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研究的新视野”青年学者工作坊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5-04-30 22:15:58
标签:

“宋明理学研究的新视野”青年学者工作坊

来源:“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四月初三日己巳

          耶稣2025年4月30日

 

2025年4月27日,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办的“宋明理学研究的新视野”青年学者工作坊在院内203会议室成功举行。

 

 

 

(会议合影)

 

会议伊始,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王中江教授发表致辞。他指出宋明理学研究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镇,本次工作坊围绕北宋理学、朱子学、阳明学及交叉视域下的理学研究展开,青年学者们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新见,展现出学术创新的锐气。

 

 

 

(王中江)

 

工作坊设置“北宋理学新探”“多维视角下的朱子学研究”“阳明学的本体、工夫与实践”“理学研究的交叉视域”四个主题。为促进深入交流,会议采用一对一评议机制,并特设圆桌自由讨论环节。

 

上午场报告中,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唐纪宇老师通过对程颐“所以”概念的重审,重构了程颐天理观中的主体性维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汤元宋老师从思想史与哲学史的视野出发,重新定位尹焞在程门学派中的思想坐标;天津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安鹏老师聚焦张载哲学中礼制实践与心性修养的互动关系,揭示知礼成性说的道德实践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胡海忠老师通过朱熹和王阳明关于“心外无理”的“隔空”对话,揭示朱子学体系对心学命题的兼容性;中央民族大学李浩然老师通过朝鲜朱子学关于“未发”的论争,展现东亚儒学对“明德”概念的多维诠释图景。

 

 

 

(上左:唐纪宇上中:汤元宋;上右:安鹏;

下左:胡海忠;下右:李浩然)

 

下午场研讨中,清华大学哲学系高海波老师以“南镇观花”为切入点,论证王阳明“观花”是以万物一体为基础,先建立了感通意义上的实感,而后才有境界上的一体感;东南大学张星老师聚焦阳明“接引”教学法,阐释王阳明如何将对良知本体的指点作用于师友对话的情境中;中国政法大学李春颖老师通过“人者天地之心”的诠释流变,展现宋代经学注疏与理学义理的交互影响;中山大学赖区平老师立足工夫论视角,梳理阳明中后期对本体看法的转向;北京邮电大学邱楚媛老师从隐喻的角度入手,通过“鸢飞鱼跃”意象考察宋代道学如何构建本体论—功夫论相贯通的话语体系;天津社科院李卓老师以高攀龙格竹论为范本,展现晚明学者对程朱格物论的知识重构;北京师范大学朱雷老师关注王阳明从《五经臆说》到“知行合一”的诠释学转向,揭示其经学解构与心学体系的内在关联。

 

 

 

(上左:高海波;上中:张星;上右:李春颖;

下左一:赖区平;下左二:邱楚媛;

下右二:李卓;下右一:朱雷)

 

本次工作坊通过青年学者对理学核心命题的深入探讨与交流,不仅拓展了宋明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视野,更在文献考辨、义理阐发与跨文化比较等维度形成深入交流。学者们对本体论、工夫论、诠释学等议题的创造性对话,彰显了新生代学者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活力。

 

(供稿:邱楚媛)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