是根据需要而引用;有些篇名也没有写全。同时,清抄本有些字句脱略错误,字体繁、简不一,疑是抄写不严谨致误。整理时进行改正,而不一一作注。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整理本按规范繁体字横排录入,对底本的异体字进行规范转换。惟古人著作行文有注重文字、修辞者,故其刻意之通假字,亦视具体情况予以保留,不强求一律。

 

原稿全书各篇文章,均无分段。今依文意分段,以便阅读、利用。各篇均施以新式标点。《疏证》罗列材料丰富,存在引而不断、随时割裂的问题。为了尊重原貌,整理时不以引用材料纠正原稿;引用割裂或撮述大意时,也视作原文引用。

 

 

 

【作者简介】

 

郭院林,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访问学者,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地域文学与文化。1975年生于江西省庐山市人。2001年入南京大学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师从徐有富先生,2004年于南京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入北京大学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师从安平秋先生,2007年7月于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援疆到新疆石河子大学工作,曾任石河子大学中文系主任。2007年副教授,2012年教授。2014年1月调入扬州大学文学院工作。

 

出版《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学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彷徨于迷途——刘师培思想与学术研究》(凤凰出版社2012年)《清代汉语文学中的国家认同》(九州出版社2020年)《在时光的陀螺上跳舞》(个人诗文集,广陵书社2018年)《青白尼罗河》(翻译,花城出版社,2008年)等著述8部。自2003年以来在《北京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中国典籍与文化》发表《试论司马迁以道统抗衡政统的精英意识》《道德拓展与文体突破》《刘师培的戴震学》《刘文淇学行考论》等80余篇论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清代新疆国家认同研究》(10BZZ004,结项良好),在研江苏省重大招标课题《清代仪征刘氏经学研究》(16ZD012),2019年国家后期资助项目“《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整理”(19FTQB007)。2006年荣获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2007年荣获北京市教委颁发“支援西部教育”荣誉证书。2015年扬州大学佰亿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15年扬州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20年、2023年分别荣获江苏省第十六、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