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朱彝尊 著《經義考新校》出版暨序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4-02-08 22:47:05
标签:

(清)朱彝尊 著《經義考新校》出版暨序言

 

 

 

书名:《经义考新校》

作者:(清)朱彝尊

编者:林庆彰等 主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版次:2023年10月

 

作者、编者简介

 

作者:

 

 

 

朱彝尊(1629—1709),清文学家、学者。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与修《明史》,仅二年而罢归。通经史,兼擅诗词古文。于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爲“词家三絶”。诗宗唐而求变,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朱北王”。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词综》《明诗综》等。

 

编者:

 

 

 

林庆彰,一九四八年生,台湾台南县人。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班毕业,文学博士。专研经学、图书文献学、国际汉学。对研究明清经学史尤有心得,曾提出经学史发展过程中,每隔数百年就会出现“回归原典”的现象,享誉国际汉学界。著有《明代考据学研究》《明代经学研究论集》《清代经学研究论集》《清初的群经辨僞学》《中国经学研究的新视野》《顾颉刚的学术渊源》等十余种,编有《经学研究论著目録》《日本研究经学论著目録》《日本儒学研究书目》《民国时期经学图书总目》《民国时期经学丛书》《晚清四部丛刊》等五十余种。主编《经学研究论丛》《国际汉学论丛》。翻译有《经学史》《论语思想史》《日本近代汉学家》等五种。历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研究员,东吴大学端木恺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中国经学研究会理事长。

 

内容简介

 

《经义考》三百卷(实存二百九十七卷),爲清初朱彝尊所著,收集先秦至清初研究经学的著作,著其作者、书名、卷数、存佚,并列原书序跋、历代学者之考论,再附以朱氏之按语。爲我国最有系统之经学总目録,被誉爲经学目録的集大成之作。

 

《经义考新校》以卢见曾补刻本爲底本,加以全式标点,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爲校本,并将翁方纲《经义考补正》、罗振玉《经义考校记》和《四库全书总目》中辨正《经义考》失误的内容,附于相关条目下。全书共分10册,附有书名和作者索引。

 

本书精装版于2010年12月出版,本次改爲平装重新推出,改正了少量文字及标点错误。

 

【目录】

 

经义考新校序

点校凡例

卢见曾序

卢见曾奏状

陈廷敬序

毛奇龄序

朱稻孙识语

卢见曾识语

御制题朱彝尊经义考

乾隆上谕

三宝纪文

卷一 御注、敕撰

卷二 易一

……

卷七十一 易七十

卷七十二 书一

……

卷九十七 书二十六

卷九十八 诗一

……

卷一百十九 诗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 周礼一

……

卷一百二十九 周礼十

卷一百三十 仪礼一

……

卷一百三十七 仪礼八

卷一百三十八 礼记一

……

卷一百六十二 礼记二十五

卷一百六十三 通礼一

……

卷一百六十六 通礼四

卷一百六十七 乐

卷一百六十八 春秋一

……

卷二百十 春秋四十三

卷二百十一 论语一

……

卷二百二十一 论语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孝经一

……

卷二百三十 孝经九

卷二百三十一 孟子一

……

卷二百三十六 孟子六

卷二百三十七 尔雅一

卷二百三十八 尔雅二

卷二百三十九 群经一

……

卷二百五十一 群经十三

卷二百五十二 四书一

……

卷二百五十九 四书八

卷二百六十 逸经上

卷二百六十一 逸经中

卷二百六十二 逸经下

卷二百六十三 毖纬一

……

卷二百六十七 毖纬五

卷二百六十八 拟经一

……

卷二百八十 拟经十三

卷二百八十一 承师一

……

卷二百八十五 承师五 广誉附

卷二百八十六 宣讲(阙)、立学(阙)

卷二百八十七 刊石一

……

卷二百九十一 刊石五

卷二百九十二 书壁

卷二百九十三 镂板

卷二百九十四 著录

卷二百九十五 通说一

……

卷二百九十八 通说四

卷二百九十九 家学(阙)

卷三百 自叙(阙)

本书工作人员简介

 

【序言】

 

经义考新校序

 

朱彝尊(一六二九—一七〇九),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荐举博学鸿词;翌年,召试授检讨;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入直南书房供职;三十一年(一六九二),辞官归田,著述以终。《经义考》即爲朱氏晚年经学专科目録之巨著。

 

朱氏所以要编辑诸儒说经书目,通録历代经传、序跋爲一编,其原因有二:一是见当日说经者局守一家之言,朱氏认爲“守一家之说,足以自信,不足以析疑”,而“今则士守绳尺,无事博稽,至问以笺疏,芒然自失”。欲经学通明,惟博学详考能矫理学末流空疏之弊,而得反约之功。二是先儒遗编,失传者十九。尤以宋、元诸儒经解,因无人表章,日就烟没。爲挽救经学的危机,遂仿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朱睦挈《授经图》《经序録》,孙承泽《五经翼》,并以各书所说增补之,上起两汉,下迄清初,收録历朝经义书目八千四百多种,著者四千三百多家,名曰《经义考》,凡三百卷。其中,卷首爲康熙之《御注》《敕撰》,卷二八六《宣讲》《立学》,卷二九九《家学》,卷三〇〇《自叙》等三卷,未完成朱氏即过世,以致有目无书,实际编録计二百九十七卷。著録各书,先列撰者姓氏、书名、卷数,卷数有异同,则注某书作几卷,次标明存、佚、阙、未见,再列原书序跋、诸儒论说及撰者之爵里,朱氏有辨正者,则附列按语于末。

 

朱氏是书,于历代书目、史传、方志、文集等,凡涉及经义文献之著作(包括承师、拟经、毖纬等),无论篇章或碑板,无不一一加以收録,汇爲一编。惟因其网罗宏富,囊括千古,故其书亦颇有阙失。大要言之,有注阙、佚、未见,而以《四库》所録校之,往往其书具存者;有考证未审者;有篇卷、撰者名氏仕履之误者,故清儒继起续补者有之,校正者有之。如沈廷芳《续经义考》四十卷,胡尔荣《经义考校勘记》二卷,陆茂增《续经义考补遗》,钱东垣《补经义考》四十卷、《续经义考》二十卷,翁方纲《经义考补正》十二卷,罗振玉《经义考目録》八卷、《校记》一卷,然多未见传本,仅翁、罗二家之书见存。

 

 

 

目前可见之《经义考》版本,有:

 

(一)初稿本:封笺题曰“朱竹垞太史编《经义存亡考》青来馆主人自述”,残存十册。爲朱彝尊编辑《经义考》之初稿本。原国立北平图书馆藏书,今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卢见曾补刻本:康熙四十八年(一七〇九),朱彝尊逝世,《经义考》仅刻成《易》《书》《诗》《礼》《乐》五类,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始由卢见曾补刻完成。现有“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初印四十八册本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六十四册本一部,台湾大学图书馆藏六十四册本二部。

 

(三)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清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有修《四库全书》之议,次年开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先完成《四库全书荟要》,贮于摛藻堂。《经义考》收入史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九八八年台北世界书局有影印本,《经义考》在史部第二三七—二四二册。

 

(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完成《四库全书》第一部,贮于文渊阁,《经义考》收入史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九八六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经义考》在史部第六七七—六八〇册。

 

(五)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经义考》收入史部。二〇〇五年北京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经义考》在史部第二二五、二二六册。

 

(六)汪汝瑮补刻本: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刻印完成。日本神户大学图书馆有藏本。

 

(七)浙江书局本:浙江书局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刊行《经义考》。现有台湾大学图书馆藏两部,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一部。

 

(八)《四部备要》本,上海中华书局于一九二〇年至一九三四年印行《四部备要》,《经义考》收入经部。此本卷前牌记题“据扬州马氏刻本校刊”,然根据吴政上先生之研究,其所据底本是浙江书局本。

 

以上诸本,如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皆有影印本流传。然各本皆未加新式标点,阙误处也未经校勘;且书名和内文字体并无分别,检索爲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经学文献组林庆彰、蒋秋华、杨晋龙三人,乃向“国家科学委员会”提出专题研究计划“点校补正《经义考》”(NSC-88-0301-H-001-065),进行《经义考》之整理工作。该计划于一九九四年三月开始执行,次年六月完成。整理之方法是以卢见曾补刻本爲底本,加以新式标点,再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爲辅本,详加校勘,作成校记。再将前贤之补正资料,如翁方纲《经义考补正》,罗振玉《经义考校记》《四库全书总目》(涉及《经义考》失误,而四库馆臣加以辨正者)等,附于相关条目之下。

 

《点校补正经义考》由“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自一九九七年六月起,至一九九九年八月出版完毕,全书精装八大册,合计六千余页。

 

全书各册起迄卷数,及参与点校之工作人员如下: 

 

第一册(卷一—三四),由许维萍、冯晓庭、江永川点校。

 

第二册(卷三五—六七),由冯晓庭、许维萍点校。

 

第三册(卷六八—一〇四),由冯晓庭、陈恒嵩、侯美珍点校。

 

第四册(卷一〇五—一四四),由侯美珍、汪嘉玲、黄智信、张惠淑点校。

 

第五册(卷一四五—一八四),由汪嘉玲、张广庆、黄智信点校。

 

第六册(卷一八五—二二四),由张广庆、冯晓庭、许维萍、游均晶点校。

 

第七册(卷二二五—二六四),由游均晶、许维萍、黄智明点校。

 

第八册(卷二六五—二九八),由侯美珍、黄智明、陈恒嵩点校。

 

除上述负责点校之工作人员外,张广庆先生负责全部点校工作之推动,审稿工作由林庆彰、蒋秋华、杨晋龙、张广庆等先生负责。

 

《点校补正经义考》出版后的十年间,学界有不少评价意见,清华大学历史系彭林教授说:“林庆彰先生主持点校之《经义考》,卷帙繁冗,工程浩大,经百般艰辛,终得行世,是爲学界之盛举。”南京大学文学院张宗友教授在所作《点校补正经义考平议》第一节《点校补正经义考之成就》里说:“其成就,一言以蔽之,可称爲目前《经义考》最爲精善的版本。”何以精善?张教授又说:

 

首先,底本与参校本选择精审。……点校者选取卢氏续刊本作爲底本,参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卢氏续刊本是在初刻本的基础上,续刻成爲完帙的,是《经义考》的第一个全本,其后各种刊本,均溯源于此本。因此,以卢氏续刊本爲底本,最能保持《经义考》全本原貌,是进行点校工作的最佳选择。

 

其次,点校本吸收了主要校正著作的成果,具有集成性质,从而提高了《经义考》文本的准确性,极大地方便了对《经义考》的取资利用。

 

其三,点校本出校颇精,不仅能据《经义考补正》《经义考校记》《四库全书总目》以正《经义考》之误。也能自断其误,并校正《补正》《校记》《总目》之误。

 

这些批评对所有参与整理《经义考》的工作人员都是莫大的鼓励。

 

上海古籍出版社得知我们有《点校补正经义考》,很想跟我们合作,在大陆出版新版本。二〇〇七年和蒋秋华、蔡长林到上海考察,顺道拜访上海古籍出版社,和社长及编辑人员商谈出版的事,个人以爲当时校点时,由于工作人员没有太多的经验,有许多误点,学术界人士对校点提出订正者,有:

 

(一)彭林教授作《点校补正经义考第六、七册孝经部分标点疑误》,刊于《经学研究论丛》第九辑(二〇〇一年一月);

 

(二)张宗友教授作《点校补正经义考易类标点商榷举隅》,刊于《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二辑(二〇〇九年七月);

 

(三)张宗友教授作《点校补正经义考平议》,刊于《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三辑(二〇一〇年六月);

 

(四)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石立善教授作《点校补正经义考孝经类、孟子类标点指瑕》,刊于《经学研究论丛》第十八辑(二〇一〇年十月)。

 

这些文章纠正了《点校补正经义考》部分标点的错误,对正确理解《经义考》的内容,有相当的助益。

我向上海古籍出版社建议,爲了让这个版本更完备,有需要再重新校订一次。上海古籍同意我们的作法,二〇〇七年九月开始校订,仍以卢见曾补刻本爲底本,以其他版本爲辅本,将各种版本和相关资料一一核对,并记録在文稿中。这次因爲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更可以从比较中得知文津阁《四库全书》篡改《经义考》的方法与其他《四库全书》本有何异同。此次参与核对的工作人员有冯晓庭、叶纯芳、简逸光、黄智明、郑于香、陈亦伶、倪玮均、洪楷萱、陈洛嘉、曾怡慧等十人。校订工作于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完成,计耗时一年。二〇〇九年一月开始,由冯晓庭、叶纯芳两学弟负责写校记,并陆续将完稿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排版,约经过一年,于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全部完成。

 

 

爲方便请专家审閲,二〇一〇年一月起,先把《经义考》初校样放大。五月起邀请专研经学的学者十位,重新审閲,订正点校的错误,至二〇一〇年八月全部完成,并陆续交稿给上海古籍出版社。这十位经学专家的名单和负责的部分如下: 

 

冯晓庭:卷一至三四。

 

蒋秋华:卷三五至六七。

 

陈恒嵩:卷六八至九七。

 

范丽梅:卷九八至一一九。

 

张晓生:卷一二〇至一四四。

 

丁亚杰:卷一四五至一八四。

 

蔡长林:卷一八五至二三〇。

 

黄智明:卷二三一至二六二。

 

黄复山:卷二六三至二六七。

 

林庆彰:卷二六八至二九八。

 

这部书爲了与《点校补正经义考》有所区隔,上海古籍出版社提议,改名爲《经义考新校》。此时此地,在大陆出版新校正本《经义考》,有数点意义。其一,近数十年来,经学不太受大陆学界的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学研究的风气已逐渐复甦。这本《经义考新校》的出版,即是最好的证明。其二,对经学研究来说,海外不论古籍整理、目録编纂和专门论著,都有许多研究成果,这次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合作,给将来与海外学术交流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我从一九七五年开始研究经学,迄今三十五年。这中间,从事经学相关工作有下列数种:

 

(一)编辑经学工具书:已完成的有《经学研究论著目録》《日本研究经学论著目録》《乾嘉学术论著目録》《晚清经学研究文献目録》《日本儒学研究书目》等十种。

 

(二)编辑经学家著作集:已完成的有《姚际恒著作集》《李源澄著作集》《张寿林著作集》三种。

 

(三)重新诠释经学史:提出魏晋时代是古学大爲兴盛的时代,以取代思想史家所说“经学的玄学化”的不正确说法;又提出经学史上每隔数百年,就会産生一次“回归原典”运动的说法。研究经学史相关论文近百篇。

 

(四)翻译国外经学著作:已完成的有《近代日本汉学家》、《经学史》(合译)、《论语思想史》(合译),另译有单篇论文二十余篇。可说时时刻刻都在读经书,发扬经学。

 

现在,看到大陆的高校开了经学的课程,研经同道国内外忙着参加经学会,以前被视爲封建余毒的经学著作也点校出版了,内心无限的喜悦。上海古籍出版社不计盈亏,爲经学的复兴尽心尽力,令人感动。再度感谢前后两次参与整理的三十多位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辛劳,这部书不可能完成;也感谢彭林、张宗友、石立善三位教授,对部分内容,句斟字酌,订正许多疏失,也提高了这部书的质量。在《经义考新校》出版之际,爰赘二三言,权充一篇序。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林庆彰

志于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501研究室

 

注:部分图文来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如需引用,请参考原书。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